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上海掀起了一阵“繁花热”,更带动了新一波的“上海文化热”。在演出市场上,最直观地表现在讲上海话的戏剧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票房表现亮眼。实际上,戏剧舞台的“沪语热”来得比电视剧更早些。 1月8日,讲上海话的舞台剧《繁花》第一季的新一轮演出开票了,该剧已热演6年,此轮更将迎来百场纪念。乘着电视剧的东风,这回28分钟内票房就达到100万,3小时不到飙升至200万。因
根据著名作家王安忆小说《长恨歌》改编的同名话剧作品于2023年年末以上海话版的全新创作“焕新”登场,让观众感受到历经20年的演出沉淀与几代创作团队的诠释演绎后,这部经典之作仍澎湃着极强的舞台生命力。我想这也是上话这家国有院团对这一“海派”经典保留剧目的一次当代性“激活”。 视觉设计建构城市意象 无论翻阅多少回小说《长恨歌》,文本中“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的城市意象总会时不时地提醒着我,那是借
2020年,《深渊》以现实主义悬疑类型舞台剧的面貌走进大众视野,在优质故事的基础之上,通过实景舞台与即时影像的结合,打破了剧场时空的桎梏。之后的几年里,导演何念带领他的团队又一起打造出《心迷宫》《生吞》两部剧,与《深渊》一起合称为“深渊剧场”三部曲。在形式上,它们承继了《深渊》的实景房间和即时影像等特色,又通过技术创新和新的剧情铺设方式呼应观众的审美期待:《心迷宫》采取了更为复杂的环形叙述方式,与
2023年11月21日,舞台剧《生吞》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这部剧改编自郑执的同名长篇小说,事实上这并不是《生吞》的第一次改编,在2022年8月这部小说便已经被改编为网剧《胆小鬼》。因此,话剧《生吞》不可回避地面临着两个并存的前置文本,使得这次舞台改编的叙述张力以更为紧张的方式凸显了出来。话剧重新讲述了小说和影视剧的故事,但是从差异中又生长出某种个性。话剧《生吞》由何念执导,而剧作本身更是被划为
祥子从希腊英雄式的完人变成动物、从动物变成机器、再从机器变成鬼,就主人公心智变化的角度而言,《骆驼祥子》可谓是一部描绘残酷生命衰变史的“反成长小说”。自1957年梅阡导演版初登北京人艺舞台,在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长期统摄之下,后辈改编者通常将祥子的堕落史解读为老舍对旧社会的批判。这种聚焦于外部社会因素的阐释传统或隐或显,直至上话版《骆驼祥子》的改编中仍然隐约可见,剧中那伫立在舞台上的三层铁笼时刻提醒
偶剧《布莱希特的鬼魂》在2022年9月首演于柏林剧团,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活动之一,2023年11月在上海YOUNG剧场上演。该剧由两名木偶师和两名音乐家共同完成,以一场鬼魂狂欢派对,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融入20世纪知名人物鬼魂的对话中,带着布式独有的政治戏剧观奏响了一首亡灵合奏曲,展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辨、独特的艺术形式与丰富的戏剧内涵,通过酣畅淋漓的歌声鼓点、讽刺辛辣的言语对白、直击人心的
舞台上的最后一场,阿列克谢的大段独白呼应了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终章,这一构思是将9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通过改编、精简、提炼并构建出80分钟左右表演时间的取舍之举。戏剧的开场完成了主题事件、形象塑造、舞台气氛、意象化道具(手电筒的光影)四个方面的导演构思。在本文的后续内容中,将围绕《卡》剧开场中所体现的“三像”(人物众像、舞台“意像”、救赎心像)进行解读,以寻求该剧在以“弑
2023年的圣诞前夕,椎·剧场艺术总监李芊澎带着她的第十部国际合作剧目《血色婚礼中的沉默》及其主创团队回到了阔别4年的上海。与前9部国际合作项目作品 不同的是,该剧的表演者并非完全由戏剧表演专业的演员来承担,取而代之的则是西班牙佛拉明戈舞者和吉他手。从其节目单上剧名前标注的“当代弗拉明戈戏剧”这一长串定语带给观众的暗示,便能感受到这将是一场别样的相遇。 作为一部汇集了中国、西班牙和日本艺术家智慧
导演邓树荣率全女班演绎了形体剧场《李尔王》,剧中所有角色均由女性扮演,以“无言肢体剧”的呈现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别开生面的现代剧场样貌。通过对身体语言和全女性表演的探索,观众在场与演员共同完成了一场自我表达与探索。邓树荣谈道:“1986年,我赴法国留学……逐渐了解西方的当代艺术如何影响香港的一部分人,而这些人又如何影响其他人,中间的吸收及再生产过程又如何催生了香港的现代剧场。”① 如今,现代剧场的意
当永失我爱,男性和女性分别是懊悔、遗憾、绝望还是平静面对?当个体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他人的眼光与前途未卜的不确定性,爱情是一种奢侈还是一种坚持?当心目中的恋人在你最需要他/她的时候不在你身边,却在物是人非之后回来找你,这时你会感到欢喜还是悲哀?是敞开怀抱迎接他/她的到来,还是紧闭心房转身离开?1933年底,访英归来后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出人意料地写下一篇唯美而充满意识流色彩的爱情小说,这篇不足
同样的题材、熟悉的领域,智慧的主创队伍不愿重复别人和重复自己,总是在寻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列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由莫霞编剧、卢昂总导演、刘建宽作曲,浙江音乐学院师生共同演绎的原创现代越剧《霞姑,霞姑》,既充分尊重越剧的艺术规律赋予鲜明辨识度的越剧底色,又能融合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生动讲述杨开慧(霞姑)在革命道路上的成长历程,成功地开启了一种新的艺术探索方
20世纪90年代起与毛时安相识,时常一起看戏讨论,有着20多年的交流交往。印象中的毛时安是一个性格率真的人,其戏剧的评论风格也大抵文如其人。这里的率真不仅指向他的性情,更指向他的敢于直言,不隔靴搔痒,如对有的戏嗤之以鼻,有的又欣喜难禁,常常喜怒形于色。这看起来似乎较为随性,不太成熟,可又内蕴着他的忧患意识和真诚热情。坦率真诚,在当下是较为稀缺的“性格”资源,不过若缺少理性判断和指导价值,率真或许只
由话剧九人推出的民国知识分子系列作品《四张机》《春逝》《双枰记》《对称性破缺》,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与热议。《庭前》作为该系列第五部作品暨收官大戏,备受瞩目。2023年12月4日,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在上戏佛西楼二楼召开了《庭前》研讨会,十余位专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周安华|南京大学教授 《庭前》是一部写民国的戏,写民国知识分子的戏,写民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戏。作为一部民国戏,《庭前》
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城市有什么样的不同?它们彼此是个什么样的关系?而同时作为当今世上商业音乐剧的两大重镇,把“纽约”整个搬到伦敦,又会发生什么呢?2023年上演之后就获得了诸多好评的伦敦塔桥剧院复排版《红男绿女》(Guys & Dolls),就是导演尼古拉斯·海特纳(Nicholas Hytner)交出的答卷。 《红男绿女》是一部讲述关于纽约大萧条时期,赌徒和“好女人们”爱情故事的爱情犯罪类
编者按: 近现代以来,戏曲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文人对戏曲的认知变化,许多文人还投身戏曲。文人与戏曲相互影响,相互裹挟,相互依附,各有进退,都受近现代以来的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影响,戏曲文人的命运变化也折射出时代变迁中的戏曲艺术的兴衰起伏。本期上海歌舞团编剧魏睿与上海沪剧院编剧蒋东敏、上海师范大学讲师张春娟、上海越剧院“王派”花旦忻雅琴一起讨论“近现代以来文人对戏曲的参与”。 一,近
话剧 时代背景 本剧故事系部分虚构,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江南和春秋时的吴越 主要人物 东施(名施夷武)——越国女将军,29岁 西施(名施夷光)——越国美人,28岁 南施(名沈南施)——北施胞姐,33岁 北施(名沈北施)——南施胞妹,31岁 冯悫科——科学家,南施丈夫,40岁 范蠡——越国大夫,39岁 勾践——越王,45岁 胡戕——监斩大臣,35岁 无明确性别的中性者——浣纱
1月18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召开了2024年首场新闻通气会。 现场正式发布了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影响力指数致优榜单。最终瓦莱里·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剧院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编历史剧《苏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老式喜剧》、话剧《平如美棠》、蒂勒曼与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 2023上海音乐会、美国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剧《吉赛尔》、现代芭蕾精粹
由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承办的第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高级研修班课程于2023年12月8日结业。本次高研班的学员由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历届获奖演员以及国内优秀戏剧表演艺术院团演员、领导及主创人员组成。高研班课程分为国际段和国内段两个板块,分别邀请了国际著名艺术节、院团负责人、制作人、艺术家,以及上海文化艺术管理部门领导、党校专家
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于2023年12月16日-24日在上海再度开启。本次共有90部剧目报名,经过评选,共有12部小剧场戏曲作品在长江剧场红匣子、黑匣子和宛平剧院小剧场集中演出。此次展演涉及10个剧种,其中锡剧、闽剧、五音戏、沪剧都是首次亮相该展演。这些剧目均为全新创作、巧思改编或者口碑较好的作品,体现出新时代戏曲人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摄影/尹雪峰)
音乐剧《大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