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又一次理论创新,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政治原则,科学地回答了“为了谁”的政治问题,始终如一地把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强化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工作部署的全面统领的政治抓手。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揭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二为”的根本方向,用党的创新理
摘 要:“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寻找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由进化论背景到唯物史观视域,这一争论的演进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经过了长期努力,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的贡献尤为突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文化生命体”的现代文明观的确立和通过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形成人类文明共识体等方面,为彻底破解“古今中
摘 要: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颠覆了传统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商务的理论范式,中国学者在数字贸易领域的率先实践为中国自主的数字贸易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机遇。文章从中国数字贸易发展事实出发,以西方经典贸易和商务理论为参照,在全面梳理中国学者原创性贡献并适当参考西方有价值的前沿研究基础上提出数字贸易一般性分析框架。具体地,数字技术是数字贸易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消费者、数据、全球公司和智能制造六大主体
摘 要:在国家粮食安全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风险保障也呈现新特征: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的方向由强调粮食生产端,向重视粮食全产业链条的风险保障转变;粮食安全保障的内容由数量风险,向数量、质量和生态等综合风险转变;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由生产环节的自然风险防范,向兼顾自然、市场、责任、政策等多重风险防范转变;粮食安全保障的范围由聚焦国内风险,向统筹国内国外风险转变。面对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的新特征,客观上要求我国
摘 要: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也由此对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有国外高端技术封锁的倒逼作用影响,又有扩大内需的国内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我国生产力理论内在发展需要。但是,对于技术进步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否具有中国独特性、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等问题,目前学
摘 要:机器体系固定资本创造价值根源于其所凝结的对象性劳动,其对象性劳动是社会个人本质力量生产力的劳动,是自由时间的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凝聚。因此,自由时间是机器体系固定资本财富的度量。财富的量的度量是交换劳动的前提,同时,对于非交换劳动,只要物质生产还是必然领域,物质财富的量的度量就还具有意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时间矛盾激化,共同生产将取代交换劳动。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
摘 要:马克思作为近代伟大的实践哲学家,其对政治经济学的研探构成其实践哲学框架的关键环节。但经济学在实践哲学传统中的定位问题一直很模糊,这导致学界关于经济学的讨论一时间形成风靡之势,但对经济学本身的思考却存在视域上的缺失。亚里士多德是实践哲学的奠基者,由于当时城邦文明所限,“经济”知识一直被理论知识与伦理-政治实践知识所遮蔽。一般认为,亚氏笔下的家政学构成了经济学的原初理论形态,从家政学到政治经济
摘 要:数字化赋能农民现代化既是数字时代下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民现代化的内涵基础上,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从共享普惠、传播创新、技术进步及治理保障逻辑出发,探析数字化作用于农民现代化的理论机制;进而在保障四类逻辑机制通畅运行的目标下,从“场景-技术-主体-组织”的分析框架入手,剖析数字化赋能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掣肘以及破解掣肘的实践进
摘 要:调解原则载入总则规定之中,是《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大亮点,预示着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生成。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各级政府分内职责,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成为新兴政法话语,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地位的实现,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社会背景。就规范内涵而言,调解优先、应调尽调是新模式的基本特质,调解覆盖到各类型行政复议案件、贯穿于行政复议办理全过程、调解结案方式和效力多样化则是新
摘 要:2023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积极回应理论争议与实践需求,从统一学术概念、扩大审查范围和明确审查效力三个方面,对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制度予以了更新与优化。相较于备案审查、行政诉讼附带审查等制度,行政复议附带审查在层级监督、专业审查、个案辐射和诉源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为贯彻好《行政复议法》的实施和优化附带审查制度的效能,下一步需要在配套体系中明确审查核心要素、在制度衔接中贯通审查程序
摘 要:行政复议坚持矛盾纠纷化解的问题导向,寻求权力运行监督的常态长效,充当政府改革创新的示范纽带,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规范表达,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主要围绕构筑科学统一的复议体制、秉承高效便民的复议宗旨和健全有错必纠的复议监督三个维度,改进或创设了一系列制度举措,增强了行政复议回应法治政府建设现实需求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保障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切实有效实施,需
摘 要:数字社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一些超出社会预期的新型社会问题,但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法学研究逐渐无法在传统理论范式中有效回应这些问题。特别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释放了数据的经济价值后,传统法学研究逐渐开始向数字法学研究转型。不过,在转型过程中,数字法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范式频繁遭受质疑,被认为脱离法学学科固有的研究体系。但从数字法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该类研究始终是以法律关系为重心,技术原理等跨
摘 要:中国传统“道-艺”观对中国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艺”二元结构中去认识和处理艺术问题,充分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民族性。中国传统“道-艺”观既丰富又立体,其中,“道器”论是对本体(本原之道)与实在(艺术之象)之隐显关系的总体归纳;“道贯”论是对艺术创造中“一”与“多”关系的辩证提摄;“载道”论确立了中国古代艺术社会学“道主而艺从”的文艺认知格局;“同道”论主要涉及文化原型和艺术
摘 要:“回首”是兼具动态感和叙事性的诗歌事象。在诗歌史脉络中,杜甫在继承唐前诗歌将“回首”用于离别、恋阙语境的抒情传统的同时,对其诗意内涵和诗境塑造作出开拓性贡献。杜甫将“回首”事象纳入“事切”“理切”的事态组合中,营造了多样化的恋阙事境,从而使“回首长安”的恋阙情结被拓展为对国家、时代饱含理性的思索和审视。杜甫充分发掘了“回首”事象所蕴含的时空交互特质,赋予“回首”以时间意义,将个人与国家的记
摘 要:“理念”与“理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本雅明既注重这两个概念的传统,又对其予以创造性发展。它们在本雅明早期艺术批评文本《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与《评歌德的〈亲合力〉》中形成张力。浪漫派以“理念”为核心;歌德则以“理想”为核心。浪漫派以“反思”为方法;歌德则以“直观”为方法。浪漫派针对形式,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本身的显现之一,批评从单一作品入手展开艺术自身的反思,进而通向艺术理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