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一系列重要文章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常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表达对于治国理政方方面面的深邃思考,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巨大的精神鼓舞。本期开始,增设“学习用典”栏目,还原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场景,讲解典故名句出处,结合现实进行深层解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如市场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
导言 每年的12月31日,当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万众瞩目的新年贺词之时,背景书架上精心摆放的书籍,总是会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与学习热潮;而传统经典,在总书记的书架上,向来占据醒目的位置。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化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论述,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据此,本刊增设“榜样力量”这一栏目,以“跟着总书记了解传统经典”为目标,和读者一起去了解传统经典的魅力,领会、思考其当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百家之中有所谓农家学派,《汉书·艺文志》称其为“农家者流”,他们“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力图让百姓在乱世之中吃饱饭、穿暖衣,尽管他们的著述大多不传,但“所重民食”的思想却是薪火相传。直到北魏时期,贾思勰悯百姓遭受“杜葛之乱”,饱经饥荒之苦,于是编著《齐民要术》,毕载“资生之业”,全面介绍农、林、牧、渔、副等农业技术,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综合性农书。 沿着
“艺”,最早见于甲骨文,作。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艺”字字形为跽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或树苗进行栽种。《说文》释:“埶,种也。”引申为技能、才艺,指精通、辅佐、成就某事的能力。儒家有“六艺”之说,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曾言“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育弟子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后世学者的阐发中,“艺”逐渐被赋予了精益求精、游艺进德、修艺求道的深厚内涵,成为一个综
三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波澜壮阔,曾发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些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三国故事的广泛流传,与两部书有很大关系,首先是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其次是元末明初的作家罗贯中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正是由于这两部书中的记录和描述,为三国时代增添了绚丽灿烂和引人入胜的色彩。通过史学和文学的力量,使三国故事在千百年后依然活在人们的
17、18世纪的中国,经明清易代,迈入“康乾盛世”;西方的法国,也正迎来辉煌、强盛的黄金时代。清朝的康熙皇帝与法王路易十四怀着对彼此国度的强烈兴趣,开启了中法两国交往的大门,中华文明的包容品质与法兰西民族的探索精神珠联璧合,促成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华彩篇章。在故宫文华殿举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通过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等处收藏的约200件文物精品,展现百年间中法两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a。中书令温彦博 曰b:“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c,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徵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d,谏者颇有忤旨e,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f:“诚有是事。” (标题为编辑所拟) 注释: a 帝:此指唐太宗。 b 中书令: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主管机要,秉承君主意旨,发布政令,为全国政务机构。温彦博:字大临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厂。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解读】 辛大是不止一次出现在孟浩然诗中的同乡好友。辛大本名辛谔,隐居在西山。这首诗是作者在夏夜南亭纳凉时,突然思念辛大而作。这首诗最大的亮点不在写友情,而在写夏夜的景。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是诗人于亭中闲卧时感受到的夏夜的味道。由“开轩”即打开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a,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b,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c,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d,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注释: a 鞚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编者注:应为民国十一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的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
导言 公文往来,是很多读者朋友日常高频接触与处理的工作事项,公文的优秀范例、笔法,日常公文写作中,哪些手法可以借鉴,哪些错误可以避免,古今公文有何异同等等,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本期开始,推出“向古人学写公文”专栏。 与今天我们使用的“公文”概念不同的是,古代的公文由于分工尚不明确,具有多重属性,在文体涵盖面上可能更广。因此,除了关注公文承载的基本日常功用之外,我们在选材和写作时,会结合文章的
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试之以事。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虽尧之用舜,不过如此而已,又况其下乎? 若夫九州之大,四海之远,万官亿丑之贱,所须士大夫之才则众矣,有天下者,又不可以一一
多年以后,早已功成名就的丞相曹操,仍时常想到自己的创业经历。 多少次险死还生,一次次火中取栗,方有如今之地位。若是对其他人而言,这不外乎是忆苦思甜;但对曹操来说,恐怕还有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喟叹。 这位昔日一心想要为国讨贼的热血青年,竟然也“挟天子以令诸侯”,走上了一条毁誉参半的权臣之路。 首倡义举 袁绍与曹操的发迹之路十分相似。他们的家世都非同一般,且在步入仕途前后,懂得扬长避短,能通过
导言 传统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在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对于当代的我们有着重要的启迪。带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关注的话题、学习讨论中涉及的议题,以主题环绕、古今结合的方式,分类浏览典籍中的名言警句,可以点带线,聚线成面,掌握精华要义。本期开始,我们新设此栏目,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主题关键词,每期专攻一个主题,选录和注译一组经典名句。 富强,即
原文: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按:现如今,茶艺师这个头衔已经过时了。茶人,成为了更加新潮的荣誉称号。想想也对,作诗有诗人,写词有词人,唱歌谱曲的叫音乐人。茶圈中人,称为茶人有何不妥?爱茶的人,可以叫茶人。制茶的人,可以叫茶人。卖茶的人,也可以叫茶人。和茶沾边的人,都可以叫茶人。 其实茶人,还真算不上是个新鲜事物。《茶经·二之具》
“舌尖上的……”的流行,使人们一提起舌头,首先想到的是它辨别味道的作用,然而,从“舌”字古今意义的使用和发展来看,则更多的是着眼于它的形状和作为发音器官的功能。 “舌”的甲骨文字形像舌头从口中吐出的样子,有的字形旁边多出几个点,表示唾液。金文字形变得复杂一些,但仍能看出原来的形象。后经篆书、隶书等,再到楷书,字形逐渐失去象形性,演变成今天这种写法,下面的“口”保留下来,但是上部已经看不出舌头
羽扇、麦扇、槟榔扇、福寿扇……清代人王廷鼎的《杖扇新录》中收录了十八种扇子,但它们都要靠人力摇动,手动风来、手停风住。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必劳累筋骨也能时享凉风呢?从古至今的“懒人”们,为此做了很多探索。 机械风扇在西汉时就出现了。《西京杂记》载,西汉时期的长安,有一个叫丁缓的巧匠,曾制作出长燃长满的“长满灯”、可放在被褥中使用的“卧褥香炉”、九层高的“博山香炉”等,都非常精妙。但他最让
今年三月,电影《周处除三害》热映,让“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更为人熟知。根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的记录,所谓“三害”,指的是平时在乡里横行霸道的周处、义兴河中的大蛟,以及山上一头跛脚的老虎。乡民希望“三害”能够自相残杀,有人就怂恿周处去杀蛟和虎。 周处同意了,先上山杀了老虎,又下水寻找大蛟,一连三天三夜,追踪几十里,终于斩杀了蛟。乡民以为他和蛟同归于尽,正互相道贺着,周处回来了。他这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