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20多年来,经过政策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多轮深度互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日趋完善,教育生态持续优化。“课改必须改课”,课程改革的成果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新课程”转化为“新教学”,推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本期聚焦“‘新教学’体系建构研究”主题,从体系构建、区域实践、学科探索等不同层面,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理念、新样态、新路径,助
摘要:基础教育“新教学”体系是一种素养导向的新型教学模态,由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价值增值的教学内容、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检测素养的全程评价构成。“新教学”结构系统包含目标结构、内容结构、过程结构和评价结构。无锡市采用“研究—开发—推广—采用”“启动—实施—合作”“校本工作坊”等模式,助力“新教学”在区域有效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新教学”体系;基础教育;教学结构;区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摘要:语文“新教学”体系具有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化、学习方式学科实践化、教学过程“教-学-评”一致化、本体知识与教学方法同构化等时代特点。以层级进阶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可建构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促成课程内容结构化,在层进教学中促成“教-学-评”合一,同时把语文学科的层级属性与学习过程的进阶特点连接起来,促成学习内容与学习路径的良性互动,由此建构素养导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语
摘要:新时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在充分体现各自主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好合作关系,明确协作内容,实现教育功能和育人合力的有效发挥。这既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之“协”的基本要义,也是育人初心、育人目标、育人道路之“同”的客观要求。应构建和谐互动、有机统一的良好教育生态,突出“育”之优势,促进每个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家长陪读是当前社会一种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作为一种教育资本的投入,陪读具有自我卷入性、利他性、情感性等特点。陪读既是社会助推的结果,也是家长选择的产物,是社会结构制约下个体能动性的表现。陪读的风险主要包括可能加剧教育竞争和教育功利化、可能不利于家长自身的发展、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陪读的回报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显现。超越功利性的陪读是以影响的方式回应孩子的召唤,做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
摘要:武凤霞团队的“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个成果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儿童“出场”。邀致性,让儿童生成“出场”的内在欲望;定向式,通过素养目标确定“出场”的目的地;结构化,创生范式,形成融稳定、和谐、美丽于一体的美学风貌;具身型,“做中学”,并在事情展开过程中创造“事件”,形成“出场”的高光时刻;进阶式,实现前置形态、交互形态、拓展形态的三层推进形式的进阶;情境
【编者按】2024年9月,义务教育各学科起始年级将全面启用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编的新教材。为推进新教材的研究与应用,本刊《专题研究》栏目自2024年第7期起开设“新教材·新教学”研究专题,约请新教材编写者、研究者、使用者解读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框架、使用建议等,以帮助广大教师准确理解、全面把握、高效使用新教材,推动课堂教学实现深度变革。 摘要: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材使
摘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是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建设项目,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团队建设将团队成员培养成“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范”。“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要遵循“坚持项目引领、坚持难题破解、坚持科研支撑,坚持方法创新”的策略,重点围绕坚持师德为首、探索综合育人、促进城乡一体、创新协同机制、建设团队文化和加强辐射引领等六方面内容开展建设活动。基于项目性质、建设目标、建设策略和建设
摘要: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南京市东山小学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及需求,借助“春雨计划”“深耕计划”“拔节计划”“共长计划”,有效探索了“友善·至善”“四有”好教师团队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四有”好老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7-0048-03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2018年1
摘要:学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目前,生态文明教育已融入中小学课程与教材,但从现实情况看,仍需在课程联动、学习实践、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创新思考,从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融入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建设美丽中国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关键词:生态文明;学校
摘要:班级作为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教学和体验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其活力程度影响着班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促使学生发展,嘉兴市实验小学组建共同体访班团,通过双线观察主线和研修行动,优化班级管理和育人方式。 关键词:班级管理;共同体访班团;双线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7-0055-04 班级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学生的自我觉知与自我调节能力,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探索与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不仅引领着社会生产新业态,也正在重塑我们的教育新形态。在分析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之挑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工作室之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工作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团队助力、数字赋能、资源整合、深入探究等路径,提升专业教师的数据素养,提供丰富多元的专业指导,实现智
摘要:教学设计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逆向教学设计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迭代转型。在与传统教学设计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逆向教学设计以学为教学设计中心点、以评为教学设计主干线、以导为教学设计平衡点的逻辑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传统教学设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要:幼儿园“小学化”影响幼儿身心健康,阻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深化。尽管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理解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必要性,但是,在执行“小学化”治理政策的过程中仍存在对政策内涵与目标理解不清、政策执行受阻、执行成效不佳等问题。幼儿园教师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应秉持科学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凝聚多方力量,共同促进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政策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幼
摘要:拓展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内容丰富且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将目光投向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借助屋顶空间环境的改造,总结出运用空间资源的经验与方法,即打造儿童友好型环境、把握空间资源的独特性、融合多种类型的资源。 关键词:空间资源;幼儿园空间;儿童友好型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要:农村社区教育可有效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成为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深度剖析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在厘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精准聚焦乡村振兴目标、科学构建评价指标框架、持续夯实创新发展能力、全力激活农民主体意识等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教育;乡村振兴;评价指标;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学科专家所认同的学科知识的精选,但语文学科的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却处于边缘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育界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谈论语言文字的知识”和“使用语言文字的知识”之间游移不定,把语文知识的掌握简单等同于对其进行的记忆或理解。语文知识要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需要语文教育界首先将语文知识理解成“使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同时强调对语文知识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掌握程度;而后
摘要:基于儿童哲学的小学“智趣”语文,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哲学元素,运用师生对话、生生问对及合作探究等方式,多维对话,生成智慧,建构“智趣共生、言意兼得”的智趣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展深度阅读、哲学阅读、批判阅读与创新阅读,不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儿童哲学;“智趣”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在教育领域,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智能教育素养已成为智能时代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对现有智能素养内涵及模型的深入分析,明确智能教育素养内涵,构建四层金字塔模型,针对各维度及其所对应的层级进行详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了实施建议,旨在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能教育素养;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为了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围绕一个主题,跨越学科界限,整合两个及以上的学科内容,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它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引导学生在建构解释、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创造产品的过程中,产生整体性新理解。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基于有意义的主题整合不同学科的课程,提取“少而精”的大概念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凸显学科学习且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供支持学生思维外显化的学习工具,采用跨媒介
摘要:知识建构理论表明,知识是在学习共同体中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与不断改进中获得的。体验是通过亲历、实践去感知和理解周遭事物,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体验疏离而出现理论与实践偏离的现象,导致学生自主参与不足,知识建构止于浅表。为此,教学需要遵循学习的规律而回归体验,让体验与建构相联互洽。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建构应在体验的指向性、丰富性和层次性上着力,明确体验目标,打开体验路径,丰富体验层级;应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与研究者必须深入思考并实践“跨学科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具有以下本质特征:解决问题是其独特属性,综合运用是其主要方法,指向语用是其根本目的。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路径包括: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梳理任务,解决问题;发布成果,评价跟进。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推进需要优化学习共同体,倡导多学科联合教研,设计指向高阶思维的任务,教师提供必要的过程支持。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
摘要:语言与思维相依共存,不可分割。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必不可少。写作是小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形象思维是小学生写作的主导思维。小学生写作时,经历表象唤醒、表象筛选、表象整合、表象物化的思维过程。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推动学生充实感知经历,增强表象生成能力;引导学生体悟事物情境,增强表象意化能力;指导学生组织写作题材,培养表象统整能力;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经验,提升表象呈现能力。 关键词:形象思维;写作
摘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微习作”教学实践,需要着力解决“微习作”教学的价值探寻、目标取向、评价设计、教学策略等关键问题,以评价贯穿“微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在更高维度上实现以“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以写促学、以评导学”为原则的语文教学变革,助力语文核心素养全面落地。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微习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