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和重要内容。总书记从东北率先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和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和全国多个场合强调“因地制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吉林省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吉林省出台“‘百千万’农业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精准匹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政校企协同培养现代化大农业后备力量。这项工程被称为吉林教育服务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破题之举。吉林农业大学探索了“三融三通”改革、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探索了“五融五通”改革,一批县级职教中心立足县域实际,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
摘 要 教育为一定的人口服务,在全国面临“负增长、低生育、老龄化、高流动”的人口发展新形势下,为应对人口变化对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基于吉林省人口规模结构现状对2025-2050年职业教育学龄人口进行预测,对吉林省职业教育的学校、学生、师资配备及区域分布情况等进行系统梳理,结果显示:吉林省总人口呈现逐步减少趋势;老龄化人口比例逐步升高,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低生育化,出生人口持续减少;城
摘 要 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出发,发现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多种内在逻辑,包括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的目标逻辑,以观念转变与格局重塑为策略的发展逻辑,以实践性、职业性、创新性三位一体为育人理念的价值逻辑和以多方主体间协同互动为培养手段的育人逻辑。依据以上逻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实现资源的相对倾斜,在稳步发展中找准理论定位,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联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正式颁布,为职业本科学位授权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对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学位指导原则、学位法律地位、学位基本原则、学位学术要求、学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明确职业本科学位授权制度的法理基础。但现行的职业本科学位授权制度在实践中遭遇了实践性与理论性融合难题、法规适应性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若干挑战。据此提出加固法制基石、提升教育质量、
摘 要 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不仅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更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之举。基于多源流理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修订主要源于三重动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供需矛盾、“兼职教师管理”的现实矛盾和“校热企冷”的深层矛盾构成的“问题源流”;相关政策的推动、政策提案与理论研究成果的支撑构成的“政策源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民情绪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师资队伍的
摘 要 不同群体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随着社会转型发展而变化,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和治理机制本质上是多相关主体引出的责任分担问题,需考虑组织因素、过程因素、情景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而构建职业教育市域联合体建设的组织边界治理机制。引入“组织边界”的概念,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中多主体参与的治理逻辑,提出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治理工具体系、促进联合行动体系、推动组织文化融合的多元化构成边界组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以AI技术、生物技术等为基础,以创新、科技、知识等为动力,以新经济、新产业、新商业为载体的生产力形态。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不仅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培养新人才、创建新机制。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赋能新质生产力能力不足、自身结构与新质生产力需要不适应、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等挑战。为此,要确立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的职
摘 要 运用DEA模型评估首轮“双高计划”建设结束后56所“双高”院校的办学效率,结合截断数值Tobit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双高”院校办学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双高”院校整体办学效率较初期有所提升;“双高”院校要素投入与配置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服务成为影响“双高”院校办学绩效的最大因素。为推动“双高计划”顺利实施,要提高要素投入与配置效率,加快“双高计划”建设绩效产出;要加强内部
摘 要 “双高计划”绩效评价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指挥棒。在分析绩效评价内涵、逻辑和实践困境的基础上,从OPPM理论的全过程视角出发,运用德尔菲法、九级标度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围绕“双高计划”决策目标构建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67个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全面与重点有机结合的绩效评价方式。 关键词 OPPM理论;“双高计划
摘 要 高职教育通过赋能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提供了供给性和适应性两个维度的分析视阈。从供给性上,基于教育规模、教育经费和教育成果三个层次指标的实证分析,结合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控制变量可知,东北高职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效度不足。从适应性上,东北高职教育面临系统性式微、机制性障碍以及空间性阻隔等现实问题。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