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征程,伟大的荣光。 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岁华诞,迎来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75年风雨兼程,75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树高千尺总有根,江河万里总有源。2019年5月,习近
在巴黎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接触到《共产党宣言》,从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走上革命道路。邓小平从最初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再到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创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功伟绩,他的每一次重要人生节点,都与研读《共产党宣言》这部巨著有关。邓小平阅读《共产党宣言》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将《共产党宣言》刻苦研读了一生,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高地、多样文化的聚集地,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奋力开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中展现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 一、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使命担当 坚持理论探索,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懂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江西篇”的丰富发展,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江西发展之“的”的集中体现,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谛。 读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中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创造出的文化形态,延续了一代又一代文化传统,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特性,并且根据时代要求的变化不断变革图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和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是中华民族一座瑰丽的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守得住、守得好,才能更好地开辟未
习近平文化思想11个方面重大创新观点,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要要求,第一个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居于首要地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自觉担当,对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
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的瑞金,在中央苏区时期是一座仅有24万人口的偏僻小县城,有11.3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壮烈牺牲,留下姓名的烈士却只有17166名,其中1.08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不管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他们的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 幼小思想受启蒙 20世纪初的瑞金,贫穷落后、信息闭塞、思想保守
奋斗精神是人生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在朱德的一生中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与朱德的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他的奋斗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朱德奋斗精神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朱德生平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并对朱德本人的相关回忆进行整理,结合朱德奋斗精神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对朱德奋斗精神形成过程进行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第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撤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留在中央根据地的20多所医院和8000多名伤病员,由新组成的中央军区卫生部领导管理。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部队,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三年游击战争,部队卫生人员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设法救治伤病员。我们党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严峻的斗争形势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该时
红色文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缔造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对医学生思政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对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红色文化在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表层化、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重新审视文化与文化教育,尝试寻找新的教育思路。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文化内涵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理解文化,文化是
2024年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75周年。这个与新中国一起诞生的少年儿童组织是如何创建发展起来的?让我们走进安源,追溯20世纪20年代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无产阶级革命的少年军旅 1898年开办的安源煤矿(原称萍乡煤矿)是20世纪初我国江南最大的煤矿;1899年动工修建的株萍铁路是江西省最早修建的铁路。安源境内除路矿两局一万六千余名产业工人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群体就是工人子弟。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机
党的自身建设是潜藏在中国共产党健康“肌体”内的政治“基因”,它贯穿于党从创立到逐渐成长成熟的全过程,不同时期党的自身建设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中国共产党落脚陕北之后,为应对艰巨而复杂的抗战局势,加强党内的团结统一,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探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措施,其中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最具代表性。 延安时期刚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走出来,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在军事路线上的问题,是党的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充分结合管党治党经验,对党的自我革命进行科学论证与系统阐释,特别强调“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形成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从历史逻辑看,充分凸显了共产党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生活纪律”部分增写对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处分规定,明确“生活奢靡、铺张浪费、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一百多年来,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根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区战事概况》的统计,到1945年这8年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面对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高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推动形成了凝聚各方力量、共御外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考量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形成于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准确把握其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有利于顺应时代潮流,在新时代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善于以史为鉴。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展现了党发扬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其产生和发展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又具有明显的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它既是对马克思关于现代化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西方现代化思潮的扬弃,是将社会主义文明同中华文明和近代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它的形成和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庄严承诺,是新时代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这一重大判断,充分显示出我们党坚定不移加强自身建设,敢于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的政治决心,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科学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的长期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赋予鲜明色彩,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形象化表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高度重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坚实保障。目前国内学界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聚焦理论渊源、文化依据、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干部作为教育管理的中坚力量,其担当精神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在这种政策指导下,高校干部的培养不仅需要理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国家富强的发展目标,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持续深化并拓展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为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一、共同富裕的基
1988年9月5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这项关于科技工作的论述全面、深刻,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当前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更新其内涵和外延,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形成新的标志性成果。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重要的党内法规依据。《条例》第十五条对树立正确党史观作出明确规定,为学习党史、坚持唯物史观提供了根本遵循、主要原则、基本要求,明确了正确的党史观应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体现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和环节当中,特别是要在实践中引导全体党员切实运用唯物史观全面系统学习党史,以科学方法形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此前,现代化被认为只有一种模式——西方模式,但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鲜明特色击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偏见。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一)坚持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独特的出场逻辑、丰富的理论内涵揭示了现代化发展的新样板,深刻领悟其出场逻辑、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对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方向指引作用。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场逻辑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
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之作的思想结晶,在井冈山斗争和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中孕育产生,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品质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实践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既是传播与阐释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有效方式,也是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重要载体,具有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不是凭空而来的,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它所蕴含的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具有悠久历史和深远意义。 一、坚持“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是关乎全党全国的关键任务,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国家事业有序发展,成为我们党必须回答的重大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多次提出“历史主动精神”这一重要概念。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强烈的历史担当、伟大的历史创造。“两个结合”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凝聚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内涵包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这些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顽强不屈的品质。抗战精神不仅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及弘扬斗争精神具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作为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丰富和拓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三性一力”的导向明确了思政课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在高校
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当前与过去的时代背景大有不同,但是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原则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有着及其重要的启迪。 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当时中国的国情,总结出一套尤为经典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原则,这
2024年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这一会议准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不仅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的实际成效和重大成就,还明确指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思政课建设依旧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及时、准确、有效地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之中,有助于我国的思政课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将习近平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必要路径。本文通过对红船精神的内涵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两者结合的具体路径和实施建议。 一、红船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必然性 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
在我们党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有无数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党史故事蕴含党的初心使命、彰显党的优良作风、展现党的奋斗精神。将党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高校立德树人实效,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助力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愿景,共产主义理想联结在一起。 一、党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 (一)坚持唯物史观 坚持唯物史观是发挥党史故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作用的重要原则,帮助学生培育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抗争,其成功经验和理念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期,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转化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过分析革命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在新时期的创新路径,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基本经验、理论贡献以及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出发,探讨如何将新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在国际国内形势快速变革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更加复杂,而技校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教育。 新时代新征程上,新形势新任务也对技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是一种区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新样态。从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宏观视野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作为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集中体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立场、共产主义政治立场、人民群众立场,运
现代化是一个涉及社会各领域系统性变动的总体概念,现代性则是对现代社会变化发展形成的特征总结和哲学反思。在马克思看来,资本逻辑统摄下的资本现代性表现为对物的增长的非理性追求和对人的发展的压抑,对资本现代性的超越在于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回归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人民性内涵。 一、展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人民性内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之一,人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毕生追求。前者是研究社会内部结构与发展方向的观点和方法,后者是理论研究的立场和价值取向。本文结合马克思重要著作,探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揭示唯物史观创立过程及其对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一、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早在17岁的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就表露了自己“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通、实践品格相合的文化特质,作为“第二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现实根基和逻辑前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已得到普遍认同。对儒家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结合点的系统审视,不仅关系到中华文化实践哲学的丰富思想与价值实现,而且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文化建设工作虽面临现实困境,但在各根据地政治团结、经济恢复和党组织力量提升等积极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步入正轨,并涌现出兴办多样化群众组织、发展现代化宣传媒介、建设普惠性文化事业等多种表现形式,实现了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实践认识和指导思想的不断成熟与提高。研究这一时期党领导乡村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借鉴。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又艰辛的历程。从党的思想基础的确立,到关键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战略调整,无不彰显出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和强大的政治决断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通过制定土地政策和推动工人运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抗日战争时期,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夕,党通过灵活的战略调整,为新
自“一站式”学生社区启动以来,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已全面渗透并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动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深化实施。学生社区作为学生间交流互动最频繁且稳定的平台,扮演着日益重要的教育角色。“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走进学生实际生活的重要举措。做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搭建思政建设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提升高校教育的实效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强“三新”党建的新命题,即“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这一论断首次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并提,将“两新”党建拓展为“三新”党建,提出了加强“三新”党建的新要求。着眼于“三新”领域党员群体的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所发生的根本变化,辩证审视“三新”党建面临的现实痛点和先天优势,以价值共识、利益共享和制度运行为着力点,建构“三新”党建的
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是结合学校党建特色探索党建工作规律的重要方式,是凝聚党员合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抓手。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以高标准的顶层设计谋划党建品牌建设的内涵,用凝练话语展现高校党建特色,打通党建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的“堵点”,消除党建品牌创建效果不佳的“痛点”,打通党建品牌宣传“最后一公里”,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切实打造一批“站得住、叫
加强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提高党员培养质量,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国内专家学者、研究人员聚焦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问题以及措施、建
高校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高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中国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不仅要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还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曾多次对青年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信件中,对青年成长成才有明确的指示,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回答了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青年、青年要成为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
革命作家蒋光慈作为革命文学的“开路先锋”,创作的《少年漂泊者》等作品鼓励了许多少年走上革命道路。进入21世纪以后,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文学作品却面临失去市场、失去青年读者的尴尬处境。以对蒋光慈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的分析为例,革命文学在革命年代产生空前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其以青年的激情和勇气回应时代之问,其时代性的语言表达适合青年读者接受以及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满足青年的精神需求。革命文学对时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诗词中所体现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艺术呈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富发展。 毛泽东诗词中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在
一 “1921年,我们党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所谓代表,哪有同志们现在这样高明,懂得这样,懂得那样。什么经济、文化、党务、整风等等,一样也不晓得。当时我就是这样,其他人也差不多……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 这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回忆党的一大时说的一段话。 毛泽东道出了实情,当时的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