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业本科教育评价改革,对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新时代党和国家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应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自主构建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评价体系,全面自主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深化立德树人育人评价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14亿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逐步成为现实,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今天的中国,正从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5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精彩纷呈。本期,我们推出一组关于新中国成立75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系列研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治理的制度变迁经历了治理乡村贫困、全面建成乡村小康社会、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的演进历程。1949-1977年为革命性制度变迁,呈现突变式制度断裂的特点;1978年至今为渐进性制度变迁,呈现渐进式制度断裂的特点。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治理的深层结构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结构、集权管理模式的政治结构、社群本位文化的文化心理结构,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劳动教育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历经酝酿探索、改革发展、体系深化、全面育人四个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劳动教育形成了根植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发展、劳动的多样性决定劳动教育全面性发展、劳动教育从外在设计到内生动力双重发展、创造性劳动教育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四重逻辑,凝练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育人方向、与时俱进构建劳动教育与生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酝酿、探索和创新阶段。其内涵特征表现为:逻辑起点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养对象是双身份学徒、功能指向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现实困境表现为:价值引领缺位导致功利指向过强,法律保障缺失导致权利难以保障,制度衔接缺项导致教育与劳动割裂,互联互通缺路导致持续发展受限。为此,需要在价值导向上实现人与社
摘 要 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主题,而产教融合政策的价值旨归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交织耦合。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社会实践为分析框架,对23份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政策前端话语文本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产教融合政策的话语何以生成。研究发现,产教融合的政策话语生成遵循人民中心与为国育才协同推进的政治逻辑、供给侧改革与创新产业体系双轮驱动的经济逻辑、文化自信与知行合一内在建构的文化逻辑
摘 要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是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度合作,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价值诉求,依据投入产出理论,以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变量,以服务人才培养成效、服务企业成效作为产出变量,构建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全要素监测并剖析产教融合质量。研究发现,高职教育
摘 要 高职院校治理是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完成的集体实践。不同主体的制度逻辑诱发了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为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演进逻辑、从管制走向善治的方法逻辑和从行政主导走向依法治理的路径逻辑。现实中由于制度的缺位、治理理念的冲突、治理资源的矛盾等,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多元融合共治的管理体系,建构多元主体“协作—共生”的运行机制和“大数据”共享的一体化考核机制,
摘 要 作为拥有近3亿老龄人口的大国,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设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终身教育、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老年人口大规模态势的现实诉求,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诉求,是劳动力再生与重构的人口红利改革诉求。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实然问题表征主要为对“积极老龄化”内涵理解不透彻、顶层设计缺少系统性、教育服务质量低、资源共享性不足、
摘 要 国家首轮“双高计划”收官,以全国197所立项建设院校为研究对象,以76类标志性成果数据为研究依据,在建设档次、省域分布、院校排行三个维度比较分析全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水平及成效。数据分析表明,“双高计划”为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确立了划时代意义,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方案”。根据成果数据结果,为国家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提出三个方面的布局思考:一是布局职教“五金”建设,推动专业设置
摘 要 欧盟终身学习数字化政策目标,从个人发展看,是提升数字化知识、技能与态度,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从数字权利看,政策目标指向反社会排斥,着力推进数字化公平、包容与安全;从数字化与绿色化关系看,政策目标要求实现二者有机统一;从国际竞争看,政策目标核心是建设一个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欧洲。运用政策工具理论分析,供给型政策推动、需求型政策拉动、环境型政策保障,及其相互促进的关系,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