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有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里有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三湾改编…… 吉安市教体系统依托地域优势,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高站位,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爱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是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多年发展沉淀下来的最深沉的集体记忆。党史、
2月26日,2024年春季开学第一天。萍乡市安源区红领巾学校把课堂“搬”到红色旧址现场,上好“开学第一课”,把“红色种子”播撒在广大学生心中。 少先队员们佩戴红领巾,有序参观安源煤矿总平巷、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纪念馆旧址、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等红色景点。在安源红领巾少儿基地,学生们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响亮的歌声萦绕在安源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上,经久不息。 “聆
走进南城县建昌小学的多功能教室,只见学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她们正齐奏古筝经典名曲《渔舟唱晚》,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巨大的冲击力;在株良镇中心小学,学生正在表演乡土文化节目——泷油舞龙,只见龙跟着绣球,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动作;在南城县的毛泽东旧居、赵博生烈士纪念馆,一批批学生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红色革命故事…… 南城县委教体工委书记、县教体局局长李东德介绍,南城
“老师,究竟什么是‘八一精神’?”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南师附小”)“八一中队”的孩子向大队辅导员提出了疑问。 在南师附小的校园内,在百年梧桐树下,老师和孩子正在排演一出大型校史剧。剧中的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学生,而是让他们跟随自己的讲述,穿越百余年的校史——从满目疮痍的岁月里建校,到当年的家长参加南昌起义,再到抗战期间师生辗转,一直到新时代红色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在国史、军史、校史纵横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2024年1月11日,三九天的赣南早晨,寒气逼人,冷意透骨。7点45分,优美动听的钢琴旋律《我和我的祖国》准时从赣州市章贡区第二小学(以下简称“章贡二小”)西校区的向阳舞台传出,萦绕在校园里,荡漾在校门外。 陆续到校的学生,从向阳舞台旁边走过时,时而侧耳倾听,时而驻足欣赏,时而伴随旋律哼唱,脚步轻盈地朝教室走去。 此时,充
共青城北倚庐山、东邻鄱阳湖,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此垦荒创业;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共青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用青春和汗水在鄱阳湖畔的荒滩野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建起了这座新城。 共青城红色资源丰富,共青城市各校充分整合、活用红色资源,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将爱国主义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业之本。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井冈山市井冈山小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牢“井冈烙印、家国情怀”的育人方向,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队伍 强化教师队伍的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每天上午,伴着激昂的旋律,赣州市南康区东山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东山幼儿园”)的幼儿们开始了一天的户外早操活动。该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以幼儿的视角、幼儿化的语言、游戏化的方式,将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落细见效,既注重了文化传承,又强化了情感培育,爱国主义基因融进了幼儿的血液,擦亮了幼儿的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力举措。小学生囿于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相对有限。因此,学校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全面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江西省龙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龙师附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力推进“四个一”教育活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模式,引领学生感恩党、感恩祖国。 一个老兵故事撼动学生心灵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江西省中小学全力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近年来,九江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1234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匠心打造“一个中心”,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2020年,九江市教育
寒冬时节,穿越被雾氤氲包围的村落,跨越根莲桥,一所秀美的乡村学校映入眼帘:红墙黛瓦,清幽静谧,一栋栋教学楼错落有致,点缀其间的翠绿树木仿佛静静诉说着学校的成长故事。这是丰城市家喻户晓的晓春学校,也是丰城市唯一一所公办民助性质学校。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丰城市鼎鼎有名的陈小庆老师。 初见陈小庆,和蔼可亲,举止儒雅,说话声音有些沙哑。从教34年,她依然葆有热情、充满期待。 扎根乡村的“金牌班主任”
黎川县城船山路143号,是黎川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黎川二中”)所在地。 这里其实是一座小山,学校依山而建。山底就是船山路,靠近学校的桥洞上方,“向上向善”4个鎏金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过往的师生和百姓都能看到。 “‘向上向善’是2012年我到黎川二中工作后提出的校训。”黎川二中党总支书记兼校长艾生明自豪地说,十二载春秋,黎川二中以“唤醒教育”为办学理念,引领全校师生“向上向善”,激发内生力量,学
【编者按】 因江西教育而聚,为教育情怀而言。自2024年1月起,“江教沙龙”微信群将于每月举行一场沙龙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与全省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就共同关注的教育话题开展交流,旨在启迪教育智慧、促进共同成长。本栏目也将每期沙龙的相关内容整理成文刊发,以飨读者。 2024年1月27日,以“新课改下愉快教育的实践”为题的首场“江教沙龙”线上交流开启。本场沙龙由江西省特级教师、新时代中小学名
“四梁八柱”,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结构,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四梁、八柱代表了建筑的主要结构。学校组织架构也有“四梁八柱”,“四梁”为使命、愿景、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八柱”为治理结构、德育思政、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学校文化、条件保障和质保体系。 使命。以简明扼要、直截了当的方式阐述组织的价值:我们一群人聚在一起要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比如,陶行知晓庄师范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学校家庭社会关注教育问题的视角不同,加上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导致校家社三方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存在着校家社共育机制不健全、育人目标有分歧,校家社三方职责不明、界限不清等问题。随着建设教育强国实践的不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共同奏响校家社共育新乐章,建立新的教育机制,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应有之义,也是
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聚力“双减”减负增效、“五育并举”提质赋能,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初步形成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校家联动,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学校全路径推进劳动教育,发挥校方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家长力量,协调社会各方支持,形成劳动育人合力,推动劳动教育实施。要求“校内的事情积极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校外的事情热心做”,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建立劳动教
捧一盏清茶,让香气氤氲岁月;听一场秋雨,让沁凉浸润过往;倚一路暖风,让船帆摇曳时光;行一路山水,让足迹镌刻辙痕。我斟酌着,回忆着,挑选着,那些我和学生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那一年,二十二岁的我刚入社会,在邻县一个偏僻的乡村支教。在阵阵稻香中,夏天悄然而至,闷热潮湿的季节,雷雨总是不经意降临。 学校地势低,以往虽偶有暴雨侵袭,但校门口的沟渠足以解决涨水问题。然而,这一年的夏天,老天似乎受了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