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区域经济格局下,推动皖北全面振兴的各项政策举措陆续出台。从这些政策支持体系中进一步梳理和聚焦,皖北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从“四化同步”到“四链融合”,从四个重点产业集群到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链,都在推动皖北产业振兴提速提质。 在这个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产业形象塑造,也是关键一环。 先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以产业形象改变带动区域形象塑造,是各地的普遍做法。在长三角地区,苏州以工业园区为突破口,
【策划人语】 皖北地区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一场思维升级。 推动皖北全面振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安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近20年来,安徽省已先后出台促进皖北加快发展的四个“10条”,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优势和潜力正在释放。但深入皖北发展的内在结构会发现,皖北地区仍然面临着工业化率低、城镇化率低、人均GDP低,高端经济要素少、头部企业少、产业集群规模小、平台承载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
在安徽,没有哪一片土地,像皖北这样格外受人关注。 安徽的皖北地区,范围涵盖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个地级市,以及滁州市的定远、凤阳、明光和六安市霍邱4个县(市)。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以全省37.8%的面积,承载着48%的人口,是安徽区域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的板块;这也是一片焦灼的土地,生产总值在全省占比不到三成,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仍是区域协调发展中最大的短板。 2020年8
2024年4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针对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推进机制,从指挥调度、区域协同、联合招商、支持促进、督促评价、传播推介等六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创新战法打法,促进皖北产业振兴。 高效有力的指挥调度机制 一是建立省、市、县(含区、开发区)一体的工作推进体系。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同志分别负责。省皖北办(设在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总牵头,全面推进皖北重点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实施
潜力与动力并存 《决策》:皖北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机遇与优势有哪些? 陈军:安徽明确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动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突破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可以说皖北地区发展汽车产业潜力与动力并存。 一是集群建设具有一定基础。近年
一头肉牛,如果卖给屠宰场,只能卖两万多块钱,但如果进行深加工“吃干榨净”,价钱立马就能翻几番,堪比一辆小汽车的售价。 这是发生在亳州市利辛县的生动一幕。利辛县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推进“秸秆变肉”工程,以肉牛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全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利辛县肉牛存栏5.3万头,肉牛规模养殖场151家,畜牧年总产值176亿元,肉牛饲养量位居安徽省前列、亳州市第一,先后获
苏北城市沛县,成为皖北多地争相学习的对象。 今年3月初,安徽宿州市政协副主席、埇桥区委书记彭飞,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松涛,萧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新华分别率埇桥区、萧县党政代表团赴沛县学习考察。在萧县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朱新华更是对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学习苏北,对标丰沛”的自省“六问”,引发当地“对标丰沛”谋跨越的大思考。 在江苏,说起明星县域,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昆山、江阴、张家港等“苏南小龙”,苏
新能源汽车,是当下毫无争议的产业竞争主赛道之一,也是城市竞争最大的变量之一。竞争程度到底有多激烈? 2022年,曾经在国内汽车版图上存在感并不强的西安,一跃成为最大黑马,几乎是横空出世,反超上海,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但是,西安“第一城”宝座还没坐热,2023年深圳、上海就强势归来,拿下前二,西安只能屈居第三。 不过,无论从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剑拔弩张”的努力程度来看,还
仅8.32平方公里的园区,却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55家总部企业。 2017年,南京建邺划出区域一隅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今建邺高新区打造了华为系、阿里系、小米系、央企系“四大系”生态链,总部企业数量位居南京市第一,还集聚了8万多名高端人才,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人才高地。 外界不禁发问:南京建邺高新区为什么能? 筑牢产业基础硬支撑 产业基础不仅是项目建设和创新创业的核心战场,更是总
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浙江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政务服务速度已触摸到“天花板”。 比如,很多业务快到可以“秒办”“分办”,再提速一分、一秒,边际效应很低。不少企业反映,现在办证速度很快,“让我一天拿到证还是半天拿到证,已经没有明显差别”。 随着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聚焦时间、流程等政府供给侧的营商环境优化路径,正遭遇边际效益递减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浙江
全省首家! 5月14日,铜陵市营商环境局挂牌成立,这是安徽省内市级首家以创优营商环境为主要职责的政府部门。 此前的4月30日,安徽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一季度工作会召开,铜陵市委书记丁纯作交流发言时表示,铜陵市强化“有解思维”,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说“不”提级管理制度,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融入服务企业全链条,着力打造“企业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的一流营商环境。 2021年,铜陵开始推行说“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连续7年居全国城市第一,全国唯一“冠军”数破百的城市,宁波的“硬核”指数堪称传奇。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宁波有21家企业入选,总数达104家。此外,宁波还有一个超过600家的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 制造业单项冠军“含金量”极高。根据工信部的遴选标准,包括专注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至少10年,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生产技术或
近年来,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中越来越强调“整体政府”理念。所谓“整体政府”,是针对部门主义、权力碎片化、功能碎片化等现象提出来的,旨在突破“一亩三分地”,进行区域内的部门功能整合,甚至跨区域的组织协同。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建立以来,积极探索“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条件下一体化体制机制,与整体政府理念高度契合。4年多来,示范区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也为我们提
提起徐州,你会想起什么? 或许很多人印象里还是“一城煤灰半城土”、一座苏北的老工业基地…… 事实上,徐州东连沿海经济带、西襟中原经济区、南接长三角城市群、北临环渤海经济圈;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1986年由经济学家于光远倡导成立,2017年从中央层面确立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转型”,如今已是“一城青山半城湖”;连续
我不是安徽人,但作为长三角人,我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已在长三角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安徽省域面积超过14万平方公里,有16个地级市,对于安徽改革开放以来起跑起飞的发展轨迹,我略知一二,探寻这些轨迹,是对安徽人民奋发努力、一往无前精神的深深致敬。 初印象 1979年秋天,我去西北上学,绿皮火车经停蚌埠,这是我第一次经过安徽土地,打开车窗,在站台上看到有人叫卖符离集烧鸡,车厢里有人吃这种烧鸡,感觉很香,
笔者是安徽桐城人,桐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事、好事,也就是四任县令修一志。 深入探究后发现,看似四任县令修一志,实则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生动体现,其反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任县令修一志 清代道光之前,桐城有150多年没有进行过修志。道光甲申年(1824),这是广西临桂人、乾隆壬子举人廖大闻任桐城知县的第四年,上面统一要求各地修志。廖大闻不敢怠慢,于是召集桐城县内的
得新质生产力者,得天下。当前,各地跃跃欲试,发展干劲十足,很多行业十分热闹。但在这股热潮下,也要有不一样的冷思考。 特别是对各地政府来说,新质生产力招商不能盲目追风,而忽略了初衷和根本。那么,新质生产力招商,需要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 厚实产业家底不能丢 谈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平衡“新”与“旧”的关系。尤其是考虑到我国制造业中,80%的产业仍属于传统产业。 那是
烟雨大黄山,芳菲四月天。当《决策》记者走进新安江畔的云亼民宿,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缤纷的花团,民宿门口的蔷薇正开得灿烂。一幅黑框眼镜、一身干净打扮和温和的笑容,是我们见到安徽省民宿协会秘书长、华度集团董事长叶昕的初印象。 从广州回到黄山十多年的叶昕,是黄山文旅民宿产业的亲历者。黄山市已拥有3200多家民宿,约占大黄山区域总数的八成,在大黄山建设的机遇下,叶昕有怎样的观察和思考?新安江畔、一缕茶香,
“机会来了!”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召开后,朝野别院创始人、安徽朝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文波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位于黄山东麓的朝野别院火了。项目二期刚刚建成,就迎来游客爆满,而且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获得很高的关注量。“随着大黄山战略的深入推进,大黄山旅游必将风生水起。”对于接下来大展拳脚,朱文波信心满满。 在北京工作生活30多年的朱文波
七 如县,一场专家研讨会正在寓山国际度假村酒店举行。李朴书记清了清嗓子:“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我们在风景如画的寓山脚下召开寓山金矿专家研讨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寓山不仅是我县的度假胜地,更是我们的聚宝盆啊!”顿时会场里掌声雷动,“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省地矿局原局长张梦春,李唐副局长,国投矿业陆一鸣董事长等领导和专家来到寓山,为我们评审验收寓山金矿的储量和品位,为早日开发这一宝贵资源,造福如县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让梦想照进现实的路何其漫漫而修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何以能够开启?何以能够旦复旦兮,日新又新,不断开枝散叶,直至不可逆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以 不可逆转》王幸生 著学习出版社2024年2月 30多年来,本书作者以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一个中国军人的历史自觉,追踪和追寻了这一历史进程,并为之鼓与呼、学而思。其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