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宋代湖田窑影青瓷从初创到名扬天下,经历了一场华丽的嬗变。宋代湖田窑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普通瓷器、粗陶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四大类,应有尽有,品种之全是宋代诸窑所烧造之冠。影青瓷属于石灰釉,用瓷石和釉灰配成。湖田窑影青瓷把陶瓷的材料、造型和装饰有机结合,创造出实用美观的陶瓷佳品。 关键词:宋代;湖田窑;影青瓷;工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
摘 要: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见证了佛教在政治影响下的变迁。汉藏文化不断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极具时代特点的佛像样式。至晚清民国时期,佛造像已无任何框架束缚,仅单纯作为以求舒心的膜拜对象,尽管工艺难以比拟,但承载的精神内涵同样丰满。 关键词:佛教造像;汉藏融合;风格演变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02 清政府对于佛
摘 要:周村东岳庙始建年代无考。据碑记,东岳庙北宋元丰五年(1082)重修,与泽州冶底岱庙(北宋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属同时代建筑。金皇统三年(1143)、元至元十五年(1278)又修,迄元大德至正间再修,明洪武、宣德、嘉靖、正德间重修,清代时期也屡有修葺。现存建筑为宋—清不同时期。至千百年后的今天,历经时代变迁和风雨飘零的东岳庙仍巍峨矗立,成为周村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文章详细介绍了周村东岳庙
摘 要:文章首先从总体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三个方面对内蒙古古迹遗址数字化保护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充分、完整的系统设计,通过与平台用户、管理人员等沟通从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古迹遗址展示、古迹遗址检索、点云数据可视化、资料数据共享、古迹遗址资料分类管理、用户管理八大功能模块提出内蒙古古迹遗址数字化保护平台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古迹遗址;数字化保护平台;内蒙古 DOI:10.
摘 要:文章以“清光绪郑沅书七言绝句二首”匾为例,浅析颐和园内檐匾额修复方法,论述匾类文物修复的特殊性。 关键词:匾额;画心;修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05 颐和园作为晚清时期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听取政务及休养生息的重要场所之一,楼宇殿堂众多,其内部装饰性文物更是种类繁多,书画类文物便是其中一种。内檐装饰性书画类文物按形制可
摘 要:天津张湾古船是天津考古历史上首次科学考古发掘与发现的大运河沉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漕运史、水利史、交通史、船舶发展史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天津张湾古船的保护修复以考古资料为依据,严格遵循了古船修复的原则,按照古船营造方式较好地复原了古船的原始型线,完成了古船的整体修复。经修复复原后能体现出该古船的原始风貌。 关键词:张湾;古船;保护修复 DOI:10.20005/j.cnki.issn.1
摘 要: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藏品保管、陈列展示和以藏品为基础的社会教育。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是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做好藏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才能让藏品更好地被利用,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藏品的保护,特别是预防性保护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福建民俗博物馆第一次预防性保护项目的申报及施工情况,探讨如何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来申报预防性保护项目。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预防性保
摘 要:文章主要对炳灵寺研究所馆藏金属文物进行检测分析,按照可移动金属文物病害评估规程对文物的材质、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制订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这些检测分析手段为实施保护修复路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保护修复也有效地减缓了文物进一步劣化的趋势。 关键词:炳灵寺;铜鎏金佛像;分析;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08 2018年,
摘 要:文章梳理刘家营遗址的区位特征、出土文物情况、价值等内容,针对刘家营遗址面临的保护利用力度不足、历史因素破坏、城镇化建设潜在威胁等困境,提出加强保护利用协调性、完善遗址保障机制、遗址生态景观化等策略,以期探寻乡村型遗址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关键词:刘家营遗址;保护;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09 0 引言 我国文物资源
摘 要:文保建筑单位是历史人文的记录者,其本体就是特殊的文物展品。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统文物业态形成变革,“互联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及建筑行业的高新技术为新时代文保单位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借鉴方向。文章通过对北京中轴线上文保建筑展示现况统计,并分析其在旅游热潮下的开放困境,结合当下文博、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案例,尝试探索研究数字时代下“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展示的新途径
摘 要:长期以来,文物保存环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古迹是人类发展史上宝贵的遗产,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珍贵遗存。这些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无一不是无价之宝、惊世骇俗之作,然而文物环境的优劣与否关乎文物的寿命,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和谐的人为破坏让我国的文物面临极大的威胁。文章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阐述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并提出文物环境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
摘 要:近年来,众多学者已对文物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充分探讨,两者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已被证实。从文物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现状看,呈现出以文物为主题开展文物旅游的趋势。这一趋势是文物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结合的新模式,为了更好推动文物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章探讨文物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文物;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旅游;融合发展 DOI:10.20005/j.c
摘 要:保护和修复的理念自起源与发展之始,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提供保护行为演进、丰富的可能性,是强调创新性保护的目的。我国文物有自身的特殊性,古代传统保护中不乏富有创新性思想的成功案例,近代随着科技发展,我国文物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诸多创新。现从修复理论和我国文物保护的独特性两方面,重新思考保护与修复的意义,并研究当今我国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创新性。 关键词:文物;保护;创新性;修复理论 DOI:
摘 要:陕西是中国革命摇篮和延安精神发祥地,比起陕北,陕南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商洛是革命老区,包含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长征革命旧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重要文物。但与各地一样,由于地理位置、文物级别等限制,陕南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成果参差不齐,面临着不少困境,本文以商洛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田野调查情况为依据,浅谈商洛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摘 要:古代玉器历经繁荣与衰败的时代变迁,拥有历代文化的印记。五莲县博物馆珍藏了一系列玉器,包括玉钺、玉璜、玉琮和璇玑等,馆藏的玉器文物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形态各异,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文章将深入鉴赏五莲县博物馆的玉器文物,了解博物馆采取的文物保护策略和玉器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玉器;文物保护;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
摘 要:梳理当下国内主要的陈列展览评选征集活动情况,结合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展览“追随—奋斗者的故事”申报有关评选和征集活动的具体实际,分析此类工作主要内容和重点事项,总结有关工作启示。 关键词:陈列;展览;申报;启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16 0 引言 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摘 要: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日渐丰富与成熟,博物馆展陈手段与方式也正在逐渐由单一的文物静态展示、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张贴等方式向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字展陈方式运用、高新技术支持的多媒体动态展示手法转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作为博物馆的建设者们应该充分认清数字技术在未来博物馆展陈中运用的现实意义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数字技术;互动体验 DOI:10.20005/j.cnki.iss
摘 要:我国拥有众多博物馆,博物馆展示着历史、传播着历史。现如今博物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不仅是研究、收藏、保护文物的主体单位,更是一个向社会大众传播知识的教育平台。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作为有力且有效的知识传播方式,能结合不同的形式实现更有趣味性的知识传播。但是,部分博物馆社教活动趋于雷同,大量类似的社教活动不利于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感。文章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社教活动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博
摘 要:高校博物馆在科学普及、文化宣传与育人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讲解员在这些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文章尝试从高校博物馆讲解员的作用和角色定位角度切入,探讨高校博物馆讲解员的素养及养成途径。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讲解员;素养;养成途径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0 高校博物馆一般是依托所属高校(含综合性高校和专
摘 要: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活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博物馆展览,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文章详细探讨了博物馆展览中活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内涵及逻辑方法,并且以济南市博物馆“泉城清风—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为例,探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呈现的具体内容,以促进传统精神文化在博
摘 要:诸城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是为实现馆藏文物的有效保护、深化研究、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有必要及时对其开展全息记录及建档的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采用适宜的文物数字化技术,对这批珍贵文物的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记录和留存,尽可能满足推进相关文物的保护、研究、修复等工作的需要,从而突破馆舍局限,为活化文物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物;数字化;智慧管理;传播 DOI:10.20005/j.cnk
摘 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博物馆美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存在着互为依托、互相成就的辩证关系。当前应从美育空间设计、创意内容生产、数字媒体形式创设、馆校合作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着手,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美育功能,不断赓续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美育;中华美育精神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3 博物馆是面向全社会
摘 要:博物馆是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提升博物馆的活力,增强其对当代人的影响力,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莘县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梳理文博资源、阐释文物价值、创新展陈方式、观众互动体验、搞好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利用的改善措施,让观众了解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学习文博知识、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博事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设成了博物馆一项重要的工作。国内许多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都比较规范,管理也相对成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如何对待和管理大学生志愿者的问题尤为突出。文章将对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大学生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5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摘 要:随着“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博物馆的发展迈入了崭新的时代,2023年暑期南京地区各博物馆因馆施策,拓展讲解服务形式,丰富展览社教供给,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多措并举优化预约机制,统筹推进博物馆服务品质提升各项工作,提升了观众体验感和获得感。新时代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提升文物价值活化利用效率和水平,重视门户网站及新媒体矩阵建设,推进精准化服务和个性化学习,关注空间环境和多感知设计,发展
摘 要:在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特藏部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美育传递和资源共享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介绍图书馆特藏部发展美育工作的优势,论述图书馆特藏部如何利用特藏文献资源,在学校中开展美育工作,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认知力,推动美育工作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美育;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 DOI:10.20005/j.cnki.issn.1674-
摘 要:遗址是考古遗址博物馆诠释和展示的主体,京津冀地区考古遗址博物馆深挖遗址内涵,展示考古成果。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全方位展示遗址本体,使观众既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又能通过VR互动等新技术对遗址的前世今生有全面的了解。博物馆从“以藏品为中心”转为“以公众为中心”,首要功能从收藏研究转向教育服务。京津冀地区考古遗址博物馆设计研学体验时充分考虑公众对考古发掘工作的好奇心,开展多种形式的考古发掘体验及模
摘 要:在打造沉浸式展陈空间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邹城博物馆孟子馆为例,对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展陈中的应用及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博物馆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展陈活动提供了相关内容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传统文化主题场馆;场馆展陈;邹城博物馆孟子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9 传统文化主题
摘 要: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中国丝绸发展的溯源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我国各类以丝绸为主题的博物馆,对其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特点及定位进行梳理,探寻提升丝绸类博物馆影响力的方法和策略。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对国内丝绸类博物馆的定位、性质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丝绸类博物馆地区分布不均衡,民办博物馆占比很大,存在展示内容和形式同质化
摘 要:假门装饰题材由来已久,大同地区辽代壁画墓中使用了较多的假门装饰,其形制及位置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演变过程。随年代变化,假门装饰题材的内涵也发生了转变,早期的假门形制传承了晚唐以来的中原传统,是灵魂的出入口;晚期假门形制逐渐“本土化”,成为前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大同地区假门装饰题材还与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妇人启门图”有较大关联,对大同地区辽墓中假门装饰题材形式和内容的探究,对“妇人启门图
摘 要:古钱币作为古代文明的瑰宝,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广西浦北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古钱币在浦北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旨在探讨广西浦北县古钱币的文化特性与贸易功能,以期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文化的传承和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浦北县古钱币;文化特性;贸易功能 DOI:10.20005
摘 要:文以明清时期的梳妆文化为主题,探讨了其历史背景、发展演变和影响。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梳妆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对明清时期梳妆文化的历史、特点、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明清时期;梳妆文化;演变;影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33 梳妆文化,
摘 要: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出土的一些人面陶塑,虽数量不多,但独具特色。文章研究立足于山东地区后李文化时期的人面陶塑,着重对造型特征、雕塑技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山东地区;人面陶塑;制作工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34 陶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的遗址中就有陶猪、陶兽首、陶人面塑等的发
摘 要:近些年,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安徽西汉漆器收获颇丰,一批又一批保存较好的资料相继问世。品种涵盖生活用器、丧葬用器、乐器、车马兵器、杂器等,胎骨主要是木胎和夹纻胎,葫芦胎少量。成型工艺有镟制、夹纻、斫制、卷制、雕制、黏接等,漆色有朱、黑、银灰、黑褐、赭红、金黄、黑紫、红褐、灰绿、褐色。安徽出土的西汉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又相当耐用,是当时价值高昂的商品。它们的问世见证
摘 要:滇越铁路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在近百年的营运过程中,对云南的交通、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滇越铁路玉溪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探索对滇越铁路盘溪站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滇越铁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36 1 研究缘由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其不仅生动述说
摘 要:务川仡佬族丹砂开采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就掌握了丹砂开采和水银冶炼技术,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丹砂采冶活动,改变着土著先民的命运和生活品质,带来了濮人地区的社会变革。朱砂采冶活动从秦汉时期到近现代历经千年,形成了务川仡佬族丰富的丹砂文化现象。 关键词:务川;仡佬族;丹砂;朱砂采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
摘 要:辽代陶瓷较宋瓷来说相对落后,其胎大多比较粗糙,施釉也多不及底。辽代陶瓷中有一些特殊品种,如鸡冠壶、鸡腿坛、辽三彩等,说明辽代陶瓷器具备特殊的审美价值。辽代陶瓷的纹饰大多沿袭唐宋,不仅品种丰富,加工方法也较为多样。 关键词:辽代;陶瓷工艺特征;装饰艺术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38 以契丹人为主体的辽朝,曾长期与北宋王朝分
摘 要:宋代休闲体育文化是杭州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宋代休闲体育文化具有全民化、普及化、非对抗性、观赏性、可延续性、教育性等特色,通过与旅游、文创、教育等多方结合,将其与现代生活创新性地融合和推广,对杭州实施宋韵文化工程、打造休闲之都、塑造独属于杭州的文化品格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宋代;休闲体育;传承;推广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
摘 要:古石桥既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从宋元到明清时期,厦门地区建造了不少风格独特和工艺精湛的古石桥,成为彰显本地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近代以来,随着厦门城市的快速发展,古石桥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加强古石桥的保护和研究,挖掘古石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以及推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古石桥;现状;建筑特点;文化价值;保护
摘 要: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古称濩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21年3月至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阳城县博物馆对境内芦苇河流域进行了系统调查,重点对30多处新石器时代-商代遗址进行了勘查。此次调查采集陶片等遗物非常丰富,文化内涵复杂,时代跨度大,填补了该区域考古工作和认识上的空白。芦苇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调查收获对于完善沁河中游考古学文化谱系、考察该区域文明演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芦
摘 要:东港大洋河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早、数量多、面积大,其中有8处重点遗址被公布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址的年代、文化类型是研究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原始社会文化关系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大洋河东部;新石器遗址;文化类型;海侵;文化关系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42 1 东港大洋河东部地区地理
摘 要:2012年8月,南阳市拆迁办在南阳市建设东路新建住宅小区时,经文物钻探发现古代墓葬279座,报批后,由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处墓葬进行清理发掘,发掘了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墓葬269座,出土了一大批不同质地的文物,其中36号汉墓较为完整,出土各类文物10余件,且摆放位置明确,为研究南阳地区西汉墓葬和汉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南阳;砖室墓;西汉晚期 DOI:10.20005/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