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早在中华文明之始,便已进入先民的认知视野。 出土的史前陶器中,瓶、瓮、盆是最常见的水器。器身也常能见到水波纹、蒲纹、蛙纹等纹饰,它们既取象于水,又透露出与繁殖、生死相关的抽象意味。 无疑,水作为文化符号,早已与其物质实用性相伴共生。接下来的数千年,水更是全方位渗入中国文化的根茎叶脉,滋养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水性”。 不忘本始的“明水” 先秦时代,祭祀是向神灵
我一开始接触到的最早的有关水的文字,是《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虽然没有写到“水”字,但故事就发生在水边、水中。放眼望去,清水微波。 孔子编辑《诗》(《诗》被称为《诗经》,是西汉时候的事),分《风》《雅》《颂》。为什么把《风》放在最前面,又为什么把《关雎》放在《风》的最前面——也就是说,《诗经》的开篇,为什么是《关雎》? 哪个放第一,一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洪波浩渺太湖间,梦想江南水乡间。”无锡,一座温婉灵动如水的城市,依傍太湖之畔,高楼矗立之中又点缀着白墙黑瓦,彰显着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与碰撞。而我心中对其文化底蕴的依恋,是这座城赋予我的永恒的羁绊。 清风徐徐,涟漪微动。独自徜徉于太湖旖旎风景,湖面滑如琉璃,我张开双臂,让自己全身心地融进温润的湖风中。在我心中,以“风雅”和“内敛”为核心的“太湖文化”,如同一匹薄如蝉翼的绸缎,丝丝缕缕联结着锡城与民
运河弯弯流淌,千年运河悠悠,船来船往,从北国到江南,这条绵延千里的文化长河,滋养着两岸的城市与人民,记录了无数历史的沉浮。她,便是京杭大运河,万般皆风情。 水运·天时·河通百业兴 春秋时期,她仅是道水渠,名为邗沟。后来,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华夏民族的祖先们充分发挥了智慧,开山疏浚,沟通水系,将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等诸多水系连接起来,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以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中,学生常常无法把握人物的精神特质,很难将人物的精神展现得恰到好处。那么,应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呢? 首先,聚焦特质,淬炼精神。写作中,要抓住人物在特定身份下的外在特质,从而淬炼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如《说和做》中,作者聚焦闻一多不同的特质,从而提炼出人物精神。 其次,添加物象,彰显精神。物象的特点中常暗含人物精神。如《回忆鲁迅先生》中,“纸包”这一物象就凸显了先生的认真严谨,让先
《礼记》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日新文学社取名于此,寓意社员们每天勤奋努力地汲取知识,每天都在进步。文学社旨在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培养、发展和提升社员们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社刊《日新》是社员们练笔和展示才华的园地,他们在此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文学社还通过采风、笔会、朗诵、沙龙等文学活动,帮助社员们拓宽视野。 校长寄语 愿同学们在阅读和写作
正值中秋佳节,一大早天还没大亮,我就起床了。本以为今年中秋又可以赏到那一轮圆月,然而,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打破了我的幻想。 下着雨,路上又堵车,这烦闷的旅途把我的热情一点一点磨光了。然而,下了车以后,我看着周围熟悉的景物和街坊邻居洋溢着快乐的笑脸,感觉空气中都飘荡着幸福,连打在脸上的雨点仿佛都在跳着雀跃的舞蹈。 推开家门,氤氲的热气裹着饭菜的香味飘了出来,模糊了爷爷奶奶忙碌的背影。藕片、螃蟹、水
风吹麦浪,阵阵金黄,感动之情盈满于怀。六月,阵阵热风带着喜悦,叩响了丰收的大门,传来了希望的讯息。它夹杂着沉闷的热浪和麦粒的醇香,在金黄的田野里掀起滚滚麦浪;在浩瀚的黄土地上,描绘出波澜壮阔的画卷。 我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绕、自由自在的田野上。望向自家麦田,总能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我爷爷。每当阵阵麦浪掠过,我总怕它们吞噬了那个小小的身影。好在每当我寻找时,他总是在原处,遥遥地向我招手。只见他
我从漫天的细雨中走过,经过这僻静的小巷,感到几分寒意,蓦然发现,绿树下有一家不起眼的馄饨店。简朴的门留出一道缝隙。推门而入,橙黄的灯光打碎了漆黑的夜,我不禁感到几分暖意。 店主是位老妇人,十分热情。 “老板,来份馄饨!”我话音刚落,老妇人便笑着答应下来。木案上,一双长有老茧的手在翩跹飞舞。她聚气凝神,一手托着薄如蝉翼的面皮,一手舀着馅,一捏,一攥,一握,一个白白胖胖的馄饨便好了,如行云流水般流
垂髫之年,初识《论语》。如今,再读《论语》,读其书,亦读书中人。 小时懵懂,喜欢《论语》的原因或许是其中多短句,简单好记。依稀记得读“求之与?抑与之与?”,囫囵吞枣,不甚明白;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孔子竟连用四个“知”字,如同绕口令而失笑;读“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情不自禁咬牙攥拳提气……“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便是《论语》最初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再大些,每当大家抱怨文言作
偶然,我随母亲去银行办理业务,才发现自己生活的小城竟然还有这等好去处——本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商业银行,可在等待区竟然有一个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并且这图书馆的布置毫不马虎,胡桃木的书桌搭配软包的椅子,柔和的灯光照射在书架上,再加上优美的钢琴曲在耳边萦绕,免费茶水的清香在鼻尖蔓延,不免让人醉心于此。 这次遇见,便再也没能将我与它分开。 此后,我常常不自觉地来到这里,闻书香浓郁,读人生百态。在书中,我或
饺子形似耳朵,小巧可爱。在我的老家,每逢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然而,我却是一个不会包饺子的人。 又到了大年初一,家里的门上贴着对联;屋檐下挂着红通通的灯笼,远远望去,好像硕大的苹果挂在枝头。厨房里,妈妈正拿着菜刀奋力地剁着菜,外婆则娴熟地揉着面团。在擀面杖的助力下,面团在外婆的巧手中变成一张又一张圆圆的饺子皮。看着这个情形,我就知道,又要包饺子了。 弟弟妹妹们嘻嘻哈哈地拥进厨房,吵着要
名师点评 黄进风,江苏省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苏州高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苏州高新区少年文学院院长,苏州高新区学科带头人。 时间不语,岁月有痕。面对过去,我们好像总会有新的发现和思考。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写读《论语》的体悟,小作者在文中说:小时,“喜欢《论语》的原因或许是其中多短句,简单好记”;再大些,“每当大家抱怨文言作品晦涩难懂时,我却感觉格外亲切”;后来,“我终于慢慢理解了《论语》简洁
图形是数学世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一、融贯学习——让知识生长起来 本章开篇,我们迎来了两条直线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关于“平行”的体验,我们最早是在小学三年级接触平行四边形时得到的。在小学四年级,我们正式接触了“平行”的概念,通过寻找、观察、发现,感受了平行线的特征。如今,七年级所学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
提到几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时,我们掌握一个几何模型,就可以解决很多与这个模型有关的问题,这也体现了数学的互通性。最近,我做了几道习题,发现平行线中就有这样的魔法。
在学习平行线相关性质时,我发现有一类题目经常出现。在平行线之间或者外部添加一个“拐点”,将这个点与两条平行线上的点连接,会出现很多角,这些角区别于我们所学的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但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潜在关系。因此,我想将这些关系整理下来,与大家分享。 类型1 已知,如图1,AB∥ED,求∠ABC、∠BCD、∠CDE 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该类型与上一篇文章《平行线中的魔法》的问题1是一样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品种之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情感。 青花瓷上的图案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一般以莲花图案为基础进行变式设计,象征纯洁和高贵、财富和荣誉,如图1—图3。 莲花图案以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为主,呈现对称之美,广泛应用于青花瓷的设计中。 现代瓷器更注重在传承青花瓷对称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添加了许多灵动的图案,如图4—图7。
同学们,平行线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折出平行线。下面,就让我们动手折一折吧! 用长方形纸片折平行线 如图1,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使长方形的两条长边重合,也就是使A、B 点以及两点所在的竖直线段重合,展开后你会发现,折痕与这个长方形的长边平行,如图2。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说明折出的折痕与这个
Reading You should try to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your neighbours, because you neverknow when you need their help. If they do something to make you sad or angry, it is better todiscuss it in a
每当我做作业时,妈妈就在一边看手机。等我写完作业,她却不允许我玩手机。我学习好累,我也需要放松呀! (圆圆) 你是懂得劳逸结合的孩子,希望学习之余可以放松。紧张学习后的放松有很多方式,你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探索。比如你可以带着妈妈围着小区跑跑步,拉着妈妈一起在楼下空地打几局羽毛球,或是邀请妈妈和自己下几盘五子棋,等等。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玩手机”这个娱乐方式里,说不定会收获更彻底的松弛感哦! 我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每一种需要都很重要,每一种需要都应该被尊重。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需要,并找到合理的渠道去满足,很多问题也会随之消失。 说说你的故事 小丘的家离学校比较近,于是就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走读。在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后,小丘感觉特别自在,关上自己的房门,拿起手机就开始不停地刷,一会儿看看视频,一会儿玩玩游戏,十分惬意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以唐朝为背景创作的国漫影片。安史之乱爆发数年,长安沦陷,节度使兼边塞诗人高适被困孤城。彼时,监军程元振前来调查其是否对李白徇私舞弊,两位诗人跌宕起伏的命运就此展开。高适与李白因田间误会相遇,后来成为朋友,互学相扑枪法。也正是因为李白当初教授他的相扑之道,高适顺利诱敌深入,大败吐蕃军。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厚积薄发,高适便是如此。两人起初年少轻狂,中途屡屡碰壁,最后流露出“轻舟已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