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传记和年谱 要了解古代作家的生平,无非就是读他的传记和年谱。 陶渊明的生平资料最重要的是见于史书中专门的传记,共有三份:《宋书·隐逸传》《晋书·隐逸传》和《南史·隐逸传》中的本传。另有一篇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的《陶渊明传》,也非常重要。 按中国史学的传统,一位名人的传记一般都放在他去世的那个王朝来处理,所以《宋书》为他立传。《宋书》的作者沈约(441—513)是齐梁间著名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很糟糕。中国古代文学课,用一整个学期来讲从东汉末年到唐末的文学史。这个学期的前一半我都很抱歉,因为没什么好事告诉学生。讲汉魏更替,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讲魏晋更替,是“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西晋的政权只持续了五十二年,权力轮替中充斥着篡逆和杀戮。永嘉之乱,匈奴攻破首都洛阳,屠杀百姓,占领中原。末代皇
陶渊明的爱好众多,喜欢读书由来已久。其《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写道:“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便展现其性情恬淡,超脱世俗,极其爱好读书的一面。如其所述,自少年到暮年,他读书不断,积累了深厚学识。诚如梁代萧统《陶渊明传》所称:“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以下将联系陶渊明生平及文学创作,来谈谈其读书经历、读书特色和读书影响。 游好在六经 读书,是中国古代士人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也是
一座桃花坞,叠印出三位文人的生命轨迹。 桃花坞,即今天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关于这片区域的具体范围,宋末元初的徐大焯在其笔记《烬余录》中描述得较为详细,他认为:“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 章楶 最早将桃花坞经营得富丽堂皇的,是北宋文人章楶。这位生活在北宋中晚期的官僚,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在礼
庄子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今译 道是真实存在而可征可信的,道自身无所作为,也没有形迹。道可以心传却不可以口授,可以得到它却不能看见它。道是它自己的本,也是自己的根,没有天地之前,道就已经存在了。鬼神上帝因道而有灵性,天地也因道而
回望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改朝换代?因为“历史宿命”;凭什么能改朝换代?总有“正当理由”。接着往下说,外力征服式的改朝换代,伴随的是金戈铁马、血雨腥风,谁是斩获无限江山的英雄或枭雄?内部禅让式的改朝换代,多离不开玩弄阴谋、宫廷政变,谁是受让天下社稷的权臣或悍将?这些开基立业的“高祖”皇帝,为何能够脱颖而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放到中国古代的“语境”中,或可概括为值得玩味的“龙种异相”吧,借此也可窥见新王朝
妄指拱璧求瑕痕 南宋淳熙二年(1175),陆游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入范成大幕府。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从淳熙三年(1176)陆游三月初三(上巳日)为范成大《西征小集》所写的《范待制诗集序》来看,当时他仍是范成大在蜀中置司的高级幕僚,可接下来在三月中作的诗,则似乎透露了一个信息,即此后他忽然没有了职务差遣,不再是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的参议官了。 先看《遣兴》,有云“鹤料无多
为纪念近代女词人沈祖棻教授诞辰115周年,本刊特辟专版,精心遴选数篇佳作,以展现一代学人在战火纷飞年代里的坚贞品质与天纵才情。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为古典文学界留下宝贵遗产的词学大家。 《宋词赏析》是沈祖棻先生的上课讲稿,由程千帆先生整理出版。据吴志达教授回忆,该书是作者1957年春为“元明清文学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讲课的讲稿”,“根据青年同志的要求,侧重讲授婉约派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分析作品”(吴志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吴梅(1884—1939)、黄侃(1886—1935)、汪东(1890—1963)、乔大壮(1892—1947)等学者先后执教中央大学,同辈词人林鹍翔(1872—1940)、廖恩焘(1874—1954)、陈匪石(1884—1959)等亦往来其间。诸家倚声填词,提携后进,培养了唐圭璋(1901—1990)、吴白匋(1906—1992)、沈祖棻(1909—1977)等著名学者、词人
初次接触沈祖棻这个名字是在编辑早早老师的《才女的诗心和命运》一书时,从书上得知她因为大学期间一阕词中“有斜阳处有春愁”句而受到赞赏,有“沈斜阳”的美誉,仅此而已。当我开始认认真真地读《涉江词》时,本以为一两天就能毕其役,结果在阅读过程中大受震撼。整个人似乎被一种巨大而浓厚的愁绪笼罩着,内心郁结无处发泄,轻易就被裹挟进了她的情感世界。五百首词断断续续读了个把月,心情还久久难以平复。 沈尹默、
沈祖棻先生祖籍浙江嘉兴海盐,出生在苏州,所以也可以说是苏州人(程千帆先生《沈祖棻小传》亦称沈是“性格沉静的苏州姑娘”)。其出生地大石头巷,与汪东寓所东北街道堂巷相距不过三公里,二人本有同乡之谊。1931年,沈祖棻先生由上海中央大学商学院转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就读,汪东时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同时讲授词选课。沈祖棻先生第一次受到汪东的关注,是因为1932年春词选课的一次习作。当
一部中国书法史,包含着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到秦汉时期,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陈垣先生说过:“书法在中国为艺术之一,以其为象形文字,而又有篆、隶、楷、草各体之不同,数千年来,遂蔚为艺术史上一大观。”(《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国书法丰富的艺术变化,常常是和字体演变联系在一起的。 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形体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