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具有独特的文学史价值和重要的文学史地位。小说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广州为背景,通过周、陈、何三个家庭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三代人的人生轨迹,真实、深刻而生动地展现了革命的起源和过程,但没有采用宏大叙事直接描写重大历史事件,而是使用与众不同的侧写历史的视角和手法,以家庭日常生活和父辈、儿女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故事的基本线索。小说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尤其注重对人物成长过程的描
摘要:欧阳山是贯穿整个20世纪,经历各个重要文学时期,有着三个创作高峰的重要作家,接受过毛泽东、周恩来、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精神引领,具有独立美学理念、独特艺术风格与审美探索意识的文学大家。事实上,欧阳山的创作不仅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而且在不同时期都创作出了具有时代共振审美效应的作品,被誉为“欧阳山现象”。欧阳山的《三家巷》,更是打破了“十七年文学”的审美禁区,提供了理解和阐释中国革命文学、“
摘要:在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中,日常生活不仅是革命发生及发展的叙事线索,同时还是作家把握叙事节奏、拓展叙事视野的有力工具。作家通过日常生活的变迁揭示革命意识的觉醒,同时又通过对革命过程中日常生活多元空间的融合书写,揭示以工农为主导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欧阳山日常生活视域下对现代革命的文学想象,有效补充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革命经验,丰富了现代革命的文学书写;同时也为后革命时代的文化生活及
历史的烟尘漫天飞扬时,人们往往看不清历史的真相;待到岁月静好,烟尘落下,人们则看不清被烟尘覆盖之物。历史有真相吗?洋葱还有更里一层吗?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容易获得,或者需要静待时间发酵才能得到一些线索。如果只是追踪某些烟尘飞扬或降落的轨迹,讨论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具体的事件,事情显然就简单多了。任何烟尘的任何轨迹变化都是一个事件,事件的叙述与事件本身之间并不完全一致,对于事件叙述的叙述更是常常发生变形
摘要:“哲学式批评”的立论起点根植于本雅明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重新部署。本雅明希冀通过这一创论来完成自己改造18世纪德国观念论哲学体系的学术目标。“哲学式批评”同时拥有着文艺批评写作的外观和哲学体系建构的内核,它不仅将美学的主要任务从主体自我意识的“感性学”领域转移到了艺术哲学领域,而且同时强调艺术无法在理性哲学体系之外形成某种诗化哲学论调的“艺术形而上学”。因此不同于思想史上一些经典的艺术哲学对艺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日本文化学者,东浩纪的两本代表性著述《动物化的后现代:御宅族如何影响社会》《动物化的后现代2:游戏性写实主义的诞生》是当下中文学界阐释动漫、游戏、电影、网络小说可以借鉴的重要理论资源。由他提出的“数据库消费”“数据库动物”“游戏写实主义”等概念亦是当前亚文化研究的高频热词。《观光客的哲学》是东浩纪的最新著述,它并非横空出世,而是生长在东浩纪长久以来思考的延长线上,与其《存在论的、邮
摘要:抗战题材儿童小说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迎来数次创作高峰和研究热潮,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书写中经久不衰的现象。在“后历史”叙事语境下,中国抗战题材儿童小说为求新变异的价值旨归驱使,实现了对权威意识形态掌控的革命祛魅,重建文艺观、儿童观和历史观,寻找一种大时代与小人物、命运偶然性与成长必然性之间缠绕交织的叙说张力,在聚焦日常多维和凸显地域本色中归于人性真实,最终在历史创伤隐痛的反思中抵达人
众多影响深远的汉语概念最初都根植于乡土社会,“斯文”一词自然也如此,沟通官方权力与万姓黎民的乡绅,便成为乡土社会的斯文代表。孔子被困于匡地,感慨“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似乎成为此后文明礼乐的变迁的某种谶语,即“斯文”常常会遭遇困境。因此固守还是随时而变就成为考量历史的“斯文”标准。从乡土叙事研究的角度来看,关注底层人生样态和生命痛苦,是理解现代文学精神的必要工作;关注乡绅或乡贤这类人物及其形象,
摘要: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在国家仪式和国家话语的再生产下,青年成为民族精神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指。本研究从历时性视角出发,发现广东电视剧青年形象有如下特点:在1990—2000年间,青年人物以敢闯敢拼的打工妹、无私奉献的警察军人、浮沉觉醒的岭南商人形象为主;在2001—2011年间,呈现出时代变迁下励志向前的创业人、岁月长河下为国奉献的民族英雄、文化包容下和睦相处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的青年形
摘要:《南洋女儿情》以真实历史为蓝本,讲述20世纪30年代三水“红头巾”为生存逐梦星洲的故事,不同于以往男性视角铺陈下的宏大叙事传统,小说通过对女性群像的刻画构筑了巫性、神性与母性并存的文本空间,无限延展了电视剧的美学张力与文化意涵,不仅彰显了华人女性在波谲云诡的历史洪流中内心的挣扎与选择、个人的蜕变与成长,更以浪漫主义方式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海外奋斗的传奇赞歌。 关键词:《南洋女儿情》原型 女性
摘要: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关于鞍马题材的绘画屡见不鲜。文章试以鞍马绘画的题材分类为切入点,在展现鞍马作品在不同时期的主题功能与绘画表现的同时,尝试回答鞍马题材在绘画上何时受到关注?关注的目的是什么?不同时代的表现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进而探讨作品背后的图像内涵与阶级诉求。 关键词:鞍马绘画 时代特征 主题分类 一、中国古代鞍马题材绘画的主题分类 中国古代鞍马题材美术创作能够记录现实生活、表现文人
红线女(1925—2013)原名邝健廉,祖籍广东开平,出生于广州西关。是20世纪中国最负盛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之一。她不仅是“红派”艺术的开创者,更是将粤剧艺术推向新高度的杰出代表。从战乱走到和平,从旧社会走到新中国,从粤剧名伶蜕变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红线女所开创的红派表演艺术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成为粤剧旦角艺术的瞩目成就。红线女毕生与祖国荣辱与共,为中国戏剧事业鞠躬尽瘁,她为粤剧事业的传承、创新、
摘要:近年来,“新南方写作”已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内一个难得的亮点,在诸多与之相关的言说中逐渐演变为一场受到广泛关注的文学事件。在这场文学事件中“新南方写作”呈现出了不同的面目,论述的差异与分化不仅因为论者的知识背景以及理论方法的不同,或许更来自于“南方”并非一个确切的“位置”或稳固的概念。有关“新南方写作”的话语实践依托于深层的现实动力及对话对象,一方面“新南方写作”延续着作为其前史的“打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