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主要由五条钢管组成,外形总体上没有什么特殊的。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大约有两个手掌宽。 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较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敏感。即使是遇到极细微的风,它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 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儿也不像铃声,而像是音乐。 风铃声,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了感觉清凉,在冬天听了感到温暖。 风是没有形象、
那日,一大早婆娘就被蛇咬似的叫了起来——那一刻我在浴缸平躺着,骤闻尖叫声还以为是有人登门抢劫,便浴袍一套,顺手就抄了一根棒球棍往楼下冲。结果只是花园的水龙头被冻爆了,水柱狂喷而已。 人们都说如此寒冷的上海不多见,这不禁让我想起1998年1月赴张家口的那次酷寒中的采访。 20多年前的张北地震,是有史以来华北最剧烈的地震之一,破坏力极大,房屋倒塌率很高,且天气寒冷,极端低温直破零下30摄氏度。故受
中巴停在乡道的岔路口。村人们从这里下车后,还得走四五里的村级公路才能到家。我开车行驶在村道上,从车窗伸出头和村人们说着话,缓缓前行。车里已有六位老人,再也挤不下其他人了。遇上挑担子的,我还得把车停下来,把他们的东西塞到后备厢里。 我二十岁才离开村子外出工作。与乡亲们一样经历过艰苦朴素的生活,比如,为了节省袜子,用稻草垫鞋,吃没有油的“红锅子菜”。如今离开村寨三十年了,村寨里发生的许多往事都历历在
梧桐树是我家的“家树”。院子里边是梧桐树,院墙外边也是梧桐树,菜园子周围还是梧桐树。在南岭的老家如此,村里的新家也是如此。凡是可以栽树的地方都栽上了梧桐树,凡是有一小块土地闲出来,父亲端详几分钟后,总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弄来一棵梧桐树树苗栽上。别人问他为何钟爱梧桐树,他笑而不答。 父亲把满院子栽上梧桐树,在我童年记忆中是很平常的事情,那时候很多家长喜欢栽树。村子周围栽种的,大都是梧桐树。父亲去世20
大学西部校园的东北角,有一幢红楼。二十几岁时,我在那儿待过。 几个大房间里有足够多的文学类好书,我每天看书,选词,抄写到特制卡片上,捧给语言学教授。他们编写《汉语大词典》,我则懵懵懂懂感受到母语的精致和巧妙。 这么一个宏大、豪迈的工程,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安排进来的,不知道谁发给了我这张“好牌”,所以除了恭顺、小心,便是认真、勤恳。 我坐在属于我的那个角落的光影里,精神飞扬,“翅膀”很弱,便
去西海湿地探望残荷和还在坚持盛开的睡莲花,我忆起诸多往事、想念几位挚友。前夜下了一场小雨,次日清晨,雨霁日出。湿气弥漫整个古城,有点儿像江南四月的天气,正适宜出行。 那是我与内子约定的出游。我们带了面包、牛奶、水果,到水边去吃,算是白发人的小小浪漫。见我们吃早餐,彩色鱼群及鸳鸯、鹅、鸭都游来讨吃。我们不忍拒绝,只好和它们分享。内子说干脆都给它们吃,表示我们的慷慨和友好。见它们抢食的馋劲儿,我们也
楼外有大片荒地经年空着,有人闲不住,开辟了一些菜地。母亲也闲不住,用锄头、铁镐忙活半个月,翻土播种,种上白菜、萝卜、菠菜等蔬菜。得闲起早贪黑去“经营”那三分菜地,乐在其中。 白菜长势好,一时吃不完,母亲说做点儿咸菜。夜灯下,她一刀刀切着白菜,白的菜帮儿与绿的菜叶,像化作碎玉、散翡翠堆在那里。她用盐腌好白菜,找来空的坛坛罐罐,满满地装好,储存起来。我在一旁读书,切菜唰唰唰的声音不绝于耳。一时有些感
在大城市里,谈论“附近”是奢侈的。物理意义上,每个人当然都拥有自己的“附近”,但是,丈量出的远近,不等于生活与心灵的距离。在都市的脉动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技术日新月异,那些离乡打拼的年轻人,却常常苦恼于社群联结的缺少,内心深处感到孤独。 身处都市,年轻人面对着无数的机遇和可能性。然而,在陌生而繁忙的环境里,那些构成传统“附近”的元素——如邻里的亲密交往、社区的集体生活,也在快速淡出他们的生活。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新闻再次受到关注。据各高校图书馆统计,最近三年,纸质书借阅量呈断崖式下降,部分学校降至最高峰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纸质书借阅量下降,跟手机阅读等电子阅读的增加有关。 过去,在通勤的公交车、地铁上,在远行的高铁、飞机上,总有很多人如痴如醉地捧着书、拿着报,时常有人看得太着迷而误了点、坐过了站。如今,这样的画面已经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满车厢、满大厅的人都在低头刷手机、看
广义上来讲,相控阵雷达就是许多小型传统雷达的“集合体”,里面每一个小型传统雷达就是一个“阵元”。 我们可以将它比作“蜻蜓之眼”。众所周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每个复眼由很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完整成像。这就使蜻蜓的眼睛比人眼能看到的范围大了许多,从而为自身提供更广阔的眼界。 与之相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是由很多个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组成的,很多个小雷达“绑”在一起,构成阵列天线。同时,与传
巡道工老方的追悼会上需要挂一张遗像。因为老方生前不爱照相,一时间找不到一张合适的照片,工务段就请来一位画家帮忙,想给老方画一张遗像。 画家拿着从工务段档案中找来的一些旧资料上的照片,替老方画了一张画像。画像上的老方双目圆睁,炯炯有神的眼里透着一份执着和刚毅,天庭饱满,下巴圆润,颇有英雄气概。为了让画像更贴近本人,画家拿着这张画像去给村民们看,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老方本就是这个村里的,当初铁路通
夏天的中午,多数人都喜欢午睡,我却是醒着的时候多。因此,我领略这时间的寂寥和丰富之感也多。 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那时候,在北方乡下。宅院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了。 做母亲的人们总逼着孩子午睡,那是因为她们自己倦了。而孩子们是不知倦的,他们正对这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只不过是不敢违拗母亲,勉强去睡罢了。 我却总是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
一夜雨声唤醒杨柳里的初夏, 叶叶垂着盈盈的新绿; 晓雨摇落一滴与芦浦, 也从湖水里高高地青到桥下。 我馋思远处曳出卖花的声音, 浸着昨夜细雨的迷湿; 一篮篮樱桃担上街市, 圆圆的红色饱含朝露的清新。 (选自《何其芳诗选》,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有校改) [推荐者说] 何其芳,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者长于炼字,“新”是诗人表现初夏风物的核心。诗歌通过描写“叶叶垂着盈盈的新绿
在古代社会,狩猎是文学创作的题材之一,从《诗经》到汉赋,再到唐诗、宋词,当中涌现出许多与狩猎相关的优秀作品。下面赏析唐诗、宋词各一首。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起句由声音切人。风声与角弓声相互衬托,很有声势。结合题目中的“猎”字,读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射猎的场景。第二句中人物出场,使读者眼前
腊月里,古人庆祝收获、祭祀护佑农业发展的“神灵”,也在这时辞别旧岁、迎接新年。这些活动,逐渐演变出不同的民俗节日。 周代,古人在季冬举行大蜡。大蜡在不同朝代的名称不同,夏代称嘉平,商代称清祀,到了周代,定名为大蜡。《礼记·郊特牲》说:“天子大蜡八……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大致意思是,天子在农历十二月举行大蜡,祭祀“八神”,感谢“八神”赐予人间万物。 春秋时期,孔子曾作为蜡宾,参加了鲁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虎率尔对曰:“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懔然作色,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刘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赢柠。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意以况袁。四坐既骇,袁亦失色。 (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标点有改动;标题为
写一写 下面是一些和“三”有关的文化常识,请将其指代的具体内容补充完整。 1.三皇(据《白虎通·号》):______、神农、祝融。 2.三曹:曹操、______、曹植。 3.三苏:苏洵、_______、苏辙。 4.三袁:袁宗道、____、袁中道。 5.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____》 6.三才:天、地、____。 7.三公:司徒、______、司空。 填一填 东汉末年
青海,是我向往的地方——不仅因为这里有壮阔的青海湖和璀璨的星空,还因为几十年前,这方热土见证了中国核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走进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我似乎踏进了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奋战的现场。邓稼先、程开甲、钱三强等伟大科学家的面庞在我脑海中闪过。当年,美国不断地挥动着“核大棒”威胁中国。只有造出核武器,才能为国家安全增添重要保障。1958年,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被秘密地召集在这里,顶着沙尘暴,缺吃少穿,克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老一辈人的革命故事。他讲的故事里,一个人被反复提起——周恩来总理。一年暑假,我带着对周总理深深的敬意,寻访周恩来故居。 从郑州出发,用时几个小时,我来到了周总理的出生地——江苏淮安市。周恩来故居共有大小房屋32间,为青砖、灰瓦、实木的结构。故居为东西相连的两座宅院。故居西宅院主要为展室,陈列着展示周恩来家世、家风等的图片。故居东宅院复原了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等。1898
烟雾缭绕,细雨纷飞。雨雾中,一条青石小路曲曲折折,小路两旁是古朴的建筑。转过一个弯,我眼前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茶馆。看见茶馆,我就想起了小贩的吆喝声,茶客喊小贩买东西的声音,还有说书人惊堂木的拍击声,等等。这一切,都是茶馆的魅力所在。 走进茶馆,我找个空位坐下。茶客悠闲地摇着蒲扇,人们声音或低或高地闲谈着,间或低头抿一口茶。“安逸哟!”一位有点儿发福的阿姨笑着打趣,地道的四川话尾音上扬,让人听着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我总会想起杜牧的《清明》中的诗句。这两句诗中哀伤的意境,成为我对清明节挥之不去的印象。 又到清明节跟前了,我们一家提前一天回到老家。奶奶早已准备好祭品,准备第二天和我们一起去墓园给爷爷扫墓。这个清明节有些特殊,姑姑一家也要与我们一起去。第二天是清明节,我见到了许久不见的熟悉面孔。温馨的亲情,渐渐驱散了我心中的伤感。 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便
窗边的丁香花开了,浅紫的花朵挤满了枝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晚霞染红天边,夕阳的余晖照在室内一件刺绣作品上。尽管它的色彩已不再鲜艳,但上面的花鸟图案依然栩栩如生。望着它,我不禁回想起奶奶教我刺绣的往事。 记忆里,奶奶家的院子里总是弥漫着丁香花的芬芳。在斑驳的花影中,奶奶坐在老藤椅上摇摇晃晃。和煦的阳光洒在丁香树上,洒在奶奶微白的头发上,洒在她手中精致的刺绣图案上。院子里洋溢着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作文题目] 子曰:“勇者不惧。”人是可以勇敢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战胜本能性的恐惧,直面危险。勇敢不是不恐惧,而是为了美好的事物和价值而克服恐惧。面对恐惧,有的人坦然从容,一往无前;有的人却慌不择路,迷失自我。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唤起心中的勇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揣摩、体会、欣赏、积累 有的句子像文章的骨架,失去它们,文章的血肉就支撑不起来。显然,对这些主干性的句子要多一份注意。有的句子像文章的眼睛,是情致与理趣的窗户。显然,对其多加揣摩,能有助于我们明白文章的主旨。有的句子像掩藏在内容之中的血脉,由于它们的牵连,文中思想、情感有了一条发展与变化的线索。抓住这条线索,自然有助于我们摸清作者情感、思想变化的轨迹与特点。另外,句子表达的风格也不一样,有的如清
“梦舟”与“揽月” 2024年2月24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登陆月球成为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下一个目标。新飞行器的名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梦舟”寓意为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了与“神舟”“天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