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这使党史研究工作者回答好“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党史”这个命题有了根本遵循。 党史研究需要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精神。坚持真理不仅是理论上的要求,更是实践中的必然选择。通过坚持真理,使共产党人更好地理解历史规律、把握时代脉搏、预见未来趋势,从而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在传承弘扬“两个结合”中产生的,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两个结合”的守正和创新中。在守正方面,“第一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之“基”,“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之“根”。在理论创新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两个结合”新的文化精神引领,凸显了“两个结合”新的文化使命,阐释了“两个结合”新的文化世界意蕴。在实践创新方面,习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立场,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守正创新的发展特征,问题导向的实践原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
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内容、主要形式、保障和监督等作出全面规范,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指出,运用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发挥革命英烈、功勋模范、先进典型、“时代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理论宣
闽赣省是1933年4月,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个省份,存续时间不足两年(领导机构存在时间两年整),其区域范围包括江西和福建的21个县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红七军团则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于同年7月5日以闽赣省为依托组建的中央红军第四个军团建制的主力部队,后来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率先踏上远征路。 建立闽赣省的战略意图 在1933年5月闽赣省建省以前,上述县域的全部或大部,多已被开辟为红色区域,
1931年,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政府起初设在叶坪,后来遭到白匪军狂轰滥炸。为了防空安全,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当时,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排挤,毛泽东已经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住在沙洲坝的村子里。他身体虚弱,但仍坚持工作,开展调查,收集和掌握各方面情况。 有一天傍晚,毛主席办完公事从外面回来,一下马,看见乡亲们在塘里挑水,便问:“这水挑去做什么用
悠悠赣江水,殷殷红土情。 赣南,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处处激荡着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足音。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光辉足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诞生了第一个卫生管理机构——中央军委总卫生部,第一所红军医校——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第一张卫生专业报——《健康报》,第一家制药厂——中央卫生材料厂等等,这些具有独特价值的
1969年10月,因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在京的中央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及一些老同志全部战备疏散,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的陈云被疏散到江西南昌,居住在市郊青云谱的福州军区干部休养所。在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的安排下,陈云在距离住所1公里的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以下简称化工厂)“蹲点”。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下,陈云也不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 在化工厂“蹲点”调研 为了保密和安全,
1924年5月,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中共南昌支部(亦称中共南昌特支)成立,赵醒侬任书记。这是继中共安源路矿支部(隶属中共湖南支部领导)之后,在江西省域建立的第一个中共组织,担负着领导全省革命斗争的重任。中共南昌支部的成立,标志着江西人民的革命事业从此有了坚强领导核心。从此,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了革命的新征程。 赵醒侬,1892年(亦有1899年之说)出生于江西南丰县城一个裁缝家庭,谱
1930年,毛泽东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出发,第一次阐述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最早提出的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反映的是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从斗争中创造革命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和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从斗争创造新局面”的探索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
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某个问题或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我们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改
历史自信指对于自身历史的自信,通过厘清历史进程,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提炼和总结经验,确认自己走过道路的正确性,本质上是一种对自身的认可和鼓舞。从生成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与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和自身百余年奋斗的成就经验密切相关。从价值意蕴看,旨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以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从实践进路看,要从遵循历史规律以及在创造新的伟大成就中不断捍卫历史
近年来,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基于历史和实践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是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体系的制胜法宝。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民族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汇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
1977年10月的一天,一位老人手里紧紧攥着红布包,表情庄重地走进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经过工作人员询问得知,原来老人想捐赠母亲朱菊英留下的物品。待他小心翼翼打开红布,才看到七枚铜元。这套铜元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支付给修水裁缝制作军旗的劳动报酬,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笔工钱、几枚钱币,更是一段伟大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国共决裂 共产党人寻求出路 1927年春夏之交
学生社区作为校园文化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育人功能有效发挥,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及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很多高校把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作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的重要支撑,作为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行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阐释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一种创新的高校管理模式及服务理念,致力于通过整合学校内外
党建引领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帮扶机制是通过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全过程帮扶机制旨在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党建引领,研究生能够在思想上坚定信念,在学术上追求卓越,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上得到组织关怀,在就业创业方面获得专业指导,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科研氛围。在帮扶过程中逐步构建起“一二一”党建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任务的深化,构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具有迫切的必要性。本研究以此为背景,分析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功能定位和路径。首先,阐述了学生社区育人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其次,明确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的功能定位,包括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建设学生文化、预防盲动自发行为等。最后,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中国式现代化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能够丰富育人素材,从而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学生的崇高理想与信念,进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
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巨大的精神鼓舞,彰显了大国领袖持经达变的大视野、大气魄、大胸怀,也折射出总书记对于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雄韬伟略。 《习近平用典》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的政治理论著作,首次出版时间是2015年2月,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场合引用的典籍名句进行分类汇编,旨在向广大读者展示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传递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下,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日新月异,高校思政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为引领的“金课”打造,探索一条贴近学生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路径。通过理论解读、教学体系构建、多媒体与互动手段的引入以及实践性项目的设计,我们将探讨如何使思政课程更具深度、实用性和吸引力,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道德导师,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他们既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指导者,也是学校和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工作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我们才赢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并在此过程中凝结形成了红色文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作用非常之重要。探索红色文化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有助于落
一、塞罕坝精神的科学内涵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距离首都北京400多公里的河北省最北部,有着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场。如今的塞罕坝是京津地区的绿色长城,为京津地区抵御风沙,输送大量净水与氧气,是山水林云的故乡。但是在60多年前,这里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之地。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努力奋斗的根本动力。一代
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必须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其国家认同意识。红色家书作为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宝库,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资料和强大精神力量历经百余年岁月沧桑仍然散发着熠熠光辉,可以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在红色家书的滋育下,将进一步转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一、红色家书对滋育大学生国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拥有深厚的革命底蕴,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凝聚了共产党人对真理的坚持和对理想的坚守,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高校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运用好红色文化,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当前,高校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刻,缺少系统性,在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是高校党组织的一项主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党史元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宝贵资源,把党史元素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频共振,对于推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重要意义。鉴于此,高校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将其作为重点和方向,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把党史元素融入
中国共产党有着优良的宣传思想文化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朱瑞就曾一手拿枪弹,一手搞宣传,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战斗生活在太行山革命老区,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精神值得后人铭记和学习。 一、红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经验 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具体问题,把宣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是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的重要路径,是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在此过程中,既要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又要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加快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作出贡献。 本文以中宣部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第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此外,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在健康良好的文明氛围中学习。这不仅有助于落实育人理念,同时也将思政教育与文明传承相结合,共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教学,学生既能不断获取知识,也能树立正确的文明观。高校思政教育应发挥其整合作用,利用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文化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建设是巩固根据地的必要条件,是服务于军事战线的第二条战线。在延安根据地的引领下,各根据地以干部教育、报刊通讯、文艺宣传为重点开展文化建设,体现了文化与革命、政治、人民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并从政治性、时代性与人民性三方面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 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以干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事业 根据地处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发表过诸多文章,其中有三篇短文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广为传颂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统称为“老三篇”,堪称红色经典。其中《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是两篇悼亡文字,《愚公移山》是党的七大的闭幕词,分别被收录到《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和第三卷。在全面抗战的艰苦环境之下,“老三篇”为全国军民树立了三个学习的榜样:张思德、白求恩、愚公。它凝聚了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安源党校、北京党校是我们党成立的两所最早的党校,强调“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对正确认识安源党校的历史地位,总结党校教育规律具有指导意义。1924年12月安源党校成立,为党早期发展培养大量人才,在革命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重温安源党校创建的缘起和实践历程,将为新时代开创党校事业高
大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鉴往知来的科学方法论。在大历史观的指导下,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指向与哲学内涵,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能够从历史发展大势中把握历史主动性,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问题的提出 大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历史观”。大历史观将历史、现实、未来作整体性考量,是全面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围绕着党的形象展开了多次论述。“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 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形象塑造对党的领导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形象塑造有利于在公民心中形成集体记忆,最终实现对中国共产
延安时期郭沫若的文化建设构想异彩纷呈,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丰富的内容。本文结合郭沫若生平宏观考察其文化建设构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郭沫若文化活动具体实践,对其文化建设构想进行梳理。 一、延安时期郭沫若文化建设构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郭沫若是延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文化界人士之一。五四运动时期郭沫若弃医从文,在日积极投入新诗与白话文的创作,拥护新文化运动,形成《女神》诗集成名于文化界。在长期创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概念,随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其特征和本质要求进行了详细阐明与概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乎国家、民族、人民的未来,从历史、理论、价值三个维度深入探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握社会现代化发展规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之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探索与经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前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人民民主这一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凸显出其独特优势,反映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国民主的创新性话语表达。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的理论逻辑 西方对民主的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推动乡村文脉延续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相贯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创了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本文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三个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推动乡村文脉延续进行分析。 一、历史逻辑 回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余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带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梳理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始末,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扬求真务实、真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跨越性。在早期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过程,并没有提及历史的跨越性,但马克思晚年总结俄国革命实践经验后在丰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并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对社会历史的跨越性进行了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取得伟大成就,但也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挑战。面
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如何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策略选择。 一、新发展阶段以东西部协作推进共同富裕的成就浅析 东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从中国人民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的契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扎根开花结果,不断彰显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才能更好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通称南方谈话。这些谈话收录到《邓小平文选》时定名为《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习近平总书记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给予了高度评价: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温南方谈话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持续强调了底线思维的重要性,即在处理任何事务时都应预先设想可能面临的最坏情况,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种深刻的思维理念不仅体现了党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清醒认识,也为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这一理念实际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所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明确要求,旨在加强我们的底线思维,坚守我们的立场和原则。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规律性内容进行解读的科学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诸多内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相契合,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代演进与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富有深切的内涵延伸,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独特创新,为中国以及世界的未来贡献了重要方案指引。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细致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的人类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进程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就共同富裕的概念史意义而言,纵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李大钊先生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概念化的“第三”文明理念。这一理念不是简单的文明冲突或者文明融合,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探索一条既不同于传统东方文明,也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新型发展道路。李大钊通过引入和阐释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不仅为中国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李大钊“第
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开创者。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化思想,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传统工业化的辩证思考、对于后发国家工业化跨越式发展、对于生产技术本质的基本点分析等思想,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工业化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化思想,还发展创新并联系中国实际提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和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