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机油标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机油桶上5W-40、0W-30 这些耳熟能详的标识。对于这些标识,网上随便一搜就会出现大量的解释,甚至所谓“专业”解读。如果告诉你,这些解读大部分都在误导大众,你会不会觉得夸大其词? 然而这是事实!基于各类不靠谱的解读,导致大部分车主对机油标号的认知存在很多误区,一些错误的解释甚至已经被大家误认为正解,包括很多从事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也深受其害。今天就来把这些误
作为汽车后市场媒体人,笔者时常参加各类行业会议、报告及演讲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言嘉宾经常提及中国汽车维修行业从业者总数。但是这一关键数据往往并不统一,从200 万到600 万的说法都有,至于数据来源,演讲嘉宾大多只是笼统地说“据统计”、“据分析”。那么,这些数据哪个更准确,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少人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工作呢?笔者决定自己去一探究竟! 1. 尴尬的“查无实据” 既然想要找到最权威、最
维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会与一些新奇故障不期而遇。这些故障时而令人感到异常棘手,时而让人兴奋不已,它们在考验人的同时,也让其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如果人们能养成一种习惯,及时记录下故障的一些重要信息,就能为今后的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笔者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故障现象、特点和形成机理的深入剖析,旨在总结出一些既符合本人特点,又能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笔者以为这不失为一条提高技术的途径,希望通过
现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不断普及,从环境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使公共交通以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转型正在进行。虽然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但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模式也带来了诸多正面效应,使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也能得到充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促进公共交通运营模式的转变意义重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池的性能和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密度是新能源电池极片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均匀性和准确性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传统面密度的检测方法是利用离线设备的电子天平和辅助圆形的刀模工装,通过测量极片的面积及重量来计算电池正负极片的面密度,通过计算面密度的实测值对比工艺标准找出偏差,从而调整涂布机设备进行纠偏。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比较滞后,不能很好地实时监控并分析纠正来规避不良品的浪费。为提升面密度的检测能力,精准监控面密度一致性,降成本,公司引进面密度闭环检测系统,通过采用X 射线密度测量仪和β 射线密度测量仪,实现正负极片面密度全检式闭环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在线检测和闭环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电池极片面密度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解决电芯面密度一致性差、难监控、耗时调试和报废成本高等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保有量和报废量逐渐增高,也由此产生了环保方面的问题。如何环保而高效地处理报废汽车,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减少报废汽车材料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必须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科学的再生技术。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我国报废汽车材料的组成以及再生技术的现状。
通过深入分析电动车电池材料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产业发展及布局情况,对目前市场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追踪测算,从而勾勒出未来电动车电池材料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及科技创新方向。本文站在全域产业链角度,描绘电动车电池材料产业链的发展机遇与产业趋势。
为了避免爆胎产生危险,需要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轮胎胎温胎压监测,无源RFID 标签结合低功耗传感器可以使胎温胎压监测系统小型化,避免了引入供电系统,适于放置在轮胎内部,基于RFID 传感器的胎温胎压监测技术的智能轮胎在汽车产业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专利分析对基于RFID 传感器的胎温胎压监测技术发展状况做出宏观分析,为相关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建议。
本文深入探讨机动车安全检测领域的现状与挑战,着重分析检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剖析机动车安全检测的技术综合性、流程标准化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等特点,本文揭示技术更新滞后、管理不规范以及服务意识薄弱等核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加强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完善管理体系与监督机制以及提升服务意识与客户体验等3 项优化对策,这些策略旨在提高机动车安全检测的效率与质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促进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汽车制造行业发生巨大变革,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生产逐渐智能化,提升了汽车生产质量和效率、降低汽车生产成本,为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详述了汽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从设计制造质量、生产效率、节能环保等方面分析了智能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从动力系统设计、轻量化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现代汽车设计理念。最后,总结了数控加工技术、精密定位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虚拟化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我国各行业均积极向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和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转型。汽车工业作为众多机械制造业中燃料消耗、排气污染均较为严重的领域,为了在保证汽车动力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现代研究采用轻量化材料大幅减轻了汽车自重,实现了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传统轻量化材料检修方法不符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常出现气孔、凹陷等问题,现提出汽车轻量化材料在检测维修中的应用与性能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介绍了常见的轻量化材料,然后以铝合金和镁合金为例,从检测、维修及性能分析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汽车轻量化材料的特征。
微信公众号于2012 年推出,这为各行业人士提供了全新的商业信息传播渠道。经过多年的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企业推广业务、传播资讯和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4 年6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 亿辆,其中汽车3.45 亿辆[1],由此也造就了巨大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汽配企业早已将微信公众号作为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以此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是,多数企业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平台规则理解较浅,由此导致公众号运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从公众号的定位出发,分析定位对于公众号运营的重要性,并从受众定位、功能定位以及活动定位三个角度分析并给出操作建议,希望能为汽配品牌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提供参考。
主夹具是汽车白车身焊装总拼线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其技术形式多种多样,从结构和工艺方式上又可归类为外部式主夹具和内置式主夹具两种类别。本文主要对内置式主夹具的规划研发及安装调试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归纳。
随着汽车电器设备功能的日益复杂,EOL(End of Line)检测工艺成为保障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传统的EOL 检测工艺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和半自动化设备,存在效率低、误检率高和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EOL 检测工艺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改进方案,包括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实施智能化检测系统、建立数据管理系统、采用故障诊断算法及提升系统自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验证了改进方案在提升检测效率、准确率和数据分析能力方面的优势,以期为汽车电器EOL 检测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数据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新车型车身工艺开发中。通过实时数据监控、快速决策支持、工艺流程优化、质量追溯与改进等手段,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优化了生产工艺,并确保了新车型车身的高质量和可靠性。本文以“新车型车身工艺开发- 模夹检具工艺开发”为例,深入探讨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汽车车身工艺开发中的实际应用与效果,为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为汽车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和能源效率的关注,汽车工程中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流体力学基础讲起,详细阐述了关键参数如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仿真技术(包括CFD 和风洞试验)、车身形状优化和创新材料使用等优化技术,最后展望了可持续技术与智能汽车的结合,预测了空气动力学在未来汽车工程中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敞篷车连杆加工的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毛坯设计、机床选择、夹具设计、刀具选用、工艺顺序、定位及夹紧方式等角度,并结合实际加工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与定量分析;还针对加工中存在的铆接孔难压装不顺畅、丝锥断刀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加工尺寸公差、优化铰刀结构、优化工装设计等改进措施。
本文专注于深入剖析长安福特锐界车型驻车制动系统常见的故障案例,并详尽阐述了其分析过程和维修处理流程。本文先是系统性地介绍了驻车制动系统的构造组件及核心工作原理,为读者构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随后,通过紧密结合车辆电路图,详细展示了故障排查的逻辑步骤与高效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故障诊断与修复指南。
实践调研发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科研创新以及课题研究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汽车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题研究存在各种问题,分析了专业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所在。文章最终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提出了课题研究能力提升路径。该路径以及实施方法都经过长期实践应用证明可行,可以为广大汽车专业教师提升课题研究能力提供帮助。
随着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技能型向创新型和创业型转变。为解决当前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存在的教师双创教育意识薄弱、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度不高、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浸润式培养方式为主的双创能力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了“目标分层、过程分段、途径分类、系统推进”的双创能力系统化培养路径,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阶段和领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与未来职业的发展。研究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旨在实现学生工程制图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工艺规划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维度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最后通过教学效果评估,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案例。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入有效课堂认证机制,通过任务式教学方法,探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电气基础》课程的整体设计。阐述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及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从课程达成目标、学习者分析、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载体,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详细剖析了传统汽车维修类教材中存在的教材内容过时、教材形式单一、维修案例缺乏和思政元素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必要性。以《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专业教材为例,描述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实施路径,给出了校企联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增设案例库及课堂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相关内容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思路。
本文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现代学徒制为例,通过对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调研,提出目前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针对管理难度大、企业参与度低、学生与家长疑虑等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考核、提供政策引导和扶持,以及树立榜样传承匠心精神等解决策略。通过这些措施,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促进校企合作,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根据学科特点打造金课课堂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智慧树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金课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程紧密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及产业需求,依据课程建设目标,合理拆分知识点,制作授课PPT 和知识点视频,通过试题库建设,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本文以《智能网联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为例,分析了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实际建设过程需要准备及注意的事项,以及建成完成后的使用和推广,以此来促进该课程的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定位比较特殊,高职院校出现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缺乏系统规划,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思政建设工作效果普遍较低等问题。从主客观方面剖析其原因,主观方面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功利主义倾向,教师对于思政工作的不重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反感情绪;而客观方面,由于汽车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区别较大,高职院校思政建设工作开展不扎实。针对主客两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进一步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点研究,优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本文以高职汽车类专业的汽车涂装技术课程的教学为载体,充分探究与挖掘课程中的爱国情怀、环保与安全意识、责任感与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教学课堂与实训中。基于以上思政元素,进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将其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融为一体,以培养汽车服务行业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方向,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在新职教背景下,汽修专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汽修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创新阶段的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即“三阶三创”递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适应学生未来职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通过构建符合职业认知规律的递进式学习任务,结合实践导向和行业对接,实现汽修专业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