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物”本意为身外之物,至明代引申为雅致入品的闲适玩好之事,晚明文人阶层对于此道之痴迷与研究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长物”审美思想依托于物质,令审美对象与日常生活、审美追求与人性欲望趋于融汇。研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采用三层级编码方法,厘清并定义了晚明长物美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多重向度。“役物载道”是以“长物”为审美对象,由具体引发抽象,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的思想活动,是从审美思想的角
摘 要:伽达默尔继承前人优秀的诠释学理论并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诠释学看法,他不仅提出“理解是被理解东西的存在”这一重要观点,而且在阐释理解内涵和发生过程以及其作用上具有深刻的认识。他通过把哲学诠释学体系化以此揭示了科学之外的种种经验方式的合理性和真理性。 关键词:伽达默尔;理解;诠释学;语言;存在 伽达默尔对诠释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哲学精神和人生实践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对话和理解如何可能是此
摘 要:加拿大艺术家和学者索菲安·奥德里从计算机程序设计、当代艺术与美学等多维学科实践出发,提出机器学习的实验性质更接近于艺术探索,而不是脆弱的符号AI逻辑,构建起人工智能时代独特的美学思考与批判性维度,他的“自适应美学”和“元艺术家功能”等概念对我们反思后人类美学具有启发价值。 关键词:索菲安·奥德里;人工智能;美学;批判性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摘 要:“山水”一词在六朝山水研究中兼具诗学与美学意义,两晋山水诗虽然尚未形成体制,但诗中的山水书写已初具空间审美规模,在玄学的背景下,其空间审美在有无、内外、远近等理论范畴中呈现一些区别,金谷诗和兰亭诗集中地表现了这些区别,在两晋山水中具有空间审美的范式意义。以金谷诗为代表的山水空间,倡导诗情,注重对“有”的物质把握,空间转向由内而外,由个体汇入群体,以获得物性的空间体验;以兰亭诗为代表的山水
摘 要:在《资本论》1863—1865年手稿中,从工艺学的视角出发,马克思深刻透视了一种在物质生产的实践构序转换中发生的劳动能力的现实抽象(劳动能力的片面化)。基于这一透视,索恩-雷特尔所界划的外在于物质生产实践的现实抽象运动的片面性得以暴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绝对基础、劳动对资本实际上的从属背后的秘密在马克思《资本论》雏形中的“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之中得以充分显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所指
摘 要:“别材”“别趣”说的提出不仅为诗歌创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还蕴含着诗学的审美特征。但是关于“别材”与“别趣”的内涵学界众说纷纭,不同的内涵对于把握严羽的论诗主张有着差异。因此,文章对“别材”与“别趣”的内涵从严羽对江西诗派的批评和“兴趣”说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确立了“别材”之“材”是指“材料”,而“别趣”之“趣”是指“特殊的艺术旨趣和趣味”的内涵。基于两者的内涵,从“气象”和“活句”两个
摘 要: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最为重要的理论来源。他尤其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他对城镇化建设中“乡愁”的强调,启发了我们对“乡愁美学”的建构,“乡愁美学”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立足于中国当下文化语境及中华美学传统,具有深刻的中西方哲学内涵,可以改变当代美学西方话语的主导下中国传统文论失语的现状,“日常生活审美化”“人诗意
摘 要:20世纪“理论”的爆炸式增长对于文学理论造成了较大冲击。在“理论”的声音之下,文本性从文本走向世界被推而广之,而文学文本的作者却面临被驱逐、意义面临荒芜的境地,阅读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后理论”对此开启了反思,其代表人物卡宁汉以人类在文本中的回归试图挽救这一局面,肯定作者以及读者的个体化感受经验来重新构建文本的地位,卡宁汉所提出的“接触性阅读”便是在“后理论”视域下对于阅读的再研究。
摘 要:以女性为主体的CP粉丝群体借消费主义之东风,在媒介赋权的庇佑下,成为网络文艺生态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CP文化借助网络媒介,在媒介消费奇观化的生产模式下,CP粉们凝视爱情、生产爱情、消费爱情。从网络虚拟社区到现实生活,他们实现了个体身份认同、集体组织认同与互动仪式链的建构,在各种文化实践中完成了虚拟身份的现实确认,构建了一个女性凝视下的纯爱桃花源。CP粉们消费狂欢的背后是一种对性别叙事
摘 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差异大、高龄化趋势凸显等特征,给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和社会福利保障带来新的挑战。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占比攀升,城乡养老差距大,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人口排名省内第一。基于POI的郑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和利用效率分析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范围,充分利用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的POI(Point of Inte
摘 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自开园以来就以沉浸式体验著称。如何在众多文旅项目中脱颖而出?“只需五分钟就可沉浸其中”的秘诀是什么?以德勒兹《千高原》一书章节排布的“根茎思维”为切入点,发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戏剧、建筑布局与其有多重契合点。本文结合“根茎思维”的相关理论从游牧空间、触感空间、结晶空间三方面阐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美学空间建构和沉浸感产生的逻辑。沉浸感的生成不仅注重当时的现
摘 要:影像视觉叙事作为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适应于数字媒体生产与传播环境,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内容的连接性、传播的辐射性等特征,适合作为美育的载体。文章基于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宗旨,结合技术发展的趋势,界定影像视觉叙事的概念,依据影像视觉叙事的特征,梳理其美育价值,并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基于影像视觉叙事的学校美育实践路径。 关键词:影像视觉叙事;学校美育;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
摘 要:清新学风是高校的灵魂所在,是大学生精神面貌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本文立足地方高校,探究红色美育促进清新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将红色经典、人物精神与艺术实践结合,促进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遵循清廉文化与自律意识,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地方高校的清新学风建设。 关键词:地方高校;红色美育;清新学风;实践育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重点课题“
摘 要:动物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组成应该被充分重视和不断挖掘。好的富有美感的动物园能有效给予人们审美的和教育的体验,但目前我国动物园现状仍停留在传统的落后的动物园状态中。而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创新性实现了审美和教育地完美融合,在动物园的建造和经营中给我们一些建设和发展启示。它在建园设计、动物保护、活动开展、教育公众等方面都使人在审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关于动物、生命、实践、美学、环境等教育,一
摘 要:《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是蒋孔阳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蒋孔阳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成功地确立了他的实践美学论思想及人本主义的美学观点。蒋孔阳先生为中国艺术精神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他坚定认为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创造性实践的产物这一美论思想打下坚实的唯物论基础。 关键词: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比
摘 要:艺术的原真性主要有两个维度的定义:就“一件”的物质上的艺术品,艺术的原真性指的是艺术品制作历史的唯一;就“一次”的表演艺术,艺术的原真性强调表演与欣赏的即时即地,指的是表演事件的唯一。而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艺术的原真性不断遭到破坏。但对原真性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古德曼与格罗伊斯分别从制作历史与艺术接受的角度对原真性的内涵做出进一步扩充。复制技术时代,艺术原真性的恢复正在于打破一成不变的原
摘 要:自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始,大量领土沦陷,战争带来的瘟疫、饥饿席卷全国,长久以来人民与土地的联结纽带被切断。中国社会底层大众的逻辑是解决饥饿问题,饥饿问题已不仅是肉身层面的食不果腹,更是精神层面的匮乏与萎靡。因此,消除饥饿问题是蕴含着民族自立自强与反侵略斗争的时代命题。受共产主义思想与欧洲木刻版画的影响,国统区内的进步画家表现饥饿的身体对腐朽社会矛盾的揭露与讽刺;面对首要存在的饥饿问题,解
摘 要:邓石如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毅然扛起了复古碑学的大旗,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引领着时代的潮流。本文结合其生平及游历,对他的书法、篆刻做简要分析,揭示其艺术成就与独特魅力。在书法领域,他是以篆隶为基,四体兼擅;篆刻方面则是以书入印,因其特殊的经历,形成了其特有的庶民逸风。邓石如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在于他对书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为后世学习者提供了很
摘 要:米开朗基罗在16世纪50年代创作了“哀悼基督(pietà)”系列作品:“Rondanini”“Palestrina Pietà”“The Deposition (The Florentine Pietà)”,将它们与1498年的《哀悼基督》和16世纪部分初期的部分雕塑作品进行比较,尝试分析米开朗基罗16世纪中期与初期雕塑作品风格变化,比较两个时间段的作品风格特征,并探讨“样式主义”时期的
摘 要:扇面画是中国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出现了两个高峰期:一是宋代团扇画,二是明清折扇画。居巢的画作绝大部分是折扇形、团扇形、册页之类的小幅形制,其中包含许多罕世精品之作,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承载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居巢扇面花鸟画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包括:写生自然、形神关系、情感表达等关键元素,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独特地位。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居巢在传统花鸟画领域的
摘 要:《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经典行书作品之一,有“天下第五行书”的美誉,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称得上是一件极有影响力的书法作品。本文通过对《韭花帖》笔法、章法与意趣的分析,来阐述《韭花帖》的历史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韭花帖;笔法;章法;意趣;影响 一、《韭花帖》概述以及取法渊源 (一)《韭花帖》概述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一件经典行书书帖,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
摘 要:梁楷因其人物画被人们所熟知,他的《泼墨仙人图》更是学习写意人物画绕不开的作品,他也由于其独特的写意人物画风格而在当时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而在他众多作品中,《八高僧故事图》是他个人人物画风格发展中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这幅画特殊的构图、饱含诗意与禅意的画面以及丰富的用线对梁楷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分析这幅画,总结出梁楷个人人物画风格在这一时期截景式的构图、“
摘 要:《左传》祥瑞灾异观的产生是由阴阳五行是否和谐而引起的。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春秋时人将祥瑞灾异的出现和消散与君主的政治活动相联系。《左传》祥瑞灾异观显示了春秋时代巫术宗教思维与理性思维交杂并存的思维特征。《左传》祥瑞灾异观深刻影响着礼乐文化的重建和发展,蕴含“中和之气”的雅乐,就是祥瑞灾异思想驱使的结果。此外,周代礼乐在制度建设和礼器的制作等方面也深受祥瑞灾异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左传
摘 要:顾瑛的玉山雅集,不仅是元末战乱下文人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了明清文人追溯怀念的艺术神话。作为元末社会的时代产物,玉山雅集在“精神性”与“在地性”两方面体现出了元末文人对东晋陶渊明桃源思想的继承与突破,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理想、价值追求和人格精神。 关键词:顾瑛;玉山雅集;桃源思想 元末战乱不断,各地起义频发。社会环境和生活境遇的改变使元朝文人很少能如前朝文人那般以仕途为前程追求,安坐书斋去细
摘 要: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充实了叙事技法,还为读者建构了极具美感的想象空间,启示当前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追溯象喻源流,从象喻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毛宗岗所使用的象喻类型,挖掘其中的自然万象与文学世界间的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败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以反腐扫黑为题材的电视剧在荧屏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反腐、扫黑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神话”,呈现类型化的创作趋势,有着相似的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方式与社会功能,同时也呈现出类型自觉演进的趋势;在文化表征上,反腐扫黑题材电视剧表征出微观权力的规训逻辑,观众在获得快感的同时也接受了规训,同样这种规训也体现在对于“他者”的规训中。青年亚文化群体通
摘 要:十七年时期,凭借政治上意识形态色彩的相似与创作主旨的契合,南斯拉夫电影与同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下的引进片一样,以文化外交的名义通过国家层面上举办的电影周、电影放映活动而引进到中国。但南斯拉夫电影在中国真正的传播高潮期源于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公映。通过剖析影片的生成机制与国人观影心理、时代生态背景等要素的关系可解读其现象产生的动机与奥秘。 关键词:南斯拉夫电影;反特片;十七年电影
摘 要: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VLOG作为一种被新兴技术支持的传播方式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被大众不断创新、解读的过程。在2018年由于明星效应,VLOG在国内获得大面积的关注,这也使得VLOG的发展逐步进入正轨,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和角色的创作者参与其中。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交流交往模式,使“对话”有了新的形式。同期VLOG作为视觉文化转向下的产物也逐渐被学者附加关于文化研究的意义,伴随着身体美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钟惦棐先生提出“西部电影”这一概念以来,数代西部电影人以所处地缘空间为文化原点,极具创作热忱,去陈就新,并在电影工业美学氛围浓重的当下语境之中继续开展着类型化书写的大胆探索。因此,从影像、视角以及价值三个方面具体讨论西部公路片《拨浪鼓咚咚响》,总结当代西部电影人们创新性探索所呈现的部分特点。探讨消费文化、网络文化等新兴质素如何被逐渐引入新西部电影之中,成为类型化书写的大
摘 要:新世纪初期,万玛才旦以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敲开了藏地人文的神秘之门,并在之后的创作中,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万玛才旦式”独特的美学风格。自此,广袤神圣的地理空间不再是关于藏地电影的唯一想象,而是力求透过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表征,呈现出最本真的民族精神文化意蕴。万玛才旦以内视化视角讲述藏族普通群众的日常故事,从琐碎生活中窥见生命的哲理寓言,完成了藏地文化的“祛魅化”与藏地精神的“褪旧化”表达。
摘 要:藏族导演万玛才旦以其作者性的本色式写作游走于小说与电影这两种媒介之间。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爬梳其媒介转向进程中的文化认同与“异质”解构,万玛才旦携带的天然跨域性身份与丰盈的影像文本群落,不断对藏汉文化的互动交融进行内视角建构以及媒介的合力书写。以全球化语境再度审视藏地影像,借由藏地文化世俗演绎的有效续接、媒介转向中藏地空间的影像化延展,万玛才旦试图间接实现在地性与全球性的关系平衡,进一步
摘 要:昆汀·塔伦蒂诺是美国独立电影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其电影作品呈现出不同话语与权力的交锋。昆汀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暴力美学、多线叙事等剧作特征彰显出福柯理论中的话语规训、历史重构与生存美学。昆汀的电影充分表明,权力话语在种族、性别、秩序、历史等不同权力场中都对人实施了多重规训。 关键词:昆汀·塔伦蒂诺;福柯;生存美学;话语规训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作为享誉全
摘 要:《年会不能停!》作为2023年终的国产喜剧电影,有着出色的票房表现和观影口碑。影片既体现了国产喜剧电影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又兼备当下时代底色。在影片中存在多对错位与归位的关系:在人物身份的建构上,“错位”体现在主人公被“错误”调任后的社会身份表达上,“归位”则指,在最终的异化过程中,主人公完成了对自身主体身份的认知与追寻;在喜剧话语的生成中,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商品,影片中的情节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