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同时又强调“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并认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们重视了面向全体,但却忽视了学生个体,尤其是对学生心灵世界的漠视
摘 要:基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独特视角,“新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底层逻辑与实践逻辑。从育人的原点出发,基于精细的学情分析,深入挖掘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点”,将“育人价值点”转化为教学目标;从纵横交织的整体思路出发,以学生个体的语言经验为起点,以学科实践为主线,以落实“育人价值点”为导向,巧妙设计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依据“育人价值点”,注重评价激励,精心设计教学评价,既注重教
编者按 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形成始终处于动态的语言实践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如果放置在语文课程中,就是在识字写字中学会识字写字,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总之,它属于“做事”的学问,适合在“做中学”。这就决定了学生所浸入的语境越复杂,所经历的语言实践活动就会越丰富,所练就的个体语言经验就越具针对性,越具操作性。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可见课标非常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那么,什么是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为什么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怎样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这三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实践。 一、学习情境的内涵特征 对情境的理解分为广义、中观意义和狭义三个层面。课标中提到的学习情境指向的应是一种狭义的情境,即针对既
随着2022年版课标引入“任务”的概念,语文课程的导向正逐步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语文学科告别碎片化、孤立的知识学习,正在走向结构化的知识学习,任务活动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因此,现阶段的语文课堂应基于个体语言经验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设计指向提升语用能力,致力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任务活动。在中心任务目标的统摄下,灵活地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有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梳理与探究”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学段目标描述之一,更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关键范畴。“梳理与探究”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一样,都是学生积累和发展语言经验过程中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梳理”指的是“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
“跨学科学习”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小学阶段,跨学科学习承担着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的任务,并且要指引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语文学科视域下的跨学科学习仍需要坚守语文学科本位,设计恰当的语文实践活动,聚焦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立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日常生活情境
【教学警语】 古诗文的阅读教学,要追求实、新、美、丰的教学境界。 【课文美读】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其中有不少的寓言式故事。孟子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观点,既有文学性,又有哲理味。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一句点出人物弈秋,第二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弈秋诲二人弈的故事。第二层,第三句评说学习收获的差距,第四句
一、回顾单元,看清目标与要求 1.看清“单元目标” 师:一起读本单元的习作目标。 生:(齐)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聚焦关键词,明确内容与要求 (1)关键词1:“特点”。 师:同学们,这次我们写“形形色色的人”,有什么要求呢?一起来看课本。请大家关注课本提出的习作要求,有一个很关键的词“特点”。谁来说说什么是特点? 生1:特点就是特长、特征。 生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感受灰雀的可爱。 2.借助关键要素,概括故事大意。 3.聚焦男孩言行,读懂故事真相。 4.品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男孩的天真和诚实、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词语,感受灰雀的可爱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雀”字,上面“小”字没有钩,下面“隹”字像鸟尾。“隹”是指短尾鸟,因此“雀”泛指小鸟。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根据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感知人物形象。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讲清楚、讲生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福州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为我国培养出了很多两院院士,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3.能借助多种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划学习任务群,创设任务情境 1.课前谈话。 2.出示词语,读词语。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豹、娶”等生字,书写“豹、派”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梳理故事内容,能运用取舍、整合、提要等策略简要复述故事的“调查民情”部分。 3.将故事置于历史背景中,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认识到西门豹的智慧,产生积极阅读、讲述历史人物智慧故事的兴趣。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课前暖场 1.播放音乐,营造情境。 课前,我们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结合相关因素,解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创设情境 1.出示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我爱学语文”里的词语。 (引导学生读词语: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 2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重点学写“繁、藤、膝”3个难写字且了解其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2.以“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重点学习《繁星(七一)》,进而初步了解现代诗富有节奏、蕴含想象、饱含感情的特点。 3.合作迁移学习《繁星(一五九)》,结合具体语境和现实生活理解两个“风雨”的意思。 4.仿写小诗;搜集、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注意写清楚作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理解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说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能通过朗读、仿写等体验现代诗独特的语言表达。 3.能初步使用现代诗独特的语言表达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一棵刚刚出土的绿色幼苗),创设交际语境,引导学生谈由此想到的内容。 预设:生命、生机、欣欣
教学目标: 1. 朗读与吟诵:通过朗读、吟诵等形式,初步理解诗意,整体感知诗歌。 2. 静态与动态:聚焦对山中景物描写的探究,初步了解并体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景方法。 3.王维与空山:通过设疑与补充材料,初步感知王维诗中的“空山”意象,引发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朗读与吟诵 1.朗读——把诗读好。 (1)读诗先读题。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三首》中
教学目标: 1.能够甄别选材,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作为写作素材。 2.通过赏析学生例文,乐于在习作评改中进一步交流修改,能够发现同学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通过尝试运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将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习作兴趣 1.回顾书中人物,激发习作兴趣 依次出示教材中嘎子与胖墩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晶莹、资源、摇篮、慷慨、贡献、有限、枯竭、毁坏、滥用、和蔼”等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形成印象 1.(板书:地球)看到“地球”这个词语,很多人会想到我们之前学过的《太阳》这篇课文。还记得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回顾
一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我的植物朋友”,这是学生入学以来首次学习观察习作。曾看到过一份教学设计,其基本步骤与教法是:导入新课后,让学生整体观察教师带到教室的鸡冠花,简要谈谈对花的总体印象;接着,教师领着学生先后观察和表达叶子和花朵,述说感受;再用通过上述观察和表达写就的下水文,引导学生从中快速找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迁移运用于对教师带来的蝴蝶兰的观察与表达。以下是观察和
唐代诗人岑参有一首诗《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去往西域,依依不舍地离开长安,乡愁难收,不停地回头东望。思乡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以至于泪湿双袖。恰在此时,遇到从西域入京的使者,一阵惊喜袭上心头——终于可以捎信给自己在长安的亲友了!可惜,“马上相逢无纸笔”,军务在身,时间匆忙,连一支笔一张纸都没有!只能交待几句,让使者捎个口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第五部分“课程实施”的“改进教育评价”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本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将“教—学—评”一致性作为切入口,为课程改革创新实施提供了专业规范。 那“教—学—评”一致性该如何理解,教师又该如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进行教
抒情,指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是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语段是抒发作者感情的语段,它不仅有情感色彩,还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手法和技巧。抒情语段可分为直接抒情语段和间接抒情语段。 一、直接抒情语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直接抒情,顾名思义是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直接抒情能让读者快速抓住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六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三年级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丰富,观察能力尚且薄弱,此时要他们独立完成写人的习作是有很大难度的,更何况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完成这篇习作,可以尝试进行以下指导。 一、课内外阅读引领,渗透习作要素 教材的单元训练重点非常突出,编排的课文往往与习作素养有所勾连。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仔细研读各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力求在精读课
收到《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社约稿,要结合一本书的阅读谈一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半年来一直在反复学习的王荣生教授所著的《语文教学之学理》一书。书中收录了作者2017~2021年发表的论文以及2017年以前发表的具有重要标志性的论文,阅读这本书就是学习王荣生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阅读该书并不轻松,需要结合实践反复思考。我曾两度作为国培班学员,跟随王荣生教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