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黄凤池编写的《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有言:“文房清供,独取梅、兰、竹、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尔后,梅、兰、竹、菊便被称为“四君子”,成为古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它们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高尚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感情。也正是由于对这种精神的追求,“四君子”成为咏物言志诗和文人字画的常见题材。在新乡市博物馆众多的藏品中,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亦有
黄山雄峙于皖南,奇峰怪石林立,云烟幻变,雄伟秀丽。清释弘眉撰《黄山志》云:“唯黄山高峰攫空,千万攒簇。飞流窅壁,到处潭涧,转步换形,顷刻百变。”有慕于这座奇山的万千气象,诸多文人、画家登临吟咏,畅抒胸怀,并展开了黄山题材山水画的创作。 明清之际,被后人合称为“黄山画派”的弘仁、梅清、石涛等画家往游黄山,以黄山为师,探其灵秀,寄以丹青,一洗当时画坛摹古仿古之弊,突破了“四王”桎梏,影响深远,成为黄
内容提要:黄宾虹画学思想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美术理论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进行“处境分析”,借鉴传统与古今美术理论的各种观点和模式,将跨越历史过程的美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黄宾虹画学思想中“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现代性”的理论自觉,既坚守理论研究的学术品格,又积极介入美术创作,形成20世纪美术理论独有的文化精神和学术品格,在20世纪中国美术思想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提要: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巨大成就,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它的形成发展过程历史悠久,蕴含了我国古代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包含了我国古代士人、文人广博精深的精神文化。隶书是我国古代文字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书体,在中国书法文化传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隶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阐明其在我国书法传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使隶书被更为广泛地认可、学习,获得更好的传承。
内容提要:中国画是在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其中以儒道为首的传统哲学思想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刻,甚至直接塑造了中国书画的审美观。但在明清之后,随着西方思想进入中国,中国画的审美观也开始受到影响,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革。近代以来,随着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美学与现代创新思想发生了更深一步的交融。
内容提要:受抗战局势影响,抗战漫画家在迁移至重庆后,开始了多维度的艺术探索与身份重塑。在这一过程中,创作中的“民族化”及创作者的“身份何为”成为重要议题。其中的对撞与融合,充分展示了战时文艺界对“作者、作品、身份”的向往、追求。与此同时,漫画家在其他艺术领域的拓展,进一步彰显了漫画家对艺术身份的深刻认识与转变。
内容提要: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墨精神、风格气韵等,传达了幽远沉静的山水意境,展示了画家内在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近代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融入云水、“墨块”、留白三大笔墨技法,逐渐形成了清幽雄健的“陆家山水”面貌而大放异彩,为后世山水画的赓续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十四年前,当广东举办“梁世雄绘画六十年”大型展览并梓行画集时,我应邀撰写了一篇题为《梁世雄画风解读》的小文[1],谈及其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及其嬗变历程。其时梁世雄七十有七,正是其艺术渐入佳境、炉火纯青之时。如今已至鲐背之年的梁世雄,人画俱老,其晚年老辣的画风与先前从艺六十年的绘画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艺术演进脉络。如今,恰逢其化私为公,将其不同时期的画作及手稿数百件捐予国家。纵览这批反映其一生
一 客观世界中的一草一木自由地生长,弥漫着仙气。我深爱这样的自然,因为它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予人朴素的感动,那田野与远山,像大地上“生长”的无尽诗画。 而这诗画的作者乃黑土地里劳作的农民,大地是画板,锄头是画笔。他们在土地上的深耕细作,犹如艺术家的创作,他们把一生的心力都献给了大地。他们只问耕耘与种植,并期待着收获季节的色调转换。只有具备这样的朴素情怀与操守,才成就了农民关于大地的永恒图画。
初识吕凯,是在一次朋友举办的书法活动中,他给我的印象是年轻帅气、热情周到,有“爽朗清举”之态。继之,在九三学社书画院的笔会中,因都是九三同道中人,我得以近距离见其笔墨,清新雅致,笔法遒劲,字如其人,自见精神。随着近些年其书法作品过关斩将,频频入选国展,吕凯成为淄博青年书法家中的翘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期许,这也在情理之中。 纵观吕凯近些年的创作,概而言之,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所谓尽精微,是指
山水情怀,丹青以精神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文人就有寄情山水的梦想。虽说归隐林泉并不是每个人都愿做的梦,但一个志趣高雅的中国文人鲜有不钟情山水的。山水对于中国文人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简单。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成功的文人还是一个落魄的文人,他们在旷无人烟的山水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家园。 水墨让我走进精神之境,得到洗礼和滋养。我从小生活在文化荟萃、人才辈出(刘开
张一书创作感想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水墨形式描绘动态中的运动员,选此题材的缘由是杭州举办2023亚运会期间我正在杭州师范大学读研,感受到亚运会赋予这座城市新的时代光彩,因此想要把亚运会轮滑赛场上激动人心的一瞬间用画笔定格。画面整体构图以“之”字形布局,人物分三组安排在画面上,表现出前后空间关系,并通过强化人物的前倾动态以彰显力量与速度,设置水平横向的投影与背景看台以平衡和稳定画面。技法上以墨线勾勒
内容提要:清代中期,金石学者们热衷于对古代碑刻、印章、钟鼎、砖瓦等各类遗迹的搜访。张廷济作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金石鉴藏家,收藏种类丰富,其中汉晋文字砖即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类别。张廷济汉晋文字砖鉴藏的目的和要旨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探知汉晋时期的墓葬风俗、古砖用途,考察汉晋历史制度,体现了他崇古尚古的思想观念;二是考证嘉兴地区的地名、家族姓氏沿革,首倡寻访嘉兴古迹、力求修补嘉兴县志,表达出其传承乡邦文化的责任意识;三是对砖文进行细致观察、字体比对和书风鉴赏,反映出其作为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意趣。
内容提要:宋齐至隋唐时期,琅邪颜氏家族以儒学传家。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始,后代子弟秉承家学,对社会用字现象给予密切关注。以《颜氏字样》《干禄字书》《韵海镜源》为代表的颜氏字书规范了社会用字,促进了唐代字样学的发展。
内容提要:作为安庆美术教育的开创者和基石人物,余守谟将一生奉献给了美术教育事业。其绘画植根于民族文化,追求创新性与独特性,融合东西艺术精髓及古今智慧,体现出精湛的写实与造型能力,为安徽画坛做出了卓越贡献。
内容提要: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等密切关联。中国画教育过程,实际上也可以看作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的过程,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延伸。在中国画教育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有较高的可行性。本文从中国画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联系出发,从鉴赏课、技法课和实践课三个方面,对中国画教育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内容提要:青绿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独树一帜,它曾在隋、唐和南宋时代达到繁盛,但随着文人画的崛起,青绿山水画一度走向衰落。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艺术魅力,青绿山水画得以延续至今。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画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同时,地域美术创作的发展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题材,例如民居这一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绘画题材。这使得青绿山水画在民居题材上得到了发展。本文旨在探索广西侗族民居题材青绿山水画的艺术语言,为丰富地域创作和民居题材青绿山水画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孙逸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被好友萧云从、汤燕生赞临画技艺高超、画格超逸,又被画家龚贤评为“天都派”一员,再被后世书画鉴藏家张庚评为“海阳四家”之一,后被黄宾虹评为“新安四大家”之一。由此可见,孙逸的画艺确有不凡一面,可以说是从传统走出的成功案例。目前,关于孙逸的文献资料或残缺,或有谬误,近现代以来国内学界对其研究尚不足,甚至有未经考证发谬言者。因此,笔者对孙逸的山水画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排谬扬真,阐释其笔墨的独特之处,使其艺术才能为世人公正看待。
内容提要:禅宗自唐代传入中国后,对我国书法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禅宗注重内心的净化和超脱,这影响了书法家在创作中的态度和境界,使他们更加注重心性、意境和气韵的表达,而非单纯技法的展示;另一方面,禅宗也对书法批评产生了影响,禅宗的语言和思想渗透到书法批评中,使得书法批评语言更加含蓄、简练,而趋向诗意化的语言风格。
内容提要: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开拓者与参与者郑震,作品题材和内容紧扣时代主题,描绘江淮大地努力建设安徽新风貌的场景,通过审美的方式对当下社会现实进行诗性把握与阐述,将民族性及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中国、新时代的精神内涵。美术参与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是当前美术研究领域一个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对郑震版画作品时代价值与意义的认同与肯定,为新时期安徽版画美术创作可行性发展提出合理的思考。
内容提要:自清代至今,“二爨”一直受到金石学家及书法家重视。本文对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中的“二爨”书风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当代“二爨”书风作品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整理民国时期书家对“二爨”的品评,并以李瑞清、经亨颐等书家取法“二爨”的书法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为当今“二爨”书法创作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内容提要:在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鉴赏与批评之时,历来有援引佛、道两家思想进行深入评说和阐述的习惯,而常忽略儒家美学对传统绘画的影响。诚然,中国传统绘画受道家哲学影响较深,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具有隐逸、出世思想的作品。但儒家哲学作为塑造中华民族心理的主导思想,无论是对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培育还是对传统绘画精神的指导,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内容提要:以西北地区荒野景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蕴含着时代背景、创作思想、社会功能等诸多信息。本文以荒野为切入点,分析荒野文化内涵,阐述我国西部荒野图像与情感的交互,从爱国与文化“寻根”两方面表现我国现当代荒野美术作品中的西部情结,探寻西部美术在审美情感与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民族性回响。
内容提要:董其昌作为明代书画界杰出的代表人物,其突出的艺术造诣一直为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以董其昌对文人篆刻的推崇和对文人画的贡献为切入点,论析董其昌在这两方面对后世的影响。
程狄,现江苏开放大学副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民建江苏开放大学省直支部副主委,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油画学会会员。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多项,绘画作品多次入选省级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