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有强大的凝聚力,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一、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宇宙观基础:天人合一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归根结底来自于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得道的圣人、大人所达
石头和人类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原始人类最先使用的工具便是石头。按照人类学的说法,正是由于人类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才带来了自身的进化。石头给了人类力量,也让人类对石头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与石头密切相关的各种神话传说,以及对石头的敬奉和崇拜。 我们都知道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传说,这是东方创世神话中流传最广的一则故事。女娲炼石补天拯救了灾难中的世界,有了这个基础,才使抟黄土作人、创造婚姻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馀。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璅。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解读】 通常我们认为王维擅写山水诗、
五易星霜a,两迁村塾,思君几许魂消。看燕来雁去,梦断音遥。兵戈路绝空相念,惟虚却、月夕花朝。还家一载,城隅轻隔,似阻江潮。 感伊投我琼瑶b。羡珠光溜彩,玉韵含韶c。恨未能携手,愁寄纤毫d。君家梅竹犹堪赏,待相逢、斗酒重浇。春光未老,花香正美,离思空劳。 注释: a 星霜:指年岁。星辰一年一周转,霜每年遇寒而降。 b 琼瑶:指他人酬答的诗文、书信等。 c 韶:古代乐曲名,传说是舜帝创作
登高望远,揽山水之奇变,娱耳目于清旷寥廓之表,而窅然失一世之混浊b,天下之乐宜无逾此者。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c;羊叔子登岘山以临汉水,至于参佐相语,悲咽怃然而罢,何情之反也d?以景公之愚,眷然揽齐国之富,恐其一旦忽然去之而死,而不得免其意之卑,而晏子笑其不仁,宜矣。叔子慨然顾其一时之功,爰而难忘,虑他日之易泯,抚当身之欢而不足以自慰,可谓贤者。其当乐而哀,以身为累而不得尽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台湾各大学例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也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
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与老子的相会—“孔老对话”无疑具备着特殊意义。可以说,孔子与老子共同继承了殷周以来人文主义的思想跃动,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激发了后来各家人文思想的发展,最终汇聚成了一股时代的潮流。而“孔老相会”或“孔老对话”这一史实,不仅在《史记》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战国策》《庄子》等文献也都曾有所记述。另外,即便是《礼记·曾子问》这一具备明显儒家思想倾向的文献,也都曾记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书目已经发布,“四书”之一《孟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墨子》、中国古代农科史上最完备的一部总结性巨著《农政全书》,以及《灵宪》《营造法式》《论衡》《海国图志》《颜氏家训》《左传》《资治通鉴》《华阳国志》等十余部闪烁着多元先贤思想光辉、流传千古的中华典籍将在新一季节目中与大家见面,涉及史学、文学、科技、医学等不同领域。我们将对这批典籍进行逐部解读。 在讲《论衡》
2023年4月29日,河南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自2008年12月考古工作者正式发掘曹操高陵开始,外界有关墓主人身份的争论,便从未停止过。但墓中出土的带有“魏武王常所用”字样的石牌、石枕,加之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人骨鉴定等多方面因素,已足以将线索指向生前未曾称帝的魏王曹操。 安阳西高穴村大墓共发现两个墓室。被断定为曹操墓的是二号墓(M2),而用于陪葬的一号墓(M1),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人分手之际写诗为赠的情形极为常见,名篇不少,高适(700?—765)这首《别董大》则是其中之尤为著名者,此诗的后两句后来成了成语。这里的语气较之数十年前初唐诗人王勃(650—676?)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是要高亢开阔得多了,尽管这位董老大董令望(在敦煌写本伯2567、2552中,高适此诗题作
导读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若干章节,对《茶经》原文进行详细讲解。 原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按:陆羽称赞茶为“嘉木”而非“佳木”,这一点值得格外关注。嘉与佳的字义相近,都含有美好的意味。但细品起来,嘉的内涵更广泛,程度也更重一些。例如我们夸美女,可用“佳人”一词,而形容贵客则说是“嘉宾”。嘉字在形容美好的同时,似乎还承载着对于这份美好的尊重。可能也正因如此,“嘉”字还常出现在年号当中,例如
每逢春节,人们总是喜欢引用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两句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把门上去年的旧桃符换成新桃符,祈求新年吉祥如意。“曈”,日字旁,《说文解字》解释为“日欲明也”,也就是天快要亮了。“曈曈”便是描绘日出时阳光洒满大地的样子。但是,其中的“曈曈”,有时会被错写为“瞳瞳”。“瞳”跟“曈”的读音一样,但
初识贞仪 生活在今天的你,对于“才子”“才女”有什么样的想象?诗词大赛吟风弄月;百家讲坛出口成章?抑或是挥毫泼墨,能书能画;抚琴拈韵,艺海徜徉?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诚然是宝贵的人生修养,然而笔者心中的大材之士,乃是陈薇院士、颜宁博士那样的科学家—求真求实,探寻未知,思维敏捷,精神专注,在科学道路上勇往直前,勇探骊珠。 陈薇、颜宁是当今中国女科学家群体中两颗璀璨的星星。在今天科学界的各个
“自古伤心唯远别”,离愁别恨是人类易感情绪。在这一情绪的驱动下,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送别方式,如饯别、折柳赠别、诗歌赠别、长亭送别、渡口送别等等。其中,折柳赠别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古典诗词中杨柳与别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联系从何时开始建立、其内在的关联是什么,讨论颇多,但仍然不是很清晰。 杨柳与离别最早的关联,论者往往追溯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汉有个大司马叫邓禹的在今天苏州吴县栽了四棵柏树。经岁月的镂雕陶冶,这树竟各修炼成四种神态。清朝皇帝乾隆来游时有感而分别命名为“清”“奇”“古”“怪”。 最东边一棵是“清”。近二千年的古树,不用说该是苍迈龙钟了。可她不,数人合抱的树干,直直地从土里冒出,像一股急喷而上的水柱,连树皮上的纹都是一条条的直线,这样一直升到半空中后,那些柔枝又披拂而下,显出她旺盛的精力和犹存的风韵。
一 清代诗人高鼎有一首《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人所说的“纸鸢”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风筝。高鼎在《村居》中描绘了一个风景明媚的春日里,堤旁的柳树在春日的烟雾中轻拂的情景。此时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一群放学归来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着风筝,儿童、东风、纸鸢,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朝气。 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没有什么比放风筝更快乐的
闲的时候,偶尔也会翻翻压在箱底的旧籍。 刚上班时购买的《增广昔时贤文》(简称《增广贤文》)是成书于明代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汇聚了中国历朝历代许多格言、谚语,后来又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修订,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此书有许多积极的内容,比如劝导人们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比如提倡善待他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比如它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
结束又一次数千公里的奔波回到家时,成都平原已经春深似海。出门那天,园子里的红梅才冒出几粒不起眼的花蕾,如今,花都开得残了、旧了。成排的红叶李粉白相间,空气中涌动着一股股淡淡的花香味儿。想想两天前,在北方,仍然是万物肃杀的冬日景象。秦岭余脉,山岭上的残雪闪闪发光;城阳城遗址,二月初的风吹得脸颊发痛;淮河之滨,光秃秃的杨树伫立在灰白的阳光下,几只喜鹊百无聊赖地跳来跳去…… 如同以往那样,为了赶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