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因改革而生,南山教育因创新而优质。 作为全国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和创新高地,深圳市南山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南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因”》/P4
“百千万工程”,教育在行动 南山因改革而生,南山教育因创新而优质。 作为全国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和创新高地,深圳市南山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南山区是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区”、首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近年来,先后获评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青少年中外人
2023年12月28日,以“普惠·优质——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举行,全省各地相关领导、专家与教育同行同场论道,共绘广东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当天,广东学前教育领域2个国家级实验区和5个省级实验区正式启动。29日,在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广州市越秀区东方红幼儿园,4场围绕学前教育的分论坛
2023年9月3日,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在粤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活动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举行。活动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指出,名师名校长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和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是“双名计划”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至关重要。其中,吴冬梅名校长工作室是广东省首个由幼儿园园长担任主持人的国
扎根乡村教育20多年,汕头市外砂华侨学校教师黄焕娜一直坚持让乡村的孩子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灵动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表达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出“真真实实学语文,快快乐乐读名著,春风化雨育精神”的教学主张。 《广东教育》:在乡村学校坚守了20多年,您的教育信念是什么? 黄焕娜:2001年,我从汕头教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回忆起这段经历,我记忆犹新: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各自职责定位及互相协调机制,要求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2024年1
汕头市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也是城乡接合部,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外来人口聚集,教育体量不断增长。从2020年起,龙湖区教育局以“千师访万家”实际行动为支撑点,开展全覆盖家访,加强家校联动,并相继联合专业卫生机构开展“心暖万家”的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联合公检法司开展“法治护万家”行动,创新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机制,着力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格局。 龙湖区连续四年在广东省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综
2016年,化州市教育局在粤西地区率先铺开家校联动工作。2017年12月,化州市同庆镇被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同庆镇26 所中小学、幼儿园100%实现家长学校规范化,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发力 同庆镇地处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家长大多以务农、外出打工、做生
小兰(化名)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女生。以前,她时常编造谎言吸引同学的注意和赞叹,比如家里有很多玩具,可以让同学到家里玩,但总是失信。她在学校犯错误时,也不会主动承认,而是用各种借口回避。久而久之,同学们对她产生怀疑,并逐渐疏远了她。 班主任意识到小兰的问题,首先,向小兰的家长推荐了学校的自律校本教材,介绍亲子共读的要求和亲子自律体验的方法,如结合《诚信——一诺千金》章节中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引导小兰母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追求与责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责任担当以及家庭环境的建设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近年来,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中心小学在博罗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学校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以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切实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引领者:为家校共建厘清方向 校以人兴,教以人
教研支架是教研活动中专家或同行提供给教师的一种有效支持,以帮助教师形成有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概念性框架。在现有的教研体系中,关于作业的探讨并不多见,这与长期以来对作业的本质、功能认识有关。在传统意义上,作业只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因此,作业也未成为一个独立的教研领域存在。“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业成为“减负”的关键因素,作业的育人价值得到全面的认识和彰显,作业的科学性
“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中,探索了指向问题解决,拓展学生思维广度、深度、厚度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过程化策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过程化策略,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对问题进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连接教学评价的一个关键媒介。布置作业在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在教学实践中,作业布置存在着枯燥单一、机械重复、一刀切以及作业量偏重等现象,影响作业布置效能,加深了学生课业负担。通过“双减”的指导,笔者试图通过优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的当堂、课后和综合性三类作业,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即时检测、落实目标的
随着智能设备和5G技术的发展,视频拍摄和剪辑日益方便简单,短视频创作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短视频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拓展视野和娱乐的工具,还可以作为学生的创新作业形式。笔者以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了促进生生互动、注重成果应用的科学短视频作业设计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拍摄实验过程,渗观念拓应用 课堂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探索科学规律,理解科学概念从而
国家颁布“双减”政策后,课堂提质、课后减负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发展方向。小学是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减负提质,以学生为主体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落实以书写作业为主线的教学设计,高度重视学生当堂书写、评价、反思与修订。笔者以小学语文四年级《黄继光》一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书写作业,简要阐述改进当堂书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与物化能力共五个维度。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 大单元教学是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立足实践,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课程性质决定了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更有利于课程的开展。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指向学科大概念的通用技术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建构学科知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指向学科大概念的项目教学设计 大概念是指“能反映学科本质,能够联结和统领零散知识点,处于更高层次、居于中心地位、藏于更深层次,能长久保留和广泛迁移的原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项目化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以“做作品”为目标,重视项目的推进,重视作品的设计和完成质量,但忽视了项目化学习与教材的关联。学生能完成项目目标(完成作品),也能习得与项目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但对教材学习目标缺乏认知,对教材学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基于现实问题的主动探究,是实现传统课堂教学革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设计包括设计项目主题,聚焦目标设计,凝练驱动问题,设计活动。 其中,设计活动包含:(1)项目任务感知。教师需要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符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认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驱动问题,进而明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承担着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五大核心素养的职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笔者根据指导学生参加市、省级科技创新比赛的经验,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探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正确理解创新,明确创新意义 成为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创新的内涵,明确创新的意义。在学习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科技类视频,展示往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课标的实施,中学历史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符合时代育人要求的教育理念,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关键依靠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素养以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广东省基础教育
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系统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及活动方式等,对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部分学校在实施此课程时,缺乏统一管理,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实施评价等有缺失,特别是在课型教学上,缺乏深度思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真正目的。因此,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上
当下,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智慧课堂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点,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充分运用学习信息分析、数据挖掘整合等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旨在通过人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影响促进教师智慧地教,引导学生个性化地学。 在此背景下,生成性教学成了课堂的核心基础。所谓“生成性教学”,是基于生发思维,根据课堂实时状况机智灵活地调节与引导学生创新思考、自主探究的教学行为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教学文本不像单篇文章那么容易解读,文本篇幅较长、体裁内容丰富、学情复杂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上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深入学习阅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和方法做出改变。本文针对统编版教材整本书阅读有效策略进行探索,同时就巧用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三课型”提升阅读力进行阐述。
教学“四转化”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强调整合教学内容、目标、问题、过程和评价,形成紧密的统一体。教学内容目标化,使教师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问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学问题过程化,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评价化,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这个策略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教学“四转化”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规定了各门课程都应该设置不少于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这就要求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始于“问”,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要求,笔者根据学校“问探讲”教学模式,围绕跨学科问题链的设计展开教学研究。 一、设计跨学科“大问题” “问探讲”跨学科问题链设计,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为指导,以“问探讲”教学模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和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双减”是一项以减负和提质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打破学科之间的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46年提出,以责任、尊重、理解、和平、共生等为核心价值,倡导世界和平、合作与交流、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198
新时代加强党史学习需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阵地作用。本文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引领下,探索以大概念为着力点、以真实情境为引领、以关键能力为导向、以高阶水平为目标的党史学习路径,促进思想政治课与党史学习相融合。下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为例展开阐述。 一、以大概念为着力点,增强党史学习结构性 党史学习应以大概念为核心,将具体的历史事实和所涉及的概念知识按照特定的逻辑结构化整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科技与智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以往被动式、填鸭式、背诵式、标准答案式的教学,已无法适应今天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要求。未来的教育将从“分的教育”转到“人的教育”,由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和素养本位。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呼声中备受关注。它是一种以知识与概念为中心
2017年《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潮汕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粤绣文化艺术的一个分支载体,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演变,因其艺术特点和丰富的文化沉淀深受喜爱,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汕头市龙湖区龙泰小学确立了“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把发展加
多样化发展是学校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学校品牌的建设是推动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基于SWOT分析,经过多方走访与调查,东莞市松山湖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松山湖三小”)在充分了解学校发展的优劣势后,基于“人最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的哲学思考和“发现未知,成就更好的自我”的办学理念,提炼并构建出以“发现”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理解、尊重,进而发现、发展”成为这一理念的关键。通过价值引领、文化奠基、制度守
“养正教育”思想源于中国传统蒙学,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突出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基于此,中山市小榄镇联丰小学确立了“养正立人,臻于至善”的发展愿景,将“养正”作为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学校建设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安静而有内涵”的“师生蓬勃生长的乐园”。通过有效实施“养正教育”,使学生在厚重的传统文化浸润下修身启智,幸福成长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深入挖掘自身丰富的红色基因、军旅文化和国防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大思政优质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的背景和路径 1.一个核心 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观念、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德
高质量的保育与教育已然成为全世界学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离不开质量评估的正确导向与科学指引。自2018年起,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内部质量评价经历了从“萌芽”向“发展”阶段的过渡,从学习实践评价工具,理解指标实践内涵,到积极贯彻执行番禺区《评价指导手册》,再到研制《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评价实施方案》,始终坚持回归教育现场,促进教育质量评估常态化,不断
“双减”政策的落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气象。“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管理,实现减负提质增效,我校实施“立”“提”“监”“研”“融”管理策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立:建立机制,增强“双减”意识 建章立制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第一步。学校成立了“双减”管理小组,制定了多项助推“双减”工作的机制。 1.立学习机制,树“双减”意识 围绕“双减”展开学习。首先以校本培训促学,先后在全校、在
小帅在读四年级之前,我虽没有直接教他,但对他的“名声”略有耳闻。小帅学习基础极薄弱,总喜欢在课堂上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和班上同学的关系也十分紧张。 四年级时,我接手了这个班级,和小帅的缘分就此开始。第一次见面,我给全班学生作自我介绍时被两个男孩拌嘴的声音打断,小帅便是其中一个。这是我们的第一次打交道。 接班不久,我开始打造一间由班级教师和学生共建、会轮转的教室,制定了“月度班长”和“4C小组”轮
“班级量化管理”是指在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前提下,通过对学生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要求量化为数字,以班级为单元加分或减分,进行累计量化考核,并将结果作为班级评优的依据,以促进学生言行“规范”的一种管理方法(郭凯歌,2020)。班级量化管理数字化、直观化、易操作,深受学校欢迎。某校从2011年开始实施量化管理——文明班评比,经过几年的使用,该管理方式为该校赢得了“管理名校”之称。但随
以《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引领,我校梦想中队队员们在校内外辅导员的带领下,坚持以具体鲜活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 一、围绕主色调,以中队阵地为根基 少先队的主色调是红色,是延续革命精神和塑造价值观的焦点色彩。 1.有规矩,有计划 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管束队员的日常行为,确保各类
小学各阶段学生的性成长有不同特点。在小学中低年级,男女生的性别意识不清晰,常常抱团玩在一起。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等生理上的变化,以及随之产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学生逐渐意识到性别上的区别,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性别意义上的各种矛盾,有可能影响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归根结底,这样的性成长是未经正确引导的自发行为,由于我国过去相对落后的小学健康性教育及家长甚至老师对于学生性疑问的讳
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方法、元素以教学手段的方式融入教育工作中,通过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情境演绎而深化学生感悟,在师生共建戏剧过程中达到育人目的。在初中教育体系中,主题班会课具备指引学生道德发展、品格塑造的作用,可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正确方向,突出育人目标,将教育戏剧应用至主题班会课中,则可围绕班会主题展开教育戏剧演绎,使学生形成新的成长感悟,促进健康发展。其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深化学生感知,调动激
2020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第二项是不断丰富德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激发爱国主义真挚情感。 基于项目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跨学科学习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创建驱动性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项目活动,学生在调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遵循培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意识形态指向,从引导青少年理解“为何劳动”、认同“何人劳动”、践行“如何劳动”、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定位。 一、理解“为何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为何劳动”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学校劳动教育的起点。学生只有知道劳动的价值,才能全身心投入劳动实践中,并在劳动实践中实现劳动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
教育一直被喻为诗性的事业,要诗意地栖居。但当下教育现实以一幅幅图片展现时,做为教育人更多的却是一种震撼或焦虑,更感惭愧不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学生发展、成长危机现象频频被关注与思考。不难发现,时下的教育彰显了工具化、机械化、效率化的特征,教育中多了一种功利化、技术化、庸俗化的声音。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是,教育不仅疏离了学生原本丰富多彩的诗意、多彩、丰富的世界,而且压抑了学生仍需呵护关爱的心性成长。惯性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遥望明月,心中的感慨也必定会有所不同,有的人想到了故乡,于是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的人想到了自己的恋人,于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而我手捧一盏清茶,凭栏远眺,广寒宫清冷依旧,蓦然地想起了父亲的师心,想起了父亲的破背包,唯有明月鉴师心。 从1988年参加工作开始,父亲就一直在农村地区教育岗位上默默坚守,扎根三尺讲
每逢佳节倍思亲,父亲节打开了我思念父亲的闸门,摩挲着父亲的照片,整理父亲留下的教师“光荣”,回味父亲给我留下的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依稀看到父亲面带笑容走来,模糊的往事变得历历在目。 小时候,父亲常用一根小树枝,在泥巴地上教我认字、算数,或者讲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生道理,与父亲在一起,我如沐春风。尽管如此,那时的我很贪玩,对学习不感兴趣。 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刚考完,数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