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划: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 孟 伟 刘浩三 编者按:语言让人类发出的声音具有了思维与逻辑,有了具象化的意义。可以说,带有语言内容的声音不仅是一种传播介质,也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回溯人类文化史,口语文化传统至少延续了上万年甚至数万年。今天人类的口语有上千种,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年,用来写作的文字大约也只有一百多种。 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庞大的
【摘要】融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可以通过转播重大仪式实现。媒体转播中,声音符号可以起到展示信息、引导情感、建构意义的作用。本文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电视直播为例,从话语、音响、音乐以及融合传播等维度分析声音符号对建构国家认同的作用。 【关键词】声音仪式 声音符号 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7月1日上午8时整,庆祝中国共产
【摘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视频叙事,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网红李子柒的视频依托互联网平台,实践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即通过声音的设计与运用构建可听、可感的文化空间,达到沉浸式传播的效果。本文尝试从李子柒视频中的听觉文本入手,分析声音在其视频表意以及个人风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探寻行之有效的声音传播策略。 【关键词】李子柒 声音文本 听觉文化 新媒体 沉浸式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0 【
【摘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鲁南农村地区受网络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乡村声音景观——直播聊天室进行介绍,重点探讨了声景的建立与影响乡村私人空间公共化的过程。发现,在农村,村民选择直播聊天室的互动方式可以使一个偏远无闻的村落成为“网红村”,并影响着乡村变化,形成一种和谐的新空间。本文延续声景的分析路径,尝试填补对声景影响乡村私人空间公共化案例研究的空白,强调直播聊天室这一声音景观于乡村空间变化的影响以及乡
【摘要】随着VR 产品的更新迭代以及多项电影节VR竞赛单元的增设,近几年VR剧情短片创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声音作为电影视听手段中的重要元素,在VR传播中将发挥更为多元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声音对VR剧情片沉浸感营造、叙事性提高以及在VR剧情片中如何实现声音作用拓展等,探讨VR剧情短片中声音的全新作用及实现方式。 【关键词】VR电影 声音设计 声音作用 沉浸感 【中图分类号】G220
【摘要】在中国,随着移动通信设备和短视频应用的普及,由声音公放(即:声音外放)引发的社会纠纷接连出现。那么,声音公放有哪些作用、好处以及缺点?本文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声音公放可满足媒介使用者情绪共享、听觉享受、听力健康等多方面需要,也受到传统视听习惯和耳机功能特点的影响。声音公放给社会生活带来的问题不能与个人素质简单挂钩,因为合理、合法有节制地使用媒介是媒介使用素养的根本意涵,应由音视频平台
【摘要】微信的“语音消息”功能具有“异步性”的重要特征。在电子媒介催生的次生口语文化当下,微信“语音消息”功能以一种虚拟仿真会话的形式展现原生口语文化在现代的遗存,也对次生口语文化产生影响。本文结合相关问卷调查,试图探讨微信如何体现“原生口语文化绝对不可能被完全根除且一直存在于人类的意识之中”的观点。 【关键词】微信 语音消息 口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广电体制变化、媒体深度融合的市场环境下,广播媒体需打开全媒体、垂直化、多元化的运营格局,对经营领域进行细化、深挖,充分运用融媒传播矩阵,发挥广播作为主流媒体独特的声音优势与内容优势。本文基于对近年来广播市场态势的数据调研,分析“新广播”市场的发展特点与经营变革之策。 【关键词】 全媒体广播 “新广播”市场 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多年来,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智能化的飞速发展,融合传播在实践层面不断深入,呈现着不同的面向。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传播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试图通过对媒体融合研究和实践提供多元视角,以推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媒介融合 变革 路径 人端合一 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科技的发展和多种新媒介形式的不断涌
【摘要】受众研究是国际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国际传播的受众在结构、行为、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和差异性,与之相关的研究存在较多挑战和较大难度。随着新媒体发展和媒介环境改变,国际传播受众的整体特征、行为特点和内容需求等又呈现出新的情况,需要强化跟踪研究、系统分析,为精准、有效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国际传播 受众研究 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G229
【摘要】播客作为电子媒体时代的独特声音媒介产品,具有新媒介口语文化的特色。播客的伴随性、场景性、私人性的媒介引力与知识传播相碰撞,创造出了知识消费发展的新样态——知识型播客。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视角探讨了播客的媒介特性对其知识传播形式与内容样态的影响,试图了解播客里的知识“声”态。 【关键词】播客 知识传播 耳朵经济 媒介环境学 【中图分类号】G220 【文件标识码】A 加拿大媒
【摘要】中国网络广播剧从2000年左右初创,到如今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丰富的文化现象,本研究关注网络广播剧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变迁。随着网络广播剧商业化的不断成熟,其从亚文化走向流行文化,并与主流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本研究通过对网络广播剧发展历程的追溯以及对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分析与亚文化群体的考察,提出网络广播剧其实质是属于青年群体的声音文化;其鲜明的风格表达了年轻人对声音的审美追求,形成了
2022年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持续推动“思想+艺术 +技术”创新融合,深化“5G+4K/8K+AI”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之路上蹄疾步稳,一季度,总台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创新成果丰硕。 一、总台一季度收视份额强势走高,同比涨幅达15% CSM(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全国网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总台整体收视份额30.87%,强势走高,同比涨幅
【摘要】本文结合近两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大主题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实践,以广播剧《大凉山》、融媒体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长篇连播《悬崖村》等节目为例,分析广播文艺节目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融合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广播文艺 音频节目 重大主题宣传 融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文艺工作,多次强
【摘要】春晚是全球华人的新春盛会,也是电视节目融合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以融合表达呈现时代变迁,以智能技术赋能艺术创新,打造了一场集时代感、科技感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春文化盛宴。本文结合2022年总台春晚的内容创作和传播实践,从时代共振、科技共情、艺术共鸣三重维度剖析春晚的融合创新特色。 【关键词】总台春晚 融合传播 新媒体 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G222
【摘要】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新闻宣传中,持续推动内容表达创新、融合传播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在“年轻态”和“网络化”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爆款”频出,圈粉了一大批青年受众。主题新闻宣传全面实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端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主题宣传 新闻宣传 创新 年轻态 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
【摘要】视听文艺节目如何制作出具有时代意义、反映时代心声的精品力作是广电文艺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对视听文艺节目在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故事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广播文艺 精品节目 新时代 主旋律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希
【摘要】媒体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创新赋能冬奥集成报道,成就了北京冬奥会立体传播的精彩、非凡、卓越。本文以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为例,分析科技创新对立体传播的影响,并为今后重大赛事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北京冬奥 科技创新 立体传播 启示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被誉为史上最具科技驱动力的2022北京冬奥会在赛事转播和报道方
【摘要】企业报道是经济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通常存在专业有余而广泛性欠缺的问题,导致传播效果不佳。在全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广播与上海市国资委联合策划执行了经济新闻报道“上海国企直播间”,以沉浸式的探访方式对9家企业的改革路径进行报道,并运用音频、视频及图文内容的表现形式在广播频率及新媒体端获得不俗的传播效果。本文认为,该项目为企业报道提供了新思路:在专业的素材中寻找到能够让
【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畔的古都洛阳承载了千年黄河故事,有着丰富的历史文脉,洛阳广播电视台立足本地区实际,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多渠道、多平台讲好黄河故事。 【关键词】市级媒体 黄河故事 地方实践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近年来,洛阳广播电视台运用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顺应时代、服务民生、助推地方持续发展的务实之举。近年来,不少地方借助县级融媒体的传播力塑造自身形象、打造地方文化特色,进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融合传播环境下,融媒体更是展示地方形象、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彰显地方魅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融媒体中心为例,探讨在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县级融媒体如何突破传播困境,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顺势而为宣传本地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