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脚下的蓝色星球的探索从未停止,无论是在海洋、山脉还是大气层,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有一个地方,却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难以触碰的领域,尽管人们在一百多年前就试图了解它,但直到今天都所知尚浅,那就是地球深处。 作为一个多层结构的星球,地球拥有许多神秘而令人着迷的地方。 地下12米左右,是除人类外的其他动物能够挖到的最深的位置。 地下35米左右藏着著名的秦始皇陵墓。 地下150米左右藏
作品名称:索迹(The Trace) 作者:饶冯桂 郑珈麒 王子琪(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简介:该作品以游戏体验和AI交互的媒介形式分布式叙述“后代文明”的故事。人造宇宙不是自然生成的星系和生物,而是被数字化编码,像一串串数据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流转和重组,既非虚幻,又非现实,却又是二者的结合。正如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在保留个体意识的同时,是否可以将身体的各个部分视为可编程的、可交换的元素?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创作了多部以地下世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其中以《地心游记》最为著名。在书中,他大胆设想出一条穿越地幔、从地心直达地面的火山通道,借助火山的间歇性喷泉能够自由出入地心内外。凡尔纳是科学乐观主义者,他的作品鼓舞着人们展开对地球深处的探索。但是,小说毕竟只是小说,科幻小说虽然基于一定的科学事实,但内容在很大成分上是假想出来的。现代地球科学认为,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其中,
科幻影片《金刚大战哥斯拉2》剧照 2024年2月上映的科幻影片《金刚大战哥斯拉2》,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怪兽大片的观影热潮。同时,该片也使得人们对“主角”金刚的出生地——地球内部产生了无限遐想。那么,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空心地球 在科学界,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一个真实而未知的空间争论已久。17世纪末,英国天文学家艾德蒙·哈雷根据地球磁场强度和位置的变化,认为地球是一个有着三层壳的球体
在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下探险,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色彩的地下世界。这部小说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想象力,也让“地下世界”的概念深入人心。有人坚信,在我们脚下的深处,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境,那里或许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奇异的生物,甚至可能存在高级的智慧生命。然而,这些更多的只是想象和传说,缺乏确凿的科学证据。但科学的探索从未停止。随着地质学、
地球有一个铁质的核,地核的外面是地幔,最外层是薄薄的地壳。科学家们推测,在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它可能并没有这种明显的分层结构,后来,最重的铁和一些镍向中心沉降形成了地核,较轻的物质则浮在上面。于是,地球有了明显的分层,形成了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处在地球的中心,非常灼热,它的外层被认为是熔化的铁和镍。地核中心是固体的铁和镍,大小和月亮差不多,被称为“内核”。 科学家们认为,内核原本也是液
“朱诺号”于2023 年年末拍摄的木卫一 久违的木卫一 2023年年末,“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终于接近了木卫一。此时,它距离这颗色彩斑斓的卫星只有1500千米了。比这次距离木卫一更近的一次飞掠发生在2001年,当时,“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在距离木卫一181千米的地方飞越了木卫一的南极上空。因此,“朱诺号”这次飞越的距离是20多年来人类探测器最接近这颗卫星的距离。在接近木卫一的过程中,“朱诺号”拍
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一的氢。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21世纪的“终极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回顾世界能源史,从人类开始用火到原子能被利用,已经经历了两次能源结构转型。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世纪初,生物能向煤炭能源转型。生物能是指柴火燃烧产生的能量,自从火被发现和利用后便成了主要的能源形式,让人类有了照明、驱赶野兽、煮熟食物的能力,至此人类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18世纪60年代至19
小诸葛漫“话”天气之“人工增雨”
本期主持人:张宇 谣言:蔬菜焯水后会变得没有营养。 真相:焯水对蔬菜营养物质的破坏微乎其微,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蔬菜中草酸等抗营养物质。 焯水是烹饪过程中常见的预处理步骤,是指将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开水锅中加热至半熟或全熟,取出以备进一步烹饪或调味。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合物,是人体每日必需的食物种类。在蔬菜的烹饪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焯水的方法。尽管焯水过程温度较高,但由于时
潘浩,资深科学老师,“大潘科学实验站”自媒体平台创始人,桐庐县科学组大组成员,桐庐县骨干教师。曾获“2019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称号,被评为2022年第三季度“杭州好人”、桐庐县战“疫”青年标兵、桐庐县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桐庐县优秀教师。 小美:大潘,3D电影真好看! 大潘:是啊!效果太炫了,就像真的在你面前表演一样。 小美:可惜这样的效果只出现在电影院里。 大潘:3D效果我们也能做
“鹦鹉学舌”是我们都熟悉的成语,印象里鹦鹉对人类语言的模仿总是十分到位。而事实上除了鹦鹉,能够模仿人类语言的鸟儿还有不少,八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古代,八哥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别称——鸲鹆。古人对于鸟类,特别喜欢造一些稀奇古怪的生僻字,“鸲鹆”这名字也不例外。 自古以来,八哥就以巧嘴学舌闻名,它们是王孙公子、达官贵人的宠物。不少古人的笔记里有喂养八哥的相关记载。南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中,就已经
可爱的“黑眼圈”,圆滚滚的身材,憨态可掬的行为,让大熊猫成为动物圈的“顶流”,深受大众喜爱。大熊猫的进化史至少可追溯到800万年前,被誉为动物界的“活化石”。它们是从早期像熊类的动物分化而来的“始熊猫”,饮食习性逐渐由食肉进化为食竹。在《诗经》《尔雅》和《山海经》等古籍中,大熊猫被称作貊貊、貔貅、驺虞、食铁兽等。《山海经》中记述:“邛崃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山有九折坂,出貊,似熊而黑,白驳,亦
茶百戏组图 中国人的生活,几乎离不开茶。从余姚田螺山人工种植的茶树遗存可以看出,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便有了喝茶的行为,可见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茶”基因已有几千年。在茶的发展历程中,兴盛于宋代的茶百戏可谓在茶历史中独树一帜,它不仅增添了饮茶的视觉美感,还丰富了中国茶艺的表现方式。 千年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水丹青”,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早在唐代,便有了茶百戏,从唐代
《奥本海默》是一部传记电影,它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以及他在二战结束后遭遇不公正听证会的故事。 在影片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再现了最接近真实核爆的场景,还让我们看到了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能量波的可视化效果,以及对宇宙奇观的描绘。整部电影围绕着原子弹核爆试验之夜,带领大家事无巨细地参与到研发原子弹的每个工作环节中,见证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进入原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登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是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旨在为新时代中学生搭建培养科学素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写作能力的平台,激发广大中学生对科学和科普科幻创作的兴趣,引导学生追求和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其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助力国家创新人才培育工作。 阳光洒在窗台上,我欣喜地跑过去,享受着温暖的感觉。 我叫黄豆,是一只猫。现
已经步入基因时代的S国,拥有强大的基因库信息资源和顶尖的基因工程技术,在各个方面都以超越其他国家的态势迅猛发展着。 据记载,带来基因领域革命性突破的是一对友人。没有人知道,数百年前他们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迹的。但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一年,其中一位突然在世间消失。没有人知道他何时走的,也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更有人猜测他是不是带着核心技术逃跑了……但是这两家的后人一直默默坚守在基因工程领域,时刻秉持
“你是‘I人’,还是‘E人’?”想交友,先亮“底牌”——现如今,这句话几乎成了社交场合的万能开场白。用简单的字母,就可以定义自己、介绍自己、了解他人,这些字母渐渐成了年轻群体的自我标签和社交标签。但标签风靡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称其为“新迷信”“伪科学”。那么,MBTI测试到底有多大意义和价值呢? 4个字母“解锁”16种人格类型 MBTI测试由美国作家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布里格斯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