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日前联合印发《河南省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录取、培养管理、履约任教、激励措施、条件保障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办法》明确指出,师范生公费教育是指在河南省高等院校面向师范专业本(专)科生实行的、由省财政承担其在校期间有关定向培养经费,学生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的教育管理制度。
一 2003年8月,我只身前往云南南部支教。说是“支教”,其实是去看望一个叫“滇南布衣”的网友,他真名叫罗民,在山坡上坚守着一所只有12个孩子的学校。他带着我转了好几所小学,结识了许多朴实的农村教师。下午,在其中一个小学简陋的教室里,这些教师怀着崇敬的心情,期待我给他们“讲学”。 记得当时我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过上午的参观,我越来越感到我没有资格给大家‘讲’什么‘学’了!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
阅读杜威的教育著作,笔者发现里面不少内容可供我国教育工作者借鉴。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几乎照搬了苏联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即“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这和杜威提出的“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有本质的区别。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定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当前,乡村教育已不仅仅是国家提高整体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点。乡村教育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经过长期发展,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乡村“空心化”严重、教师调走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笔者梳理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审视其内在不足,创新其超越路径,以期为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落实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战略提供合理依据。 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为学深悟透相关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奠定良好基础。本期聚焦“思政建设赋能立德树人”主题,围绕学校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加强党史校史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如何加强思政课教师能力建设展开讨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有新的策略、新的方法应对出现的新问题。在高中阶段,如何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学生心理距离较近,具有“可信、可亲、可比”特点的校史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宝贵财富。本文
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各高中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并且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202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1年7月,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巩义二中”)历史学科的河南省课题“高中历史教学开展党史教育实践研究”立项成功。依托课题组,学校团委经过两年多的实践
将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有助于形成知识习得、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协同成长的育人格局,促进幼儿多维度、全方位发展。从事幼教工作已有6年多,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笔者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要从思政教育中汲取养分,根植文化自信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宏伟志向。 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思政教育使命 教师要强化教育教学中的思政意识,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等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幼儿教学活动,明确幼儿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常因观念陈旧、内容不鲜活、方法不新颖、空洞说教而被人诟病。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已深入教育教学各个领域,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思政教学,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实现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呢? 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长期以来,初中思政课陷入了窘境。 初中思政课陷入窘境的原因及危害 一是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初中思政课教师短缺,一名思政课教师带八九个班的也不在少数。以本校为例,学校有9名思政课教师,2名是科班出身,其余有的是语文教师改教思政课,有的是生物教师
教育的实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而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教师需要终身学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至此,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行动指南,是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协调的主渠道,也是德育与人才培养并重的有力措施。高职教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规划者及主导者,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课堂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效果。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正确理解思政教育
“双减”实施两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系统推动“双减”工作,校外培训明显降温,校内服务不断提升,“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本期关注“‘双减’如何持续走深走实”主题,从学校创新举措、教师育人理念、“五育”融合、作业设计等方面挖掘“双减”经验,重塑“教”与“学”的关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双减”政策的推行,根本上指向基础教育的高质量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前身为河南省省立第十三小学,是著名作家魏巍、奥运会蹦床冠军董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沙桐的母校。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历代“创新人”始终牢记创新二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创新潜能,教育的智慧就是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创新的激情”。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在“创新”和“智慧”上发力,以“提质”为目标,以“减负”为措施,努力探索“以六促一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新郑市辛店镇辛店完全小学开展了“5+2”课后服务。但通过与教师座谈,以及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校的课后服务存在活动内容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小组研讨、活动实施等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优化学校课后服务模式,促进学生各项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
在尝试解读“双减”政策前,笔者先来回顾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三篇经典古文——《病梅馆记》《庖丁解牛》《种树郭橐驼传》。 病梅——龚自珍笔下的江左梅树——因文人画士喜好“曲”梅、“欹”梅、“疏”梅,而被“斫其正”“夭其稚枝”“遏其生气”。龚自珍发誓疗治,“纵之顺之”“解其棕缚”,以“必全之复之”为余生目标,其爱才惜才、春泥护花的精神可嘉。 庖丁——庄子着力塑造的神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自由自在,这“
“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减负增质的要求。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作业充满童趣,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学校三年级的各位语文老师可谓煞费苦心。我们一起踏上了“特色作业”研究之路:三(上)初探特色,点面较散;三(下)系统规范,形成系列。 学科作业,提升“趣”“能”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综观三年级下册教材,我们越发感受到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亲身体验必不可少。我们在第一单元习作
德育关系到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对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实施德育活动,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教师要结合教育实际情况丰富小学德育形式,创新小学德育活动方法,增强小学德育活动效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及对小学德育活动的影响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双减”政策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减少学生的压力,展现学校学习优势,在减轻学生
道德与法治课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业作为评价的重要手段,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高质量布置作业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笔者对12所农村中学29名教师布置的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后发现,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实施与开展效果不容乐观:1.在作业类型上,与课本相配套的习题、试卷化作
“孩子们看,这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爷爷的铜像!”“集团化办学真好,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校。”……校园内是孩子们欢快学习的身影,校园外是家长的真实好评。目前,郑州四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涵盖小学、初中两个学段,郑州四中实验学校总校区、小学部和祥云校区资源共享、各具特色、并驱发展。郑州四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四中教育集团和四中实验学校文化为引领,实现人、财、物、教、管协调统一,贯彻落实“半年
为践行党的二十大“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伟大构想,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济源市特殊教育学校从2021年开始打造“翼之梦”教育品牌,办有温度、有力度、有广度、有长度的特殊教育,从扶弱助残、专业保障、融合教育、职业技能等方面,为“折翼天使”缝补翅膀,托起美好梦想,使其练就飞翔本领,步入多彩社会,享受幸福生活。 托翼“助”梦,主题帮扶有温度 学校成立“翼之梦”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以“帮扶一个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教师是立校之本,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更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洛阳市西工区第二实验小学把“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发光”作为核心定位来做强团队,让教师互支持、共成长。 撬动核心层的辐射力:管理团队+骨干团队 一是管理团队先行。定位:潜心学习提高度,深入课堂精业务,协同教师善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团队中,班子成员既是
面向未来,我们深知一位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舵手,校长的办学思想代表并指引学校的发展方向。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成功,关注他们走上社会后的终身发展,还要关注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达到的高度,关注他们潜藏于灵魂深处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形势,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始终坚持“启智铸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确定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是加强班级管理的常规手段,有效的班级活动能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与活力,增进学生对于个体与班集体关系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于班集体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但是在实际的班级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而一部分学生却沦为了旁观者。如何“消除”班级活动中的旁观者,就成了我们开展班级活动需要破解的难题。结合班级活动的特性和班级发展人人参与的原则,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中小学教育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其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品质。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唯有科学认识中小学师德的内涵及其多元化构成要素,方可探索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师德的内涵 (一)师德既体现了道德,又体现了德性 从根本上说,道德和德性是相通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然而这两个概念无法相互替代,更不能混为一谈。道德更强调规范,比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
为了推动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建设高质量的幼儿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发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了四大核心理念: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四大基本理念明确了幼儿教师在新时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应该如何有效自我提升与发展。只有当幼儿教师深入理解并实践这四大核心理念时,才能更迅速地步入科学的专业发展之路。 一、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现状 在幼儿教育领域,幼儿教师
培智教育课堂管理是个难题。近三年来,在高校“导师制”的启发下,结合学校的“包班制”,西平县特殊教育学校把研究培智教育“双师制”课堂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来做,已初见成效。培智教育的“双师制”,指为培智教育课堂配备两名教师:一名是“学业教师”,侧重于教授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一名是“专长教师”,侧重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或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能熟练掌握一类或多类残障儿童各功能的评估及康复技能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迈着轻快的脚步,我走进中站小学的大门。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已耕耘12载。在12载的教学生涯中,我秉承初心,用心打造“爱的私人定制”系列套餐,与学生一起追求美好。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班级管理上,我以尊重、发展、唤醒和激扬每一个生命为宗旨,精心培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
2017年金秋,我与向日葵班可爱的孩子们相遇了。新学期班级创建,我和孩子们共同把班名定为“向日葵班”。家长会上,我向家长讲了我的带班理念“用知识唤醒灵魂,和孩子们共同书写独一无二的故事”,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我决心用真诚与爱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守住每一天,下最平凡的苦功夫。我和孩子们约定:我们一起努力,让教室这片土壤变得肥沃,从这里开始,向着明亮那方,孕育出一片生命之林。 播撒种子 我和学生
小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人生。”起初,我并不能领悟这句话的真谛。但渐渐长大后,我发现总有那么一群人,日复一日地坚守着一块黑板、三尺讲台,用自己的平凡与伟大成就了一个个绚烂的梦想。我惊叹,原来教师这个职业是这样的深沉且有内涵。于是,在读研深造后,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蓬勃生长的生命。我意识到,我的工作是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去陪伴他们,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这种负面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转变,就很容易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脱离心理困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遵循“学生健康发展”理念,开展特色心理教育活动,渲染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引领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等进行学习,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因此,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要素,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本文主要探究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素构建策略,以期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而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创设特定情境,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增进学生的领悟和理解,进而增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有效性、生动性。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教学中
随着新教材的全面推广,一些教师仍存在教学碎片化现象,面对7本思想政治教材无所适从。这不仅加剧了课程内容繁杂与教学课时有限的矛盾,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站位,从基于框题的“课时教学”走向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整体策略 大单元教学是以大概念或大任务为统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
小学环保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旨在通过反复实践探索小学环保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实施策略,促进环保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和校本化实施,提升学校环保教育水平,形成环保教育特色,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植入与世界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使其成为会求知、会做事、会生存、会合作的新型人才。 一、明确设计思路 (一)课程分析 小学环保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物世界”“垃圾分类”“生活节水”“低碳生活”“污染探秘”五大主题。课程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命密切相关的科学,其研究涉及很多领域,如化学、物理、地质等。如何实现跨学科教学?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跨学科教学?笔者认为必须多学科联动建立跨学科教研,切实落实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展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使其担负社会责任。 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每个学科都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生物学科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等价值观
部编版教材中古诗词的占比有所提高,特别是课内古诗词的数量大大增加。为了让学生感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尝试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古诗词教学策略。 以诵读为主,以吟唱为辅 古诗词语言精练,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古诗词的韵味有更多领悟,对诗人的情感变化有更多体味。当前,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采用诵读法。这种方法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随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相继颁布,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了大势所趋。而语文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古诗文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小学12册教材共选古诗文124篇,约占课文总数的30%。 古诗文诵读应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让
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那一缕书香,就是我留存在语文课堂上最美的痕迹。 一、初识多文本,专家引领 2021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二,学校组织语文组教师去新郑市崇文中学观摩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多文本教学,现场聆听了语文教研员丁亚宏老师做的关于多文本课堂教学的培训,收获满满。 丁老师给了青年教师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很多指导性建议。首先,确定议题
2022年版课标落地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不再是“唱老调”。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时代要求。重创意、跨学科、元素整合,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都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新挑战,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课程设计不能像以往一样,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是创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只有充分整合学科各要素,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课堂真正
教学目标是计划要达成的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预期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教师会从教学目标中推出教学的重难点。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关系重大。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精准、有效地设计教学目标呢? 诀窍之一:研读课标,聚焦课程理念 语文课标是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性质、拟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依据,为教师指明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不能把阅读当作任务,而是要变成习惯。“古今多文本”的构筑是在多文本内的又一次深入探究,是古和今的巧妙融合。共同探索多文本阅读领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古今多文本阅读”需以特定议题为中心,选择两篇及以上文
之前,我在南阳师范学院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小学语文培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半个月来,我聆听专家授课,实地跟岗学习,与学员研讨交流,既提升了自身素养,又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专业成长。 专家引领,开阔眼界,提升专业素养 培训第一天,班主任就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对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实现从实践型教师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骨干型教师的转变,最终实现专业成长。我谨记班主任的话,静下心来,享受做学生的快
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关键阶段。造句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之一,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造句教学往往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实践、情境和趣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在造句过程中的困惑和消极情绪。 本文旨在探索适合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造句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具体而言,笔者重点研究了情境化教学法
培智学生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智力低下,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为了激发培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力更专注,提升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培智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设计生活数学《分类》,在培智六年级执教,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帮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注重教师教和学
数学作为中学重要学习科目,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缺乏对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培养,使得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思维能力不足、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等问题。在“双减”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呢?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力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
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乡镇地区,由于受经济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上好乡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成为优化乡镇学校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在乡镇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教学目标应该与城市学生有所区别。针对乡镇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设置符合他们能力水平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学生只有具备了英语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学科知识,提高英语语篇鉴赏能力,培养自身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品质,自信融入社会。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英语阅读课也是高中英语最重要的课型之一,因此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节市优质课来谈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一、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小学数学结构化课程要求教师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组织课程,将教材内容中分散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本质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学生理解和迁移的知识框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为了体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我们创设了“三环回路”教学模式。“三环回路”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了三个环节:框架梳理、新知探究、新
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兴趣索然、不能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核心素养难以内化生成等情况。因此,教师要以网络为载体,丰富教育教学体验平台;以生活为基地,稳固内在思维逻辑;以探究为手段,强化核心素养生成;以感悟为核心,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调研为支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都是育人的主体,其中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育人工作的主要阵地。在校园中,不仅有多种
早在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对美育进行了建构,其美育思想主要围绕“尽善尽美,文质统一”展开,并且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系统的美育概念最早由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他把美育定义为以陶冶人们的情感,形成高尚品格为目的的教育,把美育摆在了一个较高的位置。由此可见,美育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育与其他“四育”融合的现状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积极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一代代新人。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中的瑰宝。散落于全国不同地方的戏曲艺术,伴随着
近年来,河南省实验小学立足幼小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科学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有效减缓衔接坡度,形成了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一、强化顶层设计:筑牢衔接根基 河南省实验小学大力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将幼小科学衔接列入工作计划,写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并从组织机构、教师配置、师资培训、专项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布局规划。 学校和临近的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结对,建立幼小科学衔接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