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在中期阶段师法自然,在饱游饫看名山大川中探索笔墨的奥义,他的三次重要转变契机为晚期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宾虹山水画中的生态图景涵盖了山川、植被、季节等众多生态元素,这些生态元素自成系统,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黄宾虹山水画的生态审美追求正是生态美学理论形态的重要体现,其中原生之美、和谐之美、意境之美等生态美学意蕴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黄宾虹融入自然、体悟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对于当今社会的生态保护和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帧文、画万幅画”是俞剑华对自己进行美术理论研究与绘画写生实践的要求,在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论的学术体系中,俞剑华的研究影响深远。[1]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理论和思潮冲击东方画坛,在科学主义影响下,俞剑华学习到科学客观的思辨方法,接触到西方绘画理念中的科学性和致用性,使他可以合理看待具象之于抽象、工笔之于写意、格法之于意境等。[2]俞剑华提倡融中西艺术教育,进行传统艺术
岭南画派、粤剧与广府音乐并称为“广府三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高剑父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在绘画上以“新国画”运动的艺术实践,“艺术救国”“艺术革命”“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推动了传统中国画变革,在岭南画坛书写下辉煌篇章,并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的进步。高剑父作为岭南“以画入书”的先行者,其书画创作兼容、革命、创新与开放的艺术文化精神正反映了岭南文化的精神特质。本文通过对高剑父在不同时期书法风格的考察,阐述其艺术嬗变及“枯藤体”书风的形成历程,并从技法及气韵等诸方面考究其书法风格特征和书学观念。
古今素人之书虽所处时代不同,但都因出自写刻极不熟练者之手,没有经典碑帖书学路径的临习背景,所表现出的视觉图形带有粗朴简率、支离无秩序、无法度的奇趣与古意等形式特征,无论古今均具有视觉上的一致性。自碑学运动以来,康有为等人极力鼓吹北朝的“穷乡儿女造像”,对于古代的素人之书,以其数量稀少、年代久远具有古意而推崇备至,以至凡是历史上的一切文字遗迹均成了可资书家临习的对象;而对同时期或当代具有相同意趣的素人之书,却因其数量庞大、不具历史的斑驳与年代久远的沧桑感而弃置一旁,加之推崇当代的素人之书会使得现有的书法体制遭到冲击,既得利益受到侵害,在与古为徒的观念下,具有相同表现形式的古今素人之书却有着不啻霄壤的现实境遇。碑学的极端化发展意图颠覆晋唐法帖所主导的审美风尚,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碑学鼓吹者试图进行新的经典取法建构,主张将古代粗服乱头的生活原型书写奉为经典,却无视同时期的类似书迹,引发了碑学发展以来的逻辑悖论和古今学理分疏。本文以《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为中心考察,以期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和讨论。
本文旨在探讨图像学视角下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新尝试。通过深入挖掘花鸟画的文化内涵,借鉴不同艺术流派的表现手法,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具深度、广度和影响力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本文介绍了图像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分析了传统花鸟画的局限性,提出图像学视角下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新尝试。这些新尝试为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有助于推动工笔花鸟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如实呈现国家意志,用美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是主题性美术创作必须具备的特质。秉持与时俱进的中国观,拟定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追求建立古今共享、中外共享、个人意志与集体意志共享的观念和语境,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持续发力的方向。
作为华夏文明中独具魅力的造型艺术之一,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是中国绘画领域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绘画色彩追求与传统绘画材料联系紧密。因此,研究深入剖析传统绘画材料与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之间的重构过程,旨在探寻传统绘画材料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有机结合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首先,研究对传统绘画材料与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进行概述;其次,研究对传统绘画材料与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实例进行分析;最后,研究对重构后的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价值与影响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经过重构的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在丰富表现形式、深化技法理解与创新、反映当代文化审美观念及推动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均展现出了显著的价值与影响。
岭南画派,自民国以降在岭南文化聚集地广泛传播,影响深远。但关于岭南画派与肇庆的联系,研究甚微。笔者尝试从艺术史的角度,采用文献阅读、实地调研、个人专访等方式,对此展开研究,得出肇庆之于岭南画派的三重价值:技法价值、创作价值和传承价值。换句话说,肇庆是岭南画派的重要写生地与延续地,是研究岭南画派不可忽视的场域,其地位与作用值得被看见、重视与挖掘。
王乃壮 王乃壮,生于1928年,号静敛居士,又号山野禅人、云中孤客。祖父王福庵为杭州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翰书画院院长。1947年入读刘海粟创建的上海美专,1949年转入北平美专得徐悲鸿亲授,并得吴作人传授油画技法。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同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60年拜李苦禅学习水墨大写意及书法。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画展,并
李虹 李虹,曾研习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南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书画展并获奖,出版有《河南名家自选集·李虹》《含弘光大——李虹山水篇》。 李虹是一位有着强烈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多年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并不能满足他对当下绘画状态的思考和表达。近些年来,他立足社会文化的现代场域,对当代山水进行了深度探索和研究,创作出不少具
胡永刚 胡永刚,字恪庐,号扶风堂,安徽桐城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安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入选皖军书法100强,荣获安庆市首届文学艺术奖。作品多次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 胡永刚先生《游目骋怀》一书的第二章《好风相从》中有一件比较窄的行书立轴,内容为《兰亭集序》全文,为行书创作,并非临写。此作笔法来自“二王”,又融入唐人颜真卿的体势,通篇不仅
周卉宁,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1 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林素梅副教授。 周卉宁创作感想 步道边、溪水旁、林荫下、亭榭间,我常常席地置案,对景写生。沿果盒桥信步而上,听溪涧潺潺,写千奇百态,坐瑶台观合掌峰,枯笔写九叠危楼,润笔画丛树穿云,写下雁荡跌宕多姿的神奇丘壑。 在山水画创作中,我师法古人,从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中汲取笔墨经验,从盎然生趣的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并融合自身的心境感受,用平远恬
北宋是花鸟画发展的关键时期,画家受宋代理学“格物致知”影响,重视写生,追求对自然物象的深刻理解和内在神韵的表达,涉及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转变。赵昌作为中期代表之一,以写生技巧闻名,其风格融合并发展了徐、黄二体,自成一派,对后世花鸟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研究赵昌的花鸟绘画风格特征和成因,有助于勾勒出宋代花鸟绘画风格转换的历史脉络。这种风格的多元化特征在北宋花鸟绘画风格分期中仍有研究空间。
“虫书”一词在许慎《说文解字·叙》“秦书八体”中位列第四,因为资料不足,关于“虫书”的名实一直有争论。对于“虫书”或“鸟虫书”,笔者认为,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分析:从狭义的角度看,“虫书”应该是“秦书八体”中所指“虫书”,即通行于秦代的一类文字,应该是笔法波动的一类手写体文字;从广义的角度看,“虫书”泛指经过加工、美化及改造,笔画盘曲如虫形或鸟形的一类装饰性文字。二者线条的运行波动及盘曲的感觉相似,但前者未施以虫形或鸟形的装饰。
齐白石书法艺术以行书和篆书成就最高。其书法笔势生动,气势磅礴,其中流露出一种坚贞正气和自然天真的审美意味。从湖湘文化与齐白石书法艺术关系看,湖湘文化“爱国情怀”形塑了齐白石书法的浩然正气,“奋斗精神”培养了齐白石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意识,“自信品质”孕育了齐白石书法的创新理念。
本文分析了苏轼书法的特点及其书法创作思想,并探讨了苏轼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旨在为当代书法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本文探讨新安画派与徽商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徽商崇尚儒家文化、积极参与文艺活动的文化理想,以及徽商对新安画派发展实际影响的分析,以期更好地梳理明清时期徽商与新安画派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清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为探讨地方画派与商业力量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晚清民国学者刘咸炘著有书学理论著作《弄翰余沈》,其中对阮元、康有为书学思想的辨析占据了较大篇幅。刘咸炘肯定了阮元“书分南北”的观点,但是对其“乙字钩转为南派”的看法质疑,并阐述了自己的南北书派观。对康有为尊碑抑帖、尊南北朝而卑唐及关于书法源流的观点,刘咸炘也进行了辩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碑与帖有所联系并俱已失真,魏碑并非“无不佳者”,唐碑不比南北朝碑低下,不可乱论书法源流等。刘咸炘所处的20世纪初期,大量简牍、纸本墨迹出土,新材料的发现让刘咸炘对碑刻中的刀痕与蚀痕有了更清晰的分辨,对学习碑刻的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见解。至于学碑是否不可学笔画斑驳、方硬的形态,魏晋以来的书法是否应该分为南北两派,刘咸炘的观点亦有可以补正之处。
匾额上的文字内容结合边框等工艺要素共同构成了匾额的整体审美内涵。其中,匾额正文的书法审美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构成完整匾额的必备要素,更是承载匾额重要信息的媒介,为匾额发挥其功能提供了依据和证明。因此,在深入研究匾额书法文化时,对匾额书法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内涵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李苦禅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为继承发扬传统中国画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在齐鲁大地成长起来的画家李苦禅,其大写意花鸟画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本文以齐鲁地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具体从题材、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深入研究李苦禅绘画中齐鲁地域文化的体现,追其艺术根源,探析齐鲁地域文化下李苦禅绘画的精神内涵。
在元代,受到民族歧视、科举制取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南方地区的文人士大夫进取无门,彻底放弃了入仕的理想,隐遁之风由此盛行。随着隐居不仕思想的流行,倪瓒的绘画逐渐呈现出苍茫幽僻的风格,传达出一种超脱于现实的思想,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文人山水画样式。倪瓒寄情山林,抒胸中逸气,是文人士大夫中“隐逸”的典范。
《岁华纪胜图》是明代吴彬描绘的十二个月中人们日常活动场景的月令图。其中丰富多彩的月令文化,不仅展示了明代人具有东方生活美学趣味的日常生活范式,更展现出朴素自然的宗教信仰,以及“以天授时”“遵天敬时”的天时观。这种天时观确立了人们生活、生产的时间秩序。
安童,1999年2月生于河北石家庄,202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专业方向为中国画,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与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王煜教授。作品《朦胧记忆》获得2023年HK·CACR 香港当代艺术优秀奖,《飞跃梦想》获得2023年安徒生国际艺术展优秀奖,《写生·憔悴的老人》入围2024年提香国际肖像绘画& 雕塑大赛, 《城市印象》获得第15届中国
史学锋,安徽亳州人,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延智 李延智,1973年生于山东临朐,先后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青岛画院美术馆馆长。 青岛,是国内外闻名的写生胜地。而崂山,既是青岛这座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也常常被艺术家视作青岛艺术的经典母题而存在。20世纪以降,关山月、
书名:此处是蓬莱:游仙山水画艺术研究 作者:孙国良 出版发行:苏州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3年7月第1版 书号:ISBN 978 2020年6月16日,孙国良的博士论文《“主题学”视野下的游仙山水画研究》得到评委的赞许而通过。之后的一年多,国良又做了一些修订,遂成《此处是蓬莱:游仙山水画艺术研究》一书。 主题是艺术作品的一个构成要素,从创作开始,就以其特定的要求影响或制约着作品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