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划: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林 秀 黄光顺 编者按:在传播史上,技术与内容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媒介技术和传播内容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二者共同呈现、创造新的传播生态,缺一不可。正像电子传输技术让新闻从纸质传播扩展为广播电视上的可听可看,互联网传输技术又让新闻转身为网络产品的可听可看可交互,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让受众感受到全新的体验,传播内容、形态每
【摘要】近年来,借助融媒新技术和融合创新,传统文化类节目呈爆发式增长,部分节目更是频频破圈。这些文化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创新对融媒体产品的赋能。在新技术赋能之下,大小屏联动、矩阵式传播、算法引流、线上线下全场景闭环、虚拟偶像人设、多样态视听体验等更是成为文化类融媒体产品的创新思路和传播路径。本文通过对国内文化类融媒体“爆款”产品的梳理,总结了文化类融媒体“爆款”产品破圈的“三种模式”“六大突破”创作
【摘要】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数字平台兴起,传播渠道和传播阵地向数字平台转移,传统主流媒体因此面临受众流失的挑战,但技术赋能也为主流媒体带来了视频化创作的新路径。本文以央视新闻、湖北日报、澎湃新闻三家主流媒体的抖音号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传播内容的文本分析,剖析受众对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内容的爱好与偏向,并探讨技术赋能视角下主流媒体如何把握视频传播的风口,实现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技术赋能
【摘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受众”成为“用户”,更加注重个体选择和过程体验。互动视频调动了用户技能以应对未知挑战,用户通过停顿选择,代入角色并沉浸其中,获得主体感和参与感。得用户者得天下,以用户主观选择推动剧情走向的互动视频契合了这种需要,成为视频平台的新风口。本文基于心流理论,以Bilibili热门成就型互动视频为案例,参与式观察并挖掘弹幕文本数据,探讨用户观看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提升
【摘要】虚拟现实新闻被认为能够给用户带来独特的沉浸体验,沉浸度是衡量虚拟现实新闻体验效果的标准。本文通过理论梳理、案例分析和访谈研究发现,由于虚拟现实采集设备、播放终端尚未普及,虚拟现实新闻需要优先实现第一人称视角、声效(现场)这些重要指标。此外,交互保真度、追踪水平(使用VR设备时)或许是虚拟现实新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虚拟现实新闻 沉浸度 技术指标 内容指标 【中图分类
【摘要】本文以猫耳FM为研究对象,探究网络广播剧的发展过程及其网络社群出现的原因,发现网络广播剧以及猫耳广播剧社群的出现与媒介赋能和平台运营密切相关。猫耳基于用户的听觉想象打造社交类音频平台,将边缘性的小众话题作为社群标记,整合形成独特的以声音为核心的网络广播剧社群。探讨网络广播剧社群的去中心化、多元互动以及虚拟想象的特征,尝试为传统广播剧的突破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广播剧 猫耳FM
【摘要】数字时代,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健康传播的内容、方式与影响。新媒体技术可以从信息、关系、行动三个维度赋权公众的健康行为,并在社会健康治理中发挥作用。但新媒体技术赋权也面临一些挑战,数字鸿沟、隐私保护与伪健康信息泛滥等问题的出现令人担忧。为此,应当注重多元治理,推动新媒体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健康传播 技术赋权 弱势群体 数字鸿沟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
【摘要】随着车联网发展,传统广播依靠调频、调幅进行发射和接收的环境状态逐渐改变。当前,车载网联屏幕中的音频软件播放广播节目,从技术层面颠覆了过去的覆盖理念,对传统广播生态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车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和传播形态,论述传统广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调整节目制播的思路和理念,提出应对车载智能网联音频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 车联网 音频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0
【摘要】媒体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对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的重塑已经显现。媒体智能化建构的新的传播环境已经成为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场域,因此也带来一系列的现实挑战:内容泛滥、信息“把关人”缺席和主流媒体信息传播受到干扰;应知信息被过滤和群体极化效应加剧了网络舆论失真。病毒式的快速传播、“万物皆媒”和以用户感知为核心的信息传播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智慧管控、智能纠偏和融合协同是应对媒体智能化时代诸多挑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广播电视媒体以建党百年庆典为契机,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之大者,人民至上”的政治智慧、政治情怀,全面展示中国治理的魅力优势。融媒化、年轻态的视听传播内容,让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触达更多的受众,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 【关键词】新征程 中国治理 融媒化 年轻态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两个
【摘要】随着一系列传统文化主题节目的出圈,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时下主流广电内容创新与破局之路。故宫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民族自信,也亟待更具时代性的阐释与传播。近年来,故宫题材影视作品以器物技术、规制习俗、精神价值为原型,呈现出深邃、丰富、多元的故宫文化发展转向。本文基于2005~2021年间的故宫系列影像,探究其叙事表达的变迁,并通过分析其建构的文化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借助现代视听媒介呈现和传播方式,在媒体融合时代让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得以重新发掘和彰显。节目在理性叙事与感性叙事的结合、现代视听媒介手段的应用、中华传统文化视听传播模式等方面有诸多创新,形成了一道凸显文化自信的视听传播新景观。 【关键词】《典籍里的中国》 视听媒介 创新 叙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乡村类真人秀作为文艺实践新形态,因政策引导、题材优势、技术加持的原因迅速崛起,呈现喜人的发展态势。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受到创作者以“他者”视角凝视乡村的影响,产生创作“失真”、内容过度娱乐化、文化挖掘不足等问题。该类节目创作应建立以乡村为本体的思维,以真实的力量动人、以深植的文化养心,从而实现节目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乡村类真人秀 乡村振兴 综艺节目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为文学作品的传播策略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以长篇小说《人世间》为例,从文本内容、品牌塑造、传播平台等方面对文学传播的策略进行分析,探求文学作品如何在传播过程中完成经典塑造,实现传播预期,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数字出版 文学作品 传播策略 《人世间》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20~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发展
【摘要】科幻文化的发展和一个社会的技术水平、媒介形态有着密切关联。纵观历史,媒介载体经历了一个“具身—离身—再具身—具离融合”的历程,与之对应,在媒介技术推动下,科幻文化发展动能不断革新,成为推动文化、媒介和技术发展的一支“伏兵”。本文按时间逻辑和具离变换逻辑,通过梳理科幻文化承载媒介形态的发展历程,探究科幻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媒介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科幻文化 媒介变迁 具身理论
【摘要】伴随着全民阅读工作不断深化,老年阅读已然成为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一环,但也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在融媒体大环境下,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关注老年群体阅读特殊需求,积极为老年群体提供阅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广播为例,对节目策划、主持、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的实操进行了完整的论述,为此类节目的运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玲娜贝儿相关作品的涌现背后是形象塑造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是UGC的生产方式变革,受众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创造者、传播者;另一方面是受众参与方式的变革,受众参与生产的程度更深、参与方式更广。本文从虚拟人设、参与文化和饭圈文化的视角,解析新媒体环境下玲娜贝儿文艺形象的生产机制和形象塑造的粉丝参与机制,探究其成为“流量明星”的文化内因及其引发的人设争议。 【关键词】受众参与
【摘要】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为视听作品版权保护提供了更明晰的法律依据,但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的版权权属存在不够清晰、侵权行为界定难度大、举证难等问题。本文结合现有《著作权法》规定和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试图厘清视听作品版权保护的几个思路。 【关键词】视听作品 网络电台 版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6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开始实施。修订后的《著
【摘要】1991年9月中国第一家交通广播频率——上海交通广播频率成立,随后全国交通广播快速发展,几乎都成为当地影响力和营收较高的广播频率之一。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广播整体收听率下滑、影响力降低、营收压力增大,而交通广播服务不够精准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作为国家级交通广播,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广播的地域差异化发展策略,解决了广覆盖与交通属地精准化服务之间的矛盾,并借助
【摘要】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把广播理论节目做得好听,让青少年易于接受,是广播理论节目制作要突破的关键点。本文以湖南广播电视台《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节目为例,阐述广播理论节目如何走出一条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政课堂的新路径。 【关键词】《音乐思政课》 广播理论节目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