摘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成长为思想深远、品德高尚、情感丰富的人。新课标要求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可见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同时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本文基于此,结合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提出几项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旨在推动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素养等,促进初中语
摘要:整本书阅读对于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如何提升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就成了一个核心议题。本研究分析了大单元教学和整本书阅读的特点,讨论了大单元教学导向下进行整本书阅读策略构想的可能性,并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出发,将整本书阅读和大单元教学相结合,进行了策略设计,最后在学校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保障措施 “整本书阅读”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由来已
摘要:以任务群统摄教学活动,是统编语文教材的显著特征。“家乡文化生活”是教材对“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具体落实,作为高中起始年级的必修内容。本单元是典型的活动单元,其有效实施需借助真实而统一的单元情境。在单元主题统摄下,分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高度整合为实施模块,以便契合实际教学。单元评价则需突破传统教学单元的纯粹量化和数据化评价模式,在主体上呈现多元性,在方式上呈现灵活性。 关键词:情境;活动
摘要:“强师计划”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厚植自我的教学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蓄势蓄能,需要有课程融合与生命会通的思想自觉,注意博学、深学、活学,从语文解读、教学设计精致化、师生对话艺术等角度立体地涵育教育教学智慧。还应围绕卓越心像的建构,注意学养积淀、学识磨砺、精神创造与情怀陶养的和谐统一,深度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知情意行素养;课程融合;生命会通;教育智慧;专业发展 *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并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1]语文教学应践行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积极落实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变为“学堂”;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摘要:《石钟山记》是苏轼“随物赋形”文艺思想的集中演绎,隐喻技法的运用更使得其思想情感幽微内隐,教与学极难破局深入。面对问题与困境,一种构想的“三步走”——辨体为先,依体定性;循序渐进,依法定教;批文入情,依文定旨——不失为《石钟山记》教学梯级拓进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依体定性;依法定教;依文定旨;梯级拓进 《石钟山记》是苏轼记游作品典范之作,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解说”有桐城大家方
【教学设想】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单元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本设计将第14课的两篇小说:《促织》和《变形记》进行联读,是建立在学生提前通过自学解决文言障碍、了解作家作品背景和把握小说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整节课立足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意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并赏析两篇小说在共同的“异化”主题之外的差异
摘要:以小说对“雪”与“火”的描写为抓手,整合鲁迅的《祝福》和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将课堂分成“雪之味”与“火之韵”两个版块,以小组探究、横向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两篇小说环境描写的妙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走向个性化阅读,从而理解祥林嫂在鲁镇的“精神困境”和林教头在纠结中的“精神突围”。雪与火的交织,让生命有了厚度。 关键词:比较阅读;雪与火;生命厚度 点评:这是安吉
摘要:《边城》(节选)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编选的经典小说作品之一。本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教学此篇可尝试引导学生在“召唤结构”理论的指引下,寻找文本“空白点”和“不确定性”,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召唤结构;阅读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纷繁错杂的新理念与新教法,老师们感到困惑与迷茫。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应该恪守本心,把握文本最核心的内容,即从思维层面寻求文本真味,从方法层面探究文本真意,读写结合得语文真谛,从而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本真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教法最多,情况最复杂的学科,课堂可以安静思考,沉浸式感受,也可以热闹非凡,轰轰烈烈;激动时慷慨豪迈,语言激昂,深沉时委婉感伤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篇目生动、立体、鲜活,是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红色经典篇目能获得深刻、持久的精神感召。以《白杨礼赞》为例,可以依托品读涵咏、为文配画、播放影片、思维导图等学习情境的创设,有效传递红色经典篇目的历史认知价值与当代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愿景。 关键词:红色经典;学习情境;白杨礼赞;育人 *本文
摘要:每年临近高考,高三语文教师以及教辅机构都会绞尽脑汁结合大政方针、新闻大事、周年事件等社会热点押高考作文题,而所押的题目不可能完全一样,充其量只是与高考题貌合神离。考生不知灵活应变,将平时已经备好的立意、素材、结构生搬硬套上去,最后酿成不符题意的“悲剧”。在一线教师与命题人的押题与反押题的博弈中,考生往往成为最大受害者。为了避免押题悲剧的重演,教师需要摆正姿态,将功夫用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
摘要:近年来,中考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逐渐成为主流。中考作文的情境化任务写作命题追求情境设计的真实性、情境材料的整合性和情境任务的驱动性。这对日常写作教学有多方面的启发:命制试题注重真实性,重在关注生活;跨学科学习注重整合性,重在全景开放;安排任务注重驱动性,重在唤醒思想。 关键词:语文中考;写作命题;情境化设计;试题评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表达与交流类问题或任务
摘要:针对《2023-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专辑》,聚焦2023年新高考Ⅰ卷考场作文,从标题拟写、考生思维、行文结构、故事演绎进行梳理赏评,作一鸟瞰式描述,以抛砖引玉,启迪启发正在备考的师生,也以此陶冶写作情趣,在借鉴学习中,提升自我写作。 关键词:高考作文;标题拟写;考生思维;行文结构;故事演绎。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题是: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
摘要:高考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不断优化设题方式,使其更加科学地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在此原则指导下,每年的语文高考命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以满足真正考查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2023年新课标卷II一出,试题科学考查、创新试题设计、教考衔接等鲜明特点就受到极大的关注。 关键词:20
摘要:在实践性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古典诗词的鉴赏者,又是诗教的践行者。大中学校诗教的开展离不开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仿写名篇能帮助他们深入学习经典。名篇仿写的路径有:章法的仿写,句法的仿写,声律的仿写。通过仿写的创作实践,经典不仅活在纸上,也融入我们的血液中;经典得到增殖的过程,也是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诗词教学;名篇仿写;路径 *本文为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实践性诗词教学研究”(20
摘要: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为古代诗歌名篇,频繁入选历代诗歌选本以及百年来各版本中学语文教材,然而就其日常教学实际来看,教师的解读往往浮于浅表,学生的理解浅尝辄止。从语文学科“文本细读”视角而言,教师应注重带领学生运用词句推敲、联想补白、比较还原、入境体验、知人论世等方法,从语词、意象、意境、章法、情志等维度进行深度研析,探寻经典文本阅读的多元化路径。 关键词:统编教材;《钱塘湖春行》;古典诗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古典诗词教学实践中,凝练出“以读为本”的五种意境领悟途径,包括让读诗有序有法的“以读悟境”,以勾连生活和知人论世的“创设情境”,搭建支架且化诗为画的“想象造境”,提取核心和追溯还原的“意象入境”,同题拓展及同境延伸的“拓展延境”,希望能为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领悟;教学策略 *本文系广东省2022年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重点课题
摘要: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认为,祥林嫂是封建礼教虔诚的信奉者与自觉的实践者,她反抗改嫁、两次出走以及捐献门槛等行为,都是为了给死去的丈夫守节,因而她人生最大的追求是成为一个节妇。然而,从文本的实际描写、祥林嫂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她的切身利益出发,符合情理和逻辑的解读是,她竭尽全力去追求的,只会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卑微的梦想,是她对自由、安定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追求;守节;封建
摘要: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双重叙事视角,向读者讲述作者与保姆阿长之间的往昔故事。童年感受与成年回述的情感差异是指幼年鲁迅与中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体验与态度评价是不同的。本文从琐碎小事、长毛故事和《山海经》绘本三个方面解码其中的情感差异。无论是童年感受还是成年回述,作者都是采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表达自己对阿长的敬重、感恩和无限怀念之情。 关键词:《阿长与〈山海经〉》;双重视角;情感
摘要:归有光经典散文《项脊轩志》从生活中取材,书写身边的人和事,感情真挚,故能打动一代代读者。从文中作者对书斋“项脊轩”四个不同的称谓入手,指导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立足文本语境,探析不同称谓所承载的异样情意,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与作者对话、触摸作者澎湃心跳之目的,进而找到一条快速解读文本的路径。 关键词:《项脊轩志》;不同称谓;轩;阁;屋;室 《项脊轩志》是有着“明文第一”美誉的归有光的一篇记
摘要:长久以来,《陈情表》被称为“至情至性之文”。然而,“陈情”之道,绝非“忠”“孝”二字那么简单。读《陈情表》,须了解晋武帝、李密这两位“言不由衷”的语言大师的博弈,感受“君心”与“臣心”的碰撞,体悟“虚情”与“实意”的微妙,方能洞悉“至情至性”之外的“别有用心”,走出主题单一、认知固化的陈旧藩篱,直抵文本深处。 关键词:《陈情表》;至情至性;君臣博弈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摘要:文言的学习与教学,汉字知识是最重要的入门功夫。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声音相近导致形体借用、意义演变带来形体分化等方面。关注汉字,可以熟悉字形的繁简、把握汉字形体的演变、深入领会某些异形词的差异、深刻理解汉字结构,让文言教学更有针对性,增强汉字的教学效果,增加课堂的教学趣味。 关键词:古书用字;字际关系;汉字教学;文言文教学 语文教学,顾名思义,语言教学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渗透了很多江南文化元素,包括江南景观、江南名人、江南民俗、江南文学四个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推动江南文化记忆的生成和助力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江南文化的教育价值,需要做到:研读经典文本建构学生的文化记忆;拓展课堂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重视课后实践强调学生的身体参与。 关键词:初中语文;江南文化;教学策略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
摘要:话题词语指充任文章话题的词语,它是文章语义的源头。话题词语有不同的层级。话题词语生成文章有不同的途径。话题词语具有一定隐蔽性。话题词语之间有两种语义关系:“根节”关系和上下位关系;根性词语和上位词语都是文章语义的源头。 关键词:话题词语;等级;途径;隐蔽性;语义关系 一、话题词语是文章语义的源头 文章是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从形式上看,文章中最小的独立单位是句子,句子的建筑材料是词语。但
摘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与生俱来,汉语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汉民族皇权至上观念、男尊女卑观念、血缘亲疏观念和正统排异观念等传统伦理观,以及以“圆”为美、以“正”为美和以“对称”为美等传统审美观,无不在汉语成语中有着深刻的反映。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注重从历史和文化延续性的视角去把握和分析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