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这座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城市里,戏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传承与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苏州人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对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活品质的不懈努力。 昔日,苏州的戏台上,昆曲与评弹是绝对的主角。那细腻的唱腔、吴侬软语的对话,如同江南水乡的细雨,轻轻拂过心田,让人沉醉其中。 时代在变,苏州也在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苏州人的文化消费
我们常常看到诗画中的苏州,也常常看到摄影师镜头里的苏州,却很少注意到声音里的苏州。吴语、吴歌,声音里的苏州,别有一番韵味。换一个视角倾听这座城市,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寻找新鲜感,很难不为其陶醉。 2013年9月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该飞行器携带的铜质镀金唱片,内含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其中来自中国的语言只有4种——普通话、闽南话、广东话、吴语,吴方言的地位可见一斑。 (编辑
8月18日,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成立40周年主题活动举行。近年来,苏州年均引留高校毕业生17万人以上,目前重点面向390万名人才、92.8万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苏州市人才中心成立40年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为人才强市建设持续赋能。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已连续举办十六届,累计吸引4万余名全球高端人才来苏参会,落户项目近1.3万个。为进一步打破时空局限,“屏对屏”实现招引项目、对接需求,为全
8月14日,中方财团党委下辖的中鑫新能源党支部联合望湖社区党支部开展“奋进三十年 迈向新征程 党建引领社区低碳行”主题党日活动,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一起回望园区30年光辉历程,传承弘扬园区经验,同时,开展“双碳”知识公益宣传,引导社会力量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为园区实现“双碳”目标加码助力。中方财团是苏州工业园区中方投资主体,为园区而生,践园区发展,亲历了园区的开发建设,也见证了园区的成长
8月18日,昆山开发区城市功能载体招商推介会召开,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和高端酒店品牌签约入驻,为这片创新热土投下聚商共赢的“信任票”。落地奥体板块的永旺梦乐城项目培土仪式同时举行,建成后将成为昆山商业综合体的“新标杆”、城市人气的“强磁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城融合新格局,加快昆山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一批高端酒店品牌授权、一批优质现代服务业项目和商圈综合体功能提升、商管品牌战略合作项目签
8月16日,2024苏州(上海)文旅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总投资超10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签约。现场,苏州太湖海昌海洋乐园项目、独溇小海野奢度假项目、东方荡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等8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合作金额超10亿元。据了解,今年以来,沪苏两地共有16个重点文旅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合作金额达57亿元。据了解,为吸引更多投资,苏州提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对数字文化、演艺娱乐等领域新增投资项目最高
8月14日,由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唯亭街道办事处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技术暨安全生产培训在唯亭人力资源产业基地成功举办。园区大闸蟹协会、街道农渔公司、养殖合作社及养殖户等参加培训。在技术入湖现场,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一行来到阳澄湖,进入围网养殖区进行技术指导。专家指导养殖户落实科学养殖措施,特别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天气下的养殖管理提出相关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8月16日,第九届“创客中国”2024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苏州市区域总决赛举行。本次大赛自今年6月启动,吸引全市76个项目报名,历经北部赛区、南部赛区和补位赛3场鏖战,最终脱颖而出的26个项目进入总决赛。经过激烈比拼,精微视达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探头式共聚焦显微内窥镜技术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项目获一等奖,苏州宸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鲲石一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获二等奖,苏州飞榴科技有
8月10日上午10:00,在经过约半小时的飞行后,一架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来的直升机稳稳落在上海机场昆山城市航站楼地面停机坪。11:17,从昆山航站楼返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附近停机点的直升机成功落地。这也意味着苏州首条直达浦东机场的低空城际航线成功试飞。 上海机场昆山城市航站楼是国内首个跨省异地城市航站楼。自2011年成立以来,航站楼累计保障旅客出行超100万人次,其中服务台胞超10万人次,成为全
近日,江苏省内首家区级数据要素研究会在吴江成立。该研究会将担负起城市数据要素挖掘应用、智库赋能传统业务信息化转型、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共享交易成果落地转化等重要功能,为吴江高质量推进数字化改革聚“数”强基。吴江区数据要素研究会是在吴江区数据局的指导下,经吴江区民政局批复同意,由区内涉及数据及信息化领域的单位和专业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8月10日,第二届丝博七夕文化周暨2024莨丝国风主题节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莨丝集”丝绸生活馆举行。为推进《“苏式婚姻”365 行动方案》,深化姑苏区甜蜜经济“1+8”婚姻产业服务体系,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与苏州丝绸博物馆、“莨丝集”丝绸生活馆合作,成立姑苏区“锦绣良缘”结婚颁证点。活动中,颁证点正式揭牌,5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苏式婚姻”服务品牌,提升“购、影、礼、宴、
近日,2024零碳园区建设国际交流会在苏州举办,近2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苏州大学,共谋零碳园区高质量发展。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出席会议。吴庆文在致辞中表示,当前苏州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全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去年,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碳中和试点项目启动,苏州工业
苏州,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与远方,四年前,她率全省之先,开始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南小剧场。这些小巧而精致的空间,如同散落在古城各处的珍珠,串联起苏州的文化脉络,也点燃了戏剧艺术的新火花。 随着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落地苏州,“江南小剧场”秋季演出季也同期举办,这座城市再次成为了全国戏剧界的焦点。这是一场汇聚了全国顶尖戏剧力量的盛会,也是苏州对小剧场建设重视程度的最佳证明。展演期间,来自
近年来,苏州市在推动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匠心打造了百余个“江南小剧场”,这些剧场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苏州作为文化名城的品牌形象。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90后”的苏晴,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得一丝喘息,她踏着月光,步履匆匆地穿梭于石板路上,只为去苏州昆剧院赶赴一场与戏曲的浪漫邂逅。新剧启幕,她如同久旱逢甘霖,将白日里的尘嚣与疲惫悉数卸下,与众多心灵旅者一同,沉浸于艺
秋风轻抚过姑苏城的每一砖一瓦,携着无尽的温柔与期许。在江南最浪漫的时节,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暨“江南小剧场”秋季演出季即将缓缓拉开序幕,如同期待已久的老友见面,轻轻叩响了每一位戏剧爱好者心中的门扉。在这个集结了全国各地优秀剧团的艺术盛事中,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被压缩到极致,每一个细腻的表情、每一句低吟的台词,都无比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每一场演出,都仿佛是一个个独立的世界,每个世
这是一场关于戏剧、关于艺术、关于生活的深度对话,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暨 “江南小剧场”秋季演出季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剧团汇聚一堂,共同为观众编织一个五彩斑斓的戏剧梦境。 此次参演的剧目风格各异,题材广泛,或深情讲述历史长河中的悲欢离合,或犀利剖析当下社会的百态人生,更有创新之作,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更多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这片汇聚了艺术灵光与创意火花的舞台上,每一幕的开启,都仿佛是心灵深处最细腻情感的细腻描绘,每一声台词的轻吟,都是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探索。 参与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暨“江南小剧场”秋季演出季的剧团,无论是底蕴深厚的老牌剧团,还是勇于创新的新锐力量,皆是国内小剧场戏剧领域的佼佼者。这些剧团的主创者们敢于突破、与时俱进,将现代社会的多元面貌、人性的复杂幽微,以及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的深刻情感
2023年,北京人艺小剧场,一部由美国剧作家玛莎·诺曼创作的经典话剧《晚安,妈妈》首次登上舞台,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9月13日,《晚安,妈妈》将第一次登上北京之外的舞台,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道喜剧院为观众带来一场接近生活、还原生活,并能发人深省的演出。 全剧围绕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在一个晚上进行的关于人生的争论与长谈展开。故事从人物间看似失控的表面,到对人
2015年,上海木偶剧团打破传统,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特殊光源,突破皮影表演二维局限,升级三维呈现,创新性地打造了原创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让人看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花木兰》的成功,让上海木偶剧团看到了守正创新的意义,继而创作了第二部大型多媒体皮影戏《九色鹿》,并尝试荧光皮影与传统皮影的交汇融合,同时将表演空间延伸至台前,令人耳目一新。 创新让木偶剧更具视觉震撼 “《九色鹿》
今年4月,由广东粤剧院、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曾小敏艺术工作室出品的新古典小剧场粤剧《帝女花·一念》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首演,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形式,赢得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热烈反响。 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也是该剧导演莫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戏不仅是对经典粤剧《帝女花》的致敬,也是团队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的一次大胆尝试,“在保持经典粤剧《帝女花》原有故事框架和经典唱段的基础上,我们
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问讯处,记者领取了本次江南小剧场秋季演出季的宣传折页。A3纸大小的折页上,正面布满了本次展演季所有剧目信息与简介,而反面,则是一张留有空白盖章处的苏州剧院打卡地图。这一次,代表着全国小剧场戏剧顶尖水平的23部作品将走进7个位于苏州不同城区小剧场,给苏州观众带来家门口的“追”剧幸福感,也给外地游客奉上一次跟着戏剧解锁苏州地图的新体验。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道喜剧院&国风剧
得益于长三角地区便捷的交通系统,来苏州看江南小剧场,对于许多“包邮区”城市的居民来说都成为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既然都为戏剧来了苏州,那怎么能不在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中,喝上一杯奶茶、吃上一碗苏式汤面呢。这样因戏产生的连锁文化消费反应,就是人文与经济最曼妙的双向奔赴。 让小剧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谈及小剧场这一艺术形式,不少观众会存在这样的误区,是否大型长篇戏剧的缩减版就是小剧场?是不是剧场规模小
自明清以来,苏州就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无论是走进戏院、茶楼现场观看演出,还是在家中搭设舞台听曲看戏,抑或亲自参与剧本创作,都是苏州文人一向热衷的事情。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的滑稽戏不仅吸引了无数观众走进戏院,更被多次搬上大银幕与全国观众见面。如今,“江南小剧场”正成为苏州全域旅游和夜经济的热点,无论是古典戏剧还是新兴剧种,都让观众流连忘返,于剧场内外尽享戏剧之美和城市之蕴。 好戏送到家门口
一杯茶、一碗面、一折说书先生的精彩戏剧,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苏州人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而为了追一场戏,连续光顾书场一个月甚至更久的“书迷”也不在少数。 时至今日,这样的生活被都市化的快节奏生活取代,而昔日人声鼎沸的剧场,也在时代的冲洗下展现出新的面貌和使命。 传承原汁原味的苏州评弹 240多年前,苏州评弹名家王周士携乾隆皇帝“光前裕后”御笔归乡,创建了评弹界第一家,也是苏州规模最大的评
校园礼堂中,演员和着《Do-Re-Mi》的音乐载歌载舞;商场中庭,身着华服的女高音突然唱起咏叹调;金鸡湖畔,民乐演奏家的音乐演奏,点亮了行人的心情……如今人们在苏州总是能与戏剧艺术不期而遇,这背后,是无数剧场人的努力。 多一种文娱选择 坐落于金鸡湖畔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是市民口中的“小鸟巢”,从建成起,这里不仅是苏州的重要地标建筑,也成了苏州市民文娱消费的一大重要去处。 相信不少苏州人的第一
2020年12月12日,苏州湾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在短短4年不到的时间里,这座年轻的剧院积累了不错的口碑和数量可观的剧迷粉丝,谈到发展如此顺利的原因,苏州湾大剧院负责人陈磊认为,主要归功于优质的内容和贴心的服务。 “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观众优先意识” 开业以来,苏州湾大剧院的年轻运营团队积极广泛地到各地考察,为的就是挖掘、引进优质内容,弥补交通欠佳的短板,希望让苏州当地以及周边的观众能够为了一
从传统戏曲到现代话剧,从歌剧、舞剧到交响乐,苏州的演出层出不穷。在如今讲究轻量化和沉浸化的时代,小剧场演出成为大部分人看演出的首选。不可否认的是,小剧场拉近了观众和演员的距离,而优秀的演出人才也留住了更多的观众。 近年来,苏州尤其注重剧场青年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为吸引更多小剧场人才聚集苏州,苏州连续举办江南小剧场演出季、江南青年戏剧节,为青年人才提供表演的舞台和出彩的机会;成立江南小剧场联盟,促进
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暨“江南小剧场”秋季演出季期间,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带来的昆剧《千年一叹》将为观众呈现文艺评论家金圣叹的三梦人生。 《千年一叹》是苏州昆剧院首次试水小剧场,也是导演吕佳的一次个人突破,是她从演员身份拓宽到导演角色的首次尝试。对她来说,这两种身份之间大不一样。1998年吕佳入行昆曲,在昆曲传统舞台上,吕佳已经游刃有余。而作为导演,吕佳还是个“新人”。 “作为导演,要
一把三弦,二十载学艺生涯,吴斌始终抱着谦卑的态度,对待评弹。去年,由苏州保利大剧院举办的首届“袁小良、王瑾评弹艺术人才培训班”开班,来自吴中区评弹团的吴斌主动报名参加。培训班共邀请11位相关领域艺术家、教育家参与教学,对全省海选出的30名学员进行为期30天的培训。 早在2005年,因为个人爱好唱歌,想学一门艺术,吴斌报考了苏州评弹学校,自此与评弹这门艺术结缘。 在进入评弹学校学习之前,吴斌对评
可以说,中国现代话剧事业是伴随着学生话剧演出而产生的,成立于1908年的东吴剧社,是中国话剧事业萌芽期一个著名的学生话剧社团。自复社以来,东吴剧社仍然活跃在苏州戏剧舞台上,并培养了一批热爱戏剧的青年才俊。 百余年间,东吴剧社培养的话剧人才不计其数,当下,东吴剧社活跃的这批年轻人已经是“00后”大军。 东吴剧社社长王林就是一名“00后”,他是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2级学生,他与
青年之于戏剧就如同种子之于田野,西交利物浦大学艺术中心高级教师刘思源就是那个在田野里播种的人。 刘思源是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硕士,她曾参演江苏省话剧院人偶话剧《哆啦A梦》并担任主角,也曾在日本话剧《结婚》中饰演女主角东子。 虽然西交利物浦大学并没有表演专业,但不乏热爱表演的学生。在刘思源来之前,学校本没有话剧团。2011年,刘思源入职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她开设的表演课上,一群对话剧表演充满热爱的
金秋九月,注定不凡。全国小剧场优秀剧目到苏州展演,届时这座城市定会热闹至极。相较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苏州的小剧场起步不算早,如今有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剧团、剧目会聚于此,意义非同小可。我们有幸邀请到戏剧专家、文化学者就本次展演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剧目的艺术价值、文化意义及对行业的影响。口碑相传,共赏艺术之美。
受访者:吴旭(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青年导演、国家一级演员) “这次全国性的戏剧文化盛会在苏州举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相得益彰,非常合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作为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自古人杰地灵。苏州园林作为苏州的标签深入人心。短短11天,23个剧目,将在苏州这座大型城市园林绽放,届时百花齐放的景象,必定美不胜收。”吴旭对于即将要带着儿童剧《鹬·蚌·鱼》来苏州展演深表期待。 小而精美
受访者:周可(知名话剧、音乐剧导演、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 “我跟苏州挺有缘分的,很早就加入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剧场群。苏州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挺期待为苏州做戏剧的。经过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苏州的生活节奏较慢,夜生活不是很丰富,这样一来,群众参与到剧院的文化生活中的可能性降低了。此次展演是一个很好的机缘,既能享受自然风光,人文熏陶,还有艺术大餐等着大家。我很期待苏州能通过某种形式,
受访者:冯微(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编导) “各大剧院随处可见的戏剧海报,不乏一些世界级的剧团来苏州演出,我觉得苏州的老百姓好幸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多彩的艺术成果!”这是7月份冯微来苏州参加此次展演研讨会的直观感受,短短三十分钟的采访,她多次赞叹苏州的艺文环境。 深厚的戏剧文化底蕴 苏州力量不可小觑 “宋代,金陵、扬州、苏州一带就有很多剧社,是全国文化艺术
受访者:陈捷(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 举办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展演活动,有助于提升苏州在全国文化艺术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苏州“江南小剧场”的文化品牌。这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剧团和剧目来苏州演出,还能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住宿等,为苏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对金秋的江南,无限期待 无疑,陈捷对此次展演充满期待。 她说:“期待看到艺术创新的呈现,
正如一位戏剧从业者所言,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在戏剧的舞台上,灯光璀璨,如梦似幻。而台下的观众,目光随演员的每个动作转动,情绪被剧情的每个转折牵动。从经典作品到先锋戏剧,从舞美设计到演员卡司,观众们因对戏剧的热爱而相聚,邂逅一段又一段奇妙的故事。从场内到场外,让我们一同跟随戏剧爱好者们的脚步,聆听舞台上的跌宕起伏给他们带来的思考与感动!
周日傍晚,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2楼的长椅上,穿着长裙的杰妮正仔细翻看着手中刚刚拿到的戏剧宣传册,等待着剧目的开演。几个小时后,她又将乘坐高铁赶回上海,准备投入到新一周的工作中去。“只要有好剧,我就愿意来苏州,很方便啊。”她笑着介绍。 杰妮从小出生成长于上海,她的外公是苏州人,来苏州对她而言更像是回“快乐老家”。上海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从高中起,她就在学校戏剧社团中担任演员、编剧等角色。在欧洲读
午后阳光洒案几,悠悠茶香满室弥。苏州平江路肖家巷有一间陶然茶舍,在这里可以喝茶品茗、闲聊赏景。钿筝是这间茶舍的店主,但除去这个身份,她在业余时刻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剧迷,尤其喜欢去剧场看演出。 十多年前钿筝在北京上学,朋友邀请她去看话剧、音乐会,她慢慢地喜欢上了剧场演出,也摸索出了自己的喜好。后来钿筝来到苏州,自己开了间茶舍,时间相对自由,有喜欢的演出她都会去看。钿筝说:“我比较偏爱昆剧传统折子戏
在苏州做一个戏剧迷是怎样一种体验?“95后”女生Nemo用她的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Nemo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家企业从事文化行业工作,朝九晚五处理大量文字是她工作日的常态。而每个周末,奔赴剧场时的她又是另一种活力满满的状态。“工作是工作,戏剧是生活。”她这样自我评价。 大学时期,她所在的学校就开设有戏曲赏析等相关的选修课。Nemo的一位舍友加入了黄梅戏剧社团,时不时赠送的演出门票成为了她最早的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林涛踏入沧浪亭。今晚,他将在那里体验《浮生六记》的沉浸式演出。《浮生六记》将苏州园林作为天然小剧场,以清代文人沈复的同名作品为蓝本,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古典世界。 林涛是一位戏剧迷,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流连于不同的城市剧场,而相较于大剧场,他更喜欢小剧场“短、频、快”的节奏。“平时忙于工作,还要兼顾家庭生活,小剧场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我甚至随时都能去看一场戏。以前,我经
剧场是演艺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集聚地。近年来,苏州因地制宜,聚焦街头巷尾等生活场景,鼓励将旧厂房、商场公共空间等改造升级为江南特色小剧场,其中,梁辰鱼昆曲剧场、中国昆曲剧院、保利小剧场等6个小剧场被认定为省“示范小剧场”,小剧场里的文化织锦,绘就文旅融合发展新篇。此次,记者走进其中3个颇具一格的江南小剧场,深入了解其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在创新剧目创作、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
红色木框配以巧妙的灯束,光影变化营造出或似囚笼、或似幻境的效果。去年3月,昆剧《千年一叹》首次与观众见面,迎来好评声一片。“70后”的导演、“80后”的编剧、“90后”的演员透过小剧场走近观众,在同一个空间里,体验不同时空的人生,观众从演员的情感转换和声音张力中展开想象,渐入佳境。 《千年一叹》是苏州本土首部实验性小剧场戏曲作品,也是苏州昆剧院在江南小剧场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探索。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
作为苏州市首批挂牌的江南小剧场之一,从2021年开幕式发布会当天,率先成立江南小剧场孵化服务中心开始,保利走上了一条探索小剧场运营发展模式的特色之路。 常态化演出,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保利小剧场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演出。今年江南文化艺术节期间,精简版的评弹创造了票房奇迹;每年暑假,联合刘晓邑触感实验室制作沉浸互动式儿童剧作品,丰富孩子们暑期文化生活;下半年,邀请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的4位顶尖演奏家
楼上看戏,楼下吃面。这是“昆昆院团”周末、节假日的基本形态。何为“昆昆院团”?昆山人都知道,它是昆山当代昆剧院,其中有一个小剧场叫作梁辰鱼昆曲剧场,深受欢迎。梁辰鱼剧场之所以姓“昆”,一是昆山的昆,二是昆曲的昆。众所周知,昆山是昆曲的家乡,梁辰鱼是昆山人,又创作了让昆曲走向昆剧的第一部作品《浣纱记》。于是,梁辰鱼昆曲剧场的名字由此诞生。 2015年10月,全国第八个昆剧专业院团昆山当代昆剧院揭牌
镇馆之宝《鱼鳞册》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改编自马伯庸同名纪实文学《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的《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精彩的剧情吸引了大量观众。其中,整部剧的引线和钥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鱼鳞册》。 “鱼鳞图是用鱼鳞为主料制作的藏宝图吗?”“它是介绍鱼类的古代百科吗?”“它的外层是不是覆盖着层层鳞片?”对于“鱼鳞册”这三个字,大家有着丰富的想象。而事实上,鱼鳞
近年来,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这方江南文化沃土上的温柔使者,悄然绽放着它独有的风姿与情怀。秉持着创会荣誉理事长杜国玲提出的“立足苏州、立足文化、立足民间”的理念,苏州文促会如同一位细腻的工匠,以匠心独运的手法,穿梭于历史与现代的经纬之间,编织着传承与创新的美丽篇章。 从古典园林的静谧之美,到昆曲雅韵的绕梁之音;从苏工苏作的匠心独运,到现代文化的创新融合……苏州文促会以其独有的方式,让世人领略到
前不久,在“瑞园”参加文化沙龙,漫谈当代苏州园林的时代特征。“瑞园”坐落在苏州城西郊区,是一个新园林,由苏州香山帮工匠担纲设计营造。我觉得,以“瑞园”为案例,探讨苏州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为苏州“园林之城”建设集思广益,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苏州“百园之城”,至少应该有“三个一百”,在保护中释放和创造更大的价值,常谈常新、永无止境 去年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构建园林之
1961年,张建明出生于江苏苏州,他从小就喜爱书画,每每看到父亲带回一张张精美书画作品时,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临摹。当时因为工作的缘故,父亲常常要陪同各地来苏州的画家游览吴中名胜,欣赏他们绘画创作,并因此机缘收藏了不少名家作品。 看到张建明喜书爱画,且画得不错,他的父亲便也着意培养。一次,父亲趁着送别著名画家张辛稼先生的机会便将儿子介绍给了张老,希望儿子能得张老指点。“孺子可教也!”几天之后
要数苏州最有韵味的时节,夏季的尾声、秋季的起始,秋至未至的好时候总能算得上。白天还有些毒辣威力的烈日,照耀着高速运转的城市,夜晚又有几分秋气的微凉,出门散步最适宜。园林中,静谧的池水倒映着亭台楼阁,阳光透过花窗洒向曲折通幽的小径;市集上,薄荷味的苏式绿豆汤、糯叽叽的糕点正热销;城市街道上,成片绿荫庇护下,过往行人享受着夏日尽头的悠然……等秋风起,就和夏日告别吧!
或许是学生时代留下的记忆,伴随着叶片从深绿渐黄,暑假就将接近尾声,抓紧时间逛逛园林,再赶两篇小作文,新的学期又要开始。夏末秋初,烈日依旧高悬,滚烫的阳光尽情倾洒在园林之中,为雅致祥和的宁静之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苏州的园林在这个时节总是特别有滋味,置身其中,扑面而来的不是老宅的古朴气息,而是混合着草木香气水汽氤氲的热浪。透过繁密碧绿的古树枝叶,阳光在庭院内的粉墙黛瓦上烙上灼眼的光斑。清风拂过
中学的时候,一直分不清绿荫和绿茵,其实现在想来很简单,一边绿意在头顶,一边绿意在脚下。夏日,尤其爱这头顶绵延的绿荫,可以遮蔽炎炎烈日,可以治愈夏日的烦扰。 烈日下的绿荫马路,是逃离酷暑的绝佳去处。两侧高大的树木挺拔而立,郁郁葱葱,宛如天然的遮阳伞,亭亭如盖,为行人提供了一片凉爽的天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微风拂过,树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宛如一首悠扬的旋律,让人心情舒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自古以来,悲春伤秋的心境带给文人墨客无数的创作灵感。对于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来说,秋天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但对于广大吃货来说,秋天,特别是苏州的秋天,正是好日子的开始。 艳阳高照,秋风乍起时,“厌夏”现象逐渐开始缓解,无论是懒洋洋的身体还是缺乏食欲的肠胃,都开始蠢蠢欲动。 对于苏州老饕来说,秋天,开始于嗅觉。立秋一过,古城区老牌炒货店的大炒锅就开始
7月6日,由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苏州新闻出版集团、中共姑苏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拙政问雅杯“家在古城·美丽苏州”主题征文活动正式启幕。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收到了不少市民朋友的投稿,大家笔下的姑苏城,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本期期刊,我们选登了部分优秀学生征文作品,看看孩子们眼中的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魅力。
苏州的雨很温柔,就像杜甫诗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座城好似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副温柔、婉约的形象。 清晨,昨晚的雨还未下完,雪又伴着雨一起落下,雪花与细雨犹如一对蝴蝶飞舞、旋转、落下,使人也想驻足围观这景象。等过了晌午,雪停了,但雨还在下。这不停歇的雨,似乎是林黛玉看着那些新生的花朵,喜极而泣,雨如棉絮,飘飘然。这时候一位身穿红衣旗袍的女子打着一把桃花伞,笑盈盈
我是一块生长在阳澄湖畔的黄泥,每天和兄弟姐妹一起聊天,别提有多热闹了!可是这无忧无虑的日子并不长久,我的兄弟姐妹一个个被挖走,被人们做成了实用的物品,独留我一个孤孤单单。于是我暗自发誓,不能无人问津,一定要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突然有一天,一双有力的大手把我挖了起来,我舒舒服服地躺在他的手心里,听他说道:“这块泥真不错,黏而不散,粉而不沙,可以做金砖!”我激动不已,但又十分疑惑:金砖,不是用金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的家乡是美丽的苏州。 我出生于苏州,从小在这里生活,今年已经八岁了。爸爸的老家在盐城阜宁,妈妈的老家在盐城大丰,他们都是工作后定居苏州的。从小长辈们常常开玩笑地问我,你是不是小阜宁啊?每次我都义正词严地回答他们,我是苏州人,我生在苏州,长在苏州,苏州就是我的家乡。 爸爸热爱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妈妈则热衷于美食,苏州的美景美食更是不能辜负。从小到大,他们带着我走街串巷,让我
苏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之中,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走进苏州,就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 漫步在园林,你可以看到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还有那四季常青的树木和争奇斗艳的花卉。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诗意,仿佛是古人精心布置的,只为等待今人的探寻与赞美。在这里,你可以感受那份宁静与致远,时间仿佛都放慢了脚步。 除了古
我曾讨厌苏州。 我曾讨厌这里的方言,晦涩难懂,叽里呱啦的像念经。我把这个想法告诉老师,老师否定了我。他告诉我,苏州的方言轻声如涓涓细流,如斯搂清香,无数作家都称赞过带着江南气质的温润方言。吴语作为江南最负盛名的方言,不是美在人们所说的内容上,而是美在生动优美的音韵和有意思的字词上。比如在苏州话中颜色都是用叠词来说的,红色就是“旭旭红”,白色就是“雪雪白”。我恍然大悟,原来方言是苏州含蓄优雅的见证
平江路,是苏州这一“人间天堂”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一踏上青石板路,就能望见一座小巧的凉亭。凉亭中央竖立了一块石碑,石碑破旧不堪,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划痕,好像在告诉我们,它历经了无数风雨,是绝不可侵犯的。石碑上铸刻的文字,我来不及细看,便被拥挤的人群推向前,只来得及记住那凉亭上雕刻的雕花,是它们,为原本小巧的凉亭,增添了几分庄严。 青石板路的左侧是宛若绸带般碧绿的河流,这便是平江路的点睛之笔——
一转眼立秋已过,夏天也慢慢接近尾声。在这个暑假里,我们收到了许多孩子的精彩投稿。他们用文字描绘出属于那个青涩年纪的绚烂与朝气,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每一篇投稿都如夏日微风,带来丝丝清凉。虽然夏天即将过去,但这些可爱的文字会一直留存。
在暑假夏日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时常躺在床上望着窗户陷入沉思。 我在想什么会这么入神呢?那就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时候爸爸妈妈会跟我说:“好好学习,争取上个好大学,让自己生活得无忧无虑,也让爸爸妈妈安心。”可是,我脑海里的想法非常多。虽然我现在年纪还小,妈妈也对我说人的想法会随着长大改变的。 我非常热爱舞蹈,对音律的感觉特别好。舞蹈老师也总说我有跳舞的天赋,将来可以在舞蹈方面好好发展一番。但是现
小区的池塘,是四季分明的。春天,桃树开出粉粉嫩嫩的花朵,柳树抽出新的枝芽,它们都争着抢着要照“池塘镜子”,于是“镜子”变得红绿相间。夏天,绿树成荫,天气炎热,池水却还是凉凉的,小朋友们经常拿着鱼竿站在桥上休闲地钓着鱼。秋天,叶子都黄了,倒映在池塘里,池塘变成金色。冬天,河面上结冰了,小朋友们都在石桥上入迷地玩着冰块,手冻红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还有人学着“孤舟蓑笠翁”,在亭子里“独钓寒江雪”
“哎呦!抄什么经呀!没必要!”天庭的抄书房中,莲姑娘抄写员在抱怨。因为,她觉得抄写四书五经等经书枯燥乏味,于是放下笔找花姐姐玩去了! 玉皇大帝得知,非常气愤,走到天台,对着抄书房挥了挥衣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瑟瑟发抖起来,连连哀求饶命!正在荡秋千的莲抄写员,忽然被变成了一颗莲子,从云层中陷了下去! “莲妹妹,到你了!”“啊?”莲妹妹打量四周,金碧辉煌的大堂中放着几支秋菊,桌上,几张雪浪纸铺在毛毡
8月8日,青年导演刘泰风带着自己的首部长片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携主演宋宁峰、 制片人朱桐提前与苏城影迷见面,此前,该片已入围第31届EnergaCAMERIMAGE电影摄影艺术国际电影节。 映后交流会上,电影学者、策展人、影评人、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作为主持人,与观众一起,同主创团队探讨了电影创作过程中的门道和电影背后的故事。 你也是被困在系统里的人吗? 导演刘泰风坦言,创作《
瓜丁,原名文武,苏州人。品牌策划人,业余写诗。 《乌鹊桥》 你究竟多久没有老泪纵横或者感激涕零 至少三五个硬币背面加起来连续反转 能够算过的平凡日子 一天天晨起雾岸 至死都不知道他的姓和名 籍贯靠猜 你究竟多久没有追忆逝水年华或者憧憬未来 瓦上的唐朝欣欣向荣 在我心中你从来未曾踏足荒芜 又像一根松针刚刚被丢进大海 你应当想到我的草本人生 都跟从了年久失修的题词 你应当想到我
兵希原本是昆山城东的一个小镇,夏驾河穿镇而过。地方志记载它本名兵墟,我们实地走访,听到当地八九十岁老人却称之“丁墟dīnɡxù[tin44ɕy41]”。随着考察的深入,我们发现早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它居然真就叫丁墟。淳祐《玉峰志》说:“丁墟在县东南二十里,本名兵墟。吴国尝屯兵于此,故曰兵墟,今俗讹为丁墟。”由于《玉峰志》认定兵墟是本名,丁墟是俗讹,所以元明清三代的昆山方志皆以此为准,正式书写地名时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