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民国时期《时代漫画》封面设计中图形、字体、色彩的视觉呈现与创意表达问题,分析封面艺术之美的类型、结构与展现机制,探索图形图像创意表现的特征、内在规律与设计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史料的研究,分析《时代漫画》封面创意与东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关系。分析图形、色彩、字体在封面主题创意表达中的组织结构、诠释机制与实现方法。《时代漫画》的封面设计鲜活地展现出了漫画艺术所独有
摘 要:以广府文创IP为例,发现虚拟直播的交互式叙事能够增强观众参与感,提升观众沉浸感,并增加文创IP的传播效果。阐述了文创IP虚拟直播、交互式叙事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广府文创IP虚拟直播交互式叙事的流程。研究结果表明交互式叙事在文创IP虚拟直播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叙事;交互式;虚拟直播;文创IP;广府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1年度课题“5G背景下虚拟直播带货的广
摘 要:以文脉景观为切入点,探讨延续重庆本土文脉,增加市民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的地下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方法。以重庆地下公共设施为例,实地调研2号线、环线地下空间公共设施现状,对项目周边区域景观与文化特征进行采样,总结现有重庆地下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和设计机会点,提出延续本土文脉的地下公共设施设计的理论策略及设计方法,有效提高了重庆地下空间公共设施的品质和文化内涵,从而让重庆城市文脉在地下公共设施
摘 要:文章以高校图书馆APP为例,构建了基于用户体验要素的交互设计策略,从设计目标、功能和内容、架构和流程、页面布局、界面设计五个交互设计环节展开实践验证。该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可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APP的用户体验,为基于用户体验要素的交互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交互设计领域发展。 关键词:用户体验要素;交互设计;用户体验;高校图书馆APP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交互设计和用户
摘 要:平面设计应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也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是传达信息的行为。我们以符号学为理论依据来研究眼睛视觉符号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平面设计中眼睛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对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层层剖析,论证眼睛符号在平面设计中对视觉传达的影响。如何让设计中最重要、最集中的信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是每个设计师都需要不断思索的难题。对设计作品中设计元素的审思,不仅可以帮助设
摘 要:明代的家具设计是中国家具史上的典范,也是特定时期经济、生活和审美观念的物质载体,兼具艺术性与社会性。文章从商品的角度出发,将设计的经济属性引入到明代家具设计中,通过对明代家具的设计、生产和消费的不同环节的研究分析,探索明代家具的设计、生产、消费行为以及社会阶层对于家具商品设计的影响与促进,从而探析明代家具设计行为中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剖析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对于家具设计的主体、设计形态以及设
摘 要:随着城市资产运营的不断推进,大连南山风情街作为大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文创产业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南山风情街文创产业正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压力。本文对南山风情街文创产业现状进行解析,梳理现有空间设计有限、产业发展偏差、旅游体验欠缺等方面的不足,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更新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其保持活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城市资产运营;大连南山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生活,全国各地的古镇旅游业得到了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古镇发展同质化严重,缺乏古镇品牌记忆点成为古镇发展的巨大阻碍。古镇品牌的塑造与地方特色资源相融合是未来古镇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泗泾古镇与美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古镇美食资源与古镇品牌塑造的内在关联性,泗泾地方特色资源对塑造泗泾古镇品牌提供了解决思路。从精准品牌定位
摘 要:布依族文化元素是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促进布依族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及推广,基于田野调查、K-means算法、Photoshop提色技术,从纹样所指意义、构图逻辑组成以及色彩分析三个方面研究了镇宁石头寨布依族的服饰图纹,结合布依族传统故事,创作了具有布依族原始质朴感的叙述性作品,并将作品应用于当地文创产品上,以期为布依族文化艺术研究与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布依族;服饰纹样
摘 要:本文以明代中期女性典型发式部件“䯼髻”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文物、图像、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从口径、高度、形状、材质等主要变量因素切入,梳理江南地区䯼髻在明代中期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与变化规律。从服饰变迁的角度,探究同时期女性服装变迁对䯼髻形态的直接影响,以及与当时社会变革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䯼髻;形态衍变;明代中期;江南地区 一、䯼髻的来源、定义与形态类型
摘 要:贵州台江施洞苗绣蝶纹是黔东南苗族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具有极高美学价值。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条件和功利性目的等多元形成因素造就台江施洞苗绣蝶纹从单体图案到整体构图与色彩,独具视觉张力的形式构成特点。施洞蝶纹图案中凝聚了苗族独有的生命活力,使得蝶纹图案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民族生命意义,从而使观赏者产生美的享受并继续以蝶纹为载体教育施洞苗族子孙后代,传承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施洞苗族;
摘 要: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昆曲则是戏曲文化当中一枚绮丽的明珠。昆曲唱腔高雅婉转,舞姿细腻柔美,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昆曲超脱的艺术世界,渐渐成为人们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如今昆曲最为繁荣兴盛的时代或许早已远去,但是考虑到昆曲重要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如何对昆曲艺术进行有效的传播仍是人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昆曲;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
摘 要:信息时代,信息冗余的社会现状和人们高效摄取信息的需求相冲突。信息图表是最具代表性的信息可视化形式与纯文本相比,信息图表通过图像化的方式使信息更易懂。但在信息图表的视觉表现中,仍存在信息传达时视觉语言与受众的认知水平不匹配,造成理解负荷的问题。基于受众心理图式特点,梳理信息图表视觉语言之间的相对关系,建构出受众对信息图表的信息期待与视觉语言表现的关系定位,降低信息图表受众认知过程中的认知负
摘 要:建国初期,公共建筑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产物,承载着我国那一段艰苦奋斗、蓬勃向上的建设历程。这些建筑都已经超过六十载物理使用年限,在城市进程及城市记忆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系统的研究、保护工作已经是一个亟不可待的课题。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仍在正常使用的13处代表性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形构逻辑、立面形式与装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类解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 要:废墟因其丰富的内涵一直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古人以废墟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多表达一种“空无”之上对往昔的怀念,带有自我消解的意味和人生虚无的消极情绪。而到了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催生了大量建筑废墟和工业废墟。通过艺术家充满巧思的创作,它们如获新生成为了艺术品,成了记忆的载体和发人深省的对象,激发众人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狂想,本质上是积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
摘 要:皖南民居与山西民居是中国民居的杰出代表,它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很高的技艺和艺术成就。它们的建筑样式、装饰纹样与手法极具当地人文特点,是我们研究民间美术区域性特征的重要资料。本文选择一南一北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进行比较分析,意在能够更清楚地探析中国民间美术的区域性特征,也借此与民间美术研究者交流。 关键词:民间美术;区域性特征;共性;差异性;山西民居;皖南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门类纷呈
摘 要:牌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及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梅溪牌坊群享有中国第一牌坊群的美誉,“急公好义牌坊”更是其中的工艺典范,对其历史变迁、装饰和保护技术的研究,关系到岭南传统古建筑的文化保护、修复和发展。文章以急公好义坊为例,从建筑历史、时代背景、建筑形制、装饰艺术、文化内涵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岭南古建筑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石牌坊造型艺术
摘 要:探究公益海报设计中视觉要素的价值,彰显其实际应用特点。灵活运用相应视觉元素的艺术特点,能够为后期公益海报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色彩、文字和图形是公益海报设计及推广必不可少的视觉元素,在公益海报设计中体现出具体的视觉表现。恰当利用三种视觉元素的艺术表现力,可为公益海报的宣传和发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出更为宽广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公益海报;视觉要素;作用;视觉表现 公
摘 要: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经济绩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徽州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研究层出不穷。针对徽州地区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梳理,阐述了“旅游+”背景下与地域性文化元素结合的徽州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为徽州的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徽州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徽州文化元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
摘 要:近年来,传统文化类APP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而在传统文化类APP的设计中,情感化设计能够引发用户的情感化体验,让用户从多个层次认识、感受并传承传统文化,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三个维度分析情感化设计在传统文化类APP中的应用,并提出传统文化类APP情感化设计的具体策略。本能层次要在感官设计中体现传统美学,行为层次要在交互设计中增强
摘 要:降低界面设计中的视觉噪声,让用户能够从界面上简单快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是数字化时代界面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设计心理学、美学及视觉传播基本原理,对界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页面背景、图标装饰元素、动画广告、交互元素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通过合理设计探索降低视觉噪声的方法和基本设计原则,为设计师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提高交互界面信息传播效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视觉噪声;界面设计;信息传播;用户
摘 要: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是公民心中的“文化绿洲”,折射出城市的精神风貌,是城市文化的关键载体。书店应充分发挥其知识载体的作用,利用知识的磁性吸引读者,同时留住读者。针对当下书店空间设计的困境,通过对知识磁力概念及其生成逻辑进行解读,文章提出书店的“场、体、力、性”四字概念,从精神形象、物质形式、商业价值三方面论述了当下书店的生存状况,分析书店空间设计转型过程中的文化悖论,探讨当下书店的
摘 要:纪念性公园作为人民群众情感与回忆的实质载体,始终承载着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重任。以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陵园为例的纪念性公园如今面临着适应性的改造和发展的问题。在空间叙事语义下,文章按照特定叙事序列,运用设计思维构建起纪念性公园与空间叙事的情感联系性,得出普适性的运用规则,以期改善在后现代城市中公共场域的情感价值缺失、空间同质化严重等现象。 关键词:纪念性公园;空间叙事;淞沪抗战;景观设
摘 要:传统小镇街巷空间有着独特魅力,承载着小镇记忆与生活美学。伴随当下小城镇过度开发,许多街巷空间逐渐失去认同感,呈现为荒漠化的空间。本文试图从场所理论及“场所精神”概念内涵着手,以湖北孝昌小河古镇环西街沿街檐廊为研究范例,对其形成原因、空间特性和功能模式加以分析。通过对沿街檐廊“场所精神”的解读,探寻“场所精神”角度下传统小镇建筑保护与传统商业街巷复兴的途径,试图为传统小镇注入新的“灵魂”,
摘 要:运河景观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息息相关。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价值,也成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忽略运河景观的发展,导致公园景观品质不高,文化、生态等价值有所缺失。而共生理论已逐渐应用于人与自然关系中,该研究以共生理论作为提升运河公园景观的理论依据,从时间共生、文化共生、空间共生、生态共生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提出北京通州大运河森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量不断增大,为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高架桥应运而生,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以杭州为例,通过对该城市桥下空间功能场景的植入,突破了既有的工程设计思维,探讨桥下空间利用与设计的更多可能性。首先对桥下空间的现状进行研究,阐述了桥下空间利用形式和杭州桥下空间特征。其次,分析了场景理论的内涵以及其应用于杭州桥下空间设计的适应性。最后分类提出了基于场景理论的桥
摘 要:在城市更新浪潮的推动下,城市中“灰色空间”的利用水平越来越代表城市的更新程度,但现今大部分城市高架桥下空间都存在利用形式消极、设计同质化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是当地文化风貌的展现。将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作为非遗保护传承的物质载体,使非遗融入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活力重塑中,有助于空间特色的打造。实施要素本土化、形式生活化、空间活态化、内容创意化、表现形式现代化等策略
摘 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数字化产业开发已经成为一个新兴趋势。基于华为河图AR对敦煌莫高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开发的AR敦煌项目九色鹿主题,采用文献研究、现代逻辑符号学分析等方法,从“技术层面、艺术表现层面、交互层面”三大层面,分析AR敦煌项目“科技+艺术”数字化转型中的优势。增强现实(AR)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产业开发,可以弥补传统手段在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
摘 要:近年来,国内一些建筑设计领域的学者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对建筑互动表皮设计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知识成果,并沿着多样化、智能化探索不断扩展。本文首先梳理了近十几年来国内高校建筑学科基于数字技术在建筑互动表皮设计方向的文献言论、搭建原型以及实践成果,总结并归纳出这些设计成果的研究重点和具体内容,根据相关资料对当下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未来的建筑互动表皮设计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
摘 要:家庭雾化治疗作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护理的有效手段而被广泛采用,儿童家用雾化器产品设计也在儿童家庭医护需求背景和儿童医疗器械市场背景下迎来新的挑战。儿童群体存在就医畏惧心理,现有医护产品缺乏针对性情感化设计,都导致儿童在护理过程中效率不高、体验感得不到提升。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情感识别与计算提供了辅助工具,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本文从情感化设计角度,结合深度学习方
摘 要:仿生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应用手法。本论文阐述的仿生设计以满足产品本身需要为前提,分别从生物原型和设计问题两大方面出发进行产品仿生设计研究,提出生物形态简化仿生和设计问题中产品仿生适配方法。产品适配仿生方法是对仿生设计步骤和程序的优化,从设计问题出发分析产品设计价值层次,进行功能、外形、结构等分析,再对应选择仿生特征属性适宜匹配到产品设计方案当中,实现设计最优化。文章最后还通过语意学对产品
摘 要:针对现有灯具市场中传统智能灯具人机互动反馈单一、互动方式少等问题,设计一套基于手势控制技术的智能灯具,包括吊灯、壁灯和三个不同造型的桌面氛围灯。该设计通过手势控制和传统按键控制两种方式创新了人与灯具互动的方式,让使用者通过手势控制技术控制智能灯具,产生包括外形变换、亮度调节、色温调节、颜色变换等人机互动。以花朵的形状为设计元素创新智能灯具外壳造型,该灯具外壳像花瓣一样可以展开和闭合,改变
摘 要:近两年来,Y2K服装风格出现回潮现象,并受到以Z世代为代表的部分年轻群体的关注与喜爱。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出发,首先对青年亚文化的概念与研究阶段进行阐述。其次以青年亚文化研究中伯明翰学派提出的“风格”“抵抗”“收编”这三个关键词为依托,从Y2K风格的起源与发展、Y2K服装后亚文化的风格建构与分类、抵抗过程与收编等方面依次对Y2K这种带有青年亚文化特征的服装风格进行解读。最后对Y2K服装
摘 要:疫情之后,职业女性的职场模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她们对职场服装的防护性关注以及对自身内在心理的呵护意识增强。在后疫情时代,具备心理安抚的款式、色调与防护功能的服装将会是职场女性应对流行病侵入和生活“内卷”压力的优先选择。以后疫情时代职场女性着装心理表现为研究对象,结合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经济、职场等特点,从现实、精神两层面对职场女性服装的功能性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
作者简介:李志红,硕士,广东轻工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品牌设计、可持续设计。 标志是品牌情感的核心符号,是品牌文化窗口,是品牌文化及形象传播最核心、使用频次最多的视觉载体。笔者对标志设计研究多年,在标志设计语言上有些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标志设计从造型表达和内涵语言上都是凝聚性的,可以说从形到意都是艺术的表达。它以单纯、明快、易识别的形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了表示什么,展示什么之外
作者简介:李佩蕙,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少月,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孟祥斌,硕士,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数字化设计、交互设计。
作者简介:郭浩东,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宋清滢,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以乡村振兴项目为依托,为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红兴村设计的异版核桃包装盒。以红星为外形取材,设计过程中考 虑到食用核桃需剥壳的特性设计了一款集装核桃与果皮于一体,同时又具有经济适用性,符合乡村振兴背景的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