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关键要依靠教师的力量。教师身处不同空间,其角色定位有所差异。在社会向度中,教师是公共服务的担当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在学校向度中,教师是学校内部治理的“参与-决策”者、教师同侪的“合作-共进”者、家校社协同的“沟通-引领”者;在课堂教学向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连接者;在自我职业向度中,教师是成己成人的
摘 要: 师范教育分科教师培养模式,以及随着专业化发展而确立的教师资格、教师聘任、教师职务等制度安排,隐含着一种学科导向的教师专业性之理解。小学全科教师之培养及资格之认定,引发关于教师专业性的问题,即什么才是教师专业性的质的规定性?学科导向的教师专业性带来了诸如突出教师的教书职责而忽略育人使命、学校教育难以发挥社会发展所赋予的新职能、教师的过度专业化以及学校难以协同育人等问题。教育的本质规定、教
摘 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进行梳理,以及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着巨大的需求,但该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存在外援力不强、保障制度不健全、内生动力不足等困境。为此,需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指引,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心理
摘 要:传统的学前教育学以视觉为中心,具有理性主义的惯性和认识论哲学的倾向,只注重“看”而忽视其他感知觉,特别是听觉。听觉转向的学前教育学重视教育的人文性、价值性、意义性,为克服传统理性主义与认识论哲学的局限开辟新的道路。听觉转向的学前教育学与以视觉为中心的学前教育学存在显著差异:一是“有无”之别,即视觉中心的“执我”和听觉转向的“无我”之哲学立场的差异。二是“孤众”之别,视觉中心的主体处于岑寂的
摘 要: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是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活力感和学习感的综合体现。本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20所幼儿园的614名教师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幼儿园组织支持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的影响效应以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在影响效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工作旺盛感整体较强;教师的基本心理需求能够显著预测教师的工作旺盛感,并在幼儿园
摘 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前教育事业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学前教育实践的持续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给劳动妇女解除后顾之忧在苏区和边区兴办托儿所和保育院,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学前教育实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明确了学前教育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和便于妇女参加社会工作的“双重任务”,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学前教育制度。
摘 要:教育焦虑是我国家长教育心态的真实写照。“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表现出新的波动。子女学业成就和家庭综合资本共同影响着家长的教育焦虑。在“双减”背景之下,对我国江西省靖安县子女学业成就不同、家庭综合资本不同的13位初三学生家长进行半结构化的一对一访谈,采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11.0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子女学业成就不同的家长教育焦虑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焦虑水平排
摘 要:凯兴斯泰纳创立劳作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公民,而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个性发展的儿童,二者都十分强调劳动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儿童的具身体验,认为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通过比较两所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发现:在课程类型上,劳作学校设立了独立、必修的劳动课,实验学校则开设了大量符合儿童本能的劳动课程;在教学活动形式上,劳作学校开办
摘 要:新时代如何在提高教师绩效的同时减少教师压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PDCA循环理论视角下,比较了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高校在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四个环节的差异。在绩效计划方面,澳大利亚高校实行人本化制定,中国高校多为校、院、系三级层层划分制定。绩效实施方面,澳大利亚高校绩效辅导贯穿绩效考核周期,注重信息反馈,中国高校绩效辅导淡化过程,看重结果。绩效评价方面,澳大利亚高校多
摘 要:作为亚洲较早实施金融工程化策略的国家,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欧美国家的金融工程教育理念,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以理工类学科为依托是其突出特点。具体而言,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经验集中体现在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以及国际合作中。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坚持精英化的培养思路,以培养既有国际顶尖专业实力又适应金融领域需求的人才为目标,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