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产业工人的工作岗位在很大程度上被工业效率主义定义在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上,因而他们往往以“合格产品”的身份走出职业院校大门。即是说,不少传统的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非常重视其社会功能的工具性,却往往忽视其职业生涯的精神性,这是不全面的。2016年始,我国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引发了全社会关于产业工人精神价值的广泛讨论,也引发了许多职业院校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涵的积极反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邓宏宝教
2024年1月8日的《三联生活周刊》发了一组文章(包括记者采访报道、专家评论),杂志在封面故事用的提示语是“大学里,如何成人”“‘晚熟一代’入大学”“大学正在高中化”。我仔细阅读了里面的文章,感觉挺有意思的。这组文章讲了当下在本科院校(从文章的内容中可以看出,都不是普通本科院校)中的一种现象——大学生“晚熟化”,及其“晚熟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我迄今为止的认知里面,进入本科学校就读的学生,最少也
编者按语: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研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发展路径,2023年10月22日,由江苏理工学院主办,《职教通讯》杂志社、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刊校共行动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从有为到有位”。会议邀请了《职教通讯》的六位作者代表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发展”主题,从理论层面作了深入分享与交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其中,教育强国建设被放在首位,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高质量教育的重视与决心。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向未来,为更好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应当在其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 职业对教育的突出贡献在于让教育有了可以依托的载体,也为教育与现实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建设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建设离不开县域职校建设,县域职校建设离不开西部地区县域职校建设。这一逻辑链条揭示了西部地区县域职校作为基层办学实体,是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实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素,理应得到关注。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洞察宏观叙事和底层逻辑的冲突,采用底层视角获知西部地区县域职校长久以来不被注意的实际存在性,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旨在形成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进而支撑服务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从类型定位的本质特征来看,还是从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来看,作为肩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都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一文中指出,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强教”已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和有力抓手。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教育是基础。从人类历史进程看,世界强国必然是教育强国,强国建设的最大动力在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迈入新的历史进程,党中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这既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基石,也是抢占科技高峰、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支持,更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教育强国建设必然以各级各类院校建设为基础。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通过高强度的财政投入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成长和成熟三个重要时期,并形成了从抽象模糊到清晰具体的发展目标,由试点到扩面的发展策略,量的同源分化和质的异体同构并存的发展路径,以及从中央统包到中央引导、地方配套的投入机制等特征。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如何进一步高移、公办专科高等职业学校是否应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发展主体、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如何避免同质化、如何促进各层次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逐步构建起中高职贯通、职普融通、职继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获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诸多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理职业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等方面。同时,人工智能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变动、推进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
摘 要: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多元主体构成的教育组织,本质上是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组织机构创新,承担起了向扶持产业、新兴产业及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其平稳管理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拥有合适的治理体系以支撑其产教融合之路走深走实。通过梳理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构建在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符合长期战略目标的治理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治理评价
摘 要: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历史使命。教育督导体系的先进性与合理性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督导体系在督导机构的设置、督导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方式、督导组的成员构成以及督导反馈机制等四方面存在系列问题。PDCA 循环理论的主要理念与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的全过程存在高度耦合性,这表明 PDCA 循环理论对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较高
摘 要:中国式高职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类型教育为视角,高职教育需要明晰自身高等性、区域性、跨界性的类型诉求,以期真正实现类型发展。为此,在育人路向上,可以从思政、教学、实践三路并进,培养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品性、现代职业教育智识与现代职业教育技能,从而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共育高职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新环境与新格局。 关键词:中国式高职教育现代化;类型要义;类型诉
摘 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职教改革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理念定位不准确、企业参与度不足、“双师型”教师资源供给不到位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创新策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夯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础;解读企业生产需求,逐步开发全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摘 要:立足中职学校发展现状,探索中职学校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理论内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揭示了中职学校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当前存在的凝聚氛围不浓、角色定位模糊、制度供给不足和实践能力匮乏等问题,探索出“紧扣‘一条主线’、实施‘三个计划’、建立‘四道分类’、推动‘四链融合’”的“1344”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路径,为中职学校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
摘 要:德国行业大师资格证书考试主要有实操考试、笔试和口试等形式,从理论、技术、经营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学生展开综合能力考查。行业大师证书考试的特色在于考核综合能力,提供无限发展机遇,校政行企共筑教育品质,进一步塑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卓越形象。行业大师证书考试对我国的镜鉴为,基于市场需要,多方共筑职业教育生态体系;立足本土、展望国际,提升职业资格考试证书的认可度;聚焦职业特质与综合能力培养,构建科
摘 要:面对世界工业技术发达国家的数字化人才竞争,德国加快了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形成了总揽式的适应德国“工业4.0”的数字化培训转型战略框架。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德国联邦政府开始对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进行重点布局,主要表现在确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指导体系,出台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法规,培养高质量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建立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德国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内容”由 3 个模块共计 15 个专题组成,在“教材编写要求”中也要求中职语文“教材编写要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那么,在中职语文学 科教学中,如何进行“专题教学”,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师面临的困惑、迷茫和急需厘清的问题。以整体备学与局部 备学相统一的教学方案预设形式,是解决专题教学中“整体”教学与“这一课时”教学两者
摘 要:在数字化转型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为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环境变化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是推进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中职旅游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现状,找出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旅游 教学新需求。从设计适应产业动态发展的进阶式项目课程、开发旅游课程数字化资源、健全智能平台下的个性化 指导三个方面重构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中职旅游课程体系。突出数字时代的教学方法,最终从任务分层式 教、智能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更高站位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改革,实现“三全育人”新突破新成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分院(以下简称“南通分院”)开展了“三全育人”理念下职业院校“成功教育”实践。 南通分院始终以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转变育人方式,转变育人观念,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品牌——“成功教育”。“成功教育”的内涵要义很好地回答了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