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龙泉窑,因生产中心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而得名,以烧制大批量青瓷而闻名于世,窑火从五代晚期延续到明清,历经千年不衰。龙泉青瓷其产量之大,器型之丰富,为各窑口之翘楚,以民用的碗、盘、碟、瓶、炉等实用器为大宗,又精品迭出,既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审美取向,又充分体现了其在百姓生活中的物用思想。 关键词:龙泉青瓷;瓷器器型;民间用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
摘 要:桦树属于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其中白桦木质细致光滑,纹理顺直,树皮柔韧性强。我国北方居民有使用桦树、桦皮制作生产生活工具和构屋筑室的悠久传统。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掌握了成熟的桦树皮制作技艺。文章撷取鄂伦春民族博物馆收藏的7件桦皮文物,结合先民使用桦树、桦皮历史及鄂伦春族制作桦皮制品工艺进行赏析,将这些质朴的文物展现在大家眼前。 关键词:桦树;桦皮文化;鄂伦春族;纹饰 DO
摘 要:文章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福善王庙门楼装饰的图像资料,结合相关基础史料,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解析其装饰纹样的符号信息与雕刻技艺,并从文化内涵、装饰艺术的角度解析出泰宁福善王庙门楼建筑背后所隐藏的“礼制”与“世俗”信息,以期为民间信仰与建筑联结的深入探寻提供参考。 关键词:福善王庙;门楼;装饰;礼制;世俗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
摘 要:晋祠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筑遗址。晋祠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晋祠关帝庙规模较大,内部保存有以关羽一生事迹为主题的珍贵壁画。文章概述了关帝庙壁画的创作时间、内容和画家等情况,对壁画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赏析,指出壁画采用内容丰富的连环画手法,造型细致传神,色彩明快自然,其中的建筑形制与场景布局反映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充分展现了晋祠关帝庙壁画
摘 要:文章通过对唐代戏曲发展过程以及昭陵壁画墓出土给使图进行探讨,让读者进一步认识唐游击将军穆泰墓滑稽戏俑的人物形象更接近于宦官。宦官这一产生于封建制度下的特殊群体,在古代社会往往被贴上“丑”的标签。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一个国家或政权的兴衰存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唐;穆泰;滑稽戏;形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
摘 要:张纯熙墓志系1995年出土于正定县恒山西路农村信用社工地,现藏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该墓志详细记录了清代廉吏正定人张纯熙自清顺治四年(1647)至康熙十一年(1672)26年间躬身勤政、洁清自矢的为官经历。补充和完善了《大清一统志》《正定县志》《海康县志》中的相关记载。加之志文系正定梁氏望族代表人物梁清标书丹之作,愈发增添了其文化艺术价值。 关键词:清代;梁清标;张纯熙;墓志;考释 DO
摘 要:1887年,船政大臣裴荫森奉光绪皇帝谕旨,颁发五品军功功牌给为造船做出突出贡献的船政艺徒刘栋臣。文章通过对功牌的解读,阐述船政学堂科学的培养模式、学生们的工匠精神、福建船政对人才重视和肯定以及福建船政在培养近代人才队伍、舰船制造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重视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完成;职业教育;精神遗产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
摘 要: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亳州先后发现10余座曹操宗族墓,清理出刻字墓砖近600块,其内容涉及众多曹操宗族成员。文章通过对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部分砖铭进行研究,探讨曹操宗族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如何对曹操宗族墓群的价值进行挖掘、提升和利用,对亳州“曹操故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亳州;曹操;宗族;墓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
摘 要:江西省博物馆为实施馆藏二级青铜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从馆藏青铜器中筛选出40件(套)已残破、锈蚀的新干大洋洲出土商代青铜器,通过对其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分析,统计文物病害情况,对病害情况进行分类,摸清文物病害情况,为今后馆藏青铜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江西省博物馆;青铜器;病害状况;调查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
摘 要:文章结合山阳县文物资源的历史内涵、分布特点、价值特征、国土空间特性以及区位特点,总结山阳文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山阳县文物保护总体格局,围绕格局制定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阳文物所面临的问题,并为山阳县进一步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利用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文物事业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思路。 关键词:山阳县;文物保护利用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春秋亓鼎的修复过程,探讨其上的铭文和纹饰所蕴含的历史属性。这一修复过程的探索,不仅具有技艺价值,还对我们认识历史、传承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青铜器;亓鼎;文物修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11 本文介绍的春秋亓鼎是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其铭文和纹饰记录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向人们展示了一
摘 要:新时代下,作为社会公益性教育和文化传播机构,博物馆应与时俱进,充分挖掘贯穿那个资源和一切有利条件,积极探索自身社会教育功能的创新性完善方法,思考如何多渠道、多角度、多举措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价值。文章以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博物馆以往在开展社会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创新性完善实践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创新;实践 DOI:10.20005/
摘 要:展览策划是博物馆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展品、展线、空间以及其他展品的合理布置,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展览,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得到审美、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提升和熏陶,是展览策划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从阐述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概况入手,分析博物馆展览策划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并以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为例,深入探讨其展览策划的规范与创意实践路径,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引入竞争机制、鼓
摘 要:博物馆在人们心中一直是艰深晦涩、古朽奥旨的高端学术殿堂。传承的海量精粹文化长期处于高处不胜寒,难以同步内化的尴尬境地,怎样打破这种博物馆宣传营销瓶颈,彻底推开博物馆在人们心中那扇沉重的文化大门是我们博物馆人不断探索和终生奋斗的目标。我们应始终贯彻“观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为精神原则,准确定位博物馆文化与各年龄阶段博物馆观众兴趣的交汇点,从展陈设计理念上、展览模式手段上、文物通俗解说的新媒
摘 要:文章深入探讨了博物馆领域中文物数字化的发展现状、传播模式及其未来趋势;回顾了文物数字化的历史背景,强调了技术发展为文物保护与展示带来的新机遇;分析了博物馆媒介属性在数字化过程中的转变,重点讨论了“云展览”和虚实空间融合在文物传播中的作用;分析了数字空间无限延伸和虚实融合的传播模式,并比较了国内外在文物数字化实践上的差异与共性。 关键词:文物数字化;博物馆;“云展览”;虚实融合;技术创新
摘 要:为了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联合社堂中心学校成立文博班作为试点,为学生开设传统文化类实践课程。课程以“探索古人的生活”为主题,从古人的居住、古人的饮食、古人的服饰、古人的娱乐、古人的交流等五个方面,设计与主题相匹配的手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实践力以及创造力,这一实践活动将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
摘 要:文章基于肇庆市高要区博物馆的实例,对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肇庆市高要区博物馆的空间布局设计、展品展示及观众需求等因素,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空间、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观众体验等关键设计策略;旨在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博物馆在地方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综合性博物馆;陈列设计;肇庆市高要区博物馆;改进策略 DOI:
摘 要:宣传工作作为博物馆的三大职能之一,是博物馆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宣传工作是根据社会需求运用博物馆的文物藏品、陈列展览和其他社会资源,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艺术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方面的线上和线下服务。文章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实践为例,总结博物馆运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宣传推广的经验,分析新媒体平台中短视频的制作和应用,以此总结当前宣传工作中存
摘 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新时代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展示的窗口,承担着文物保管研究与展示利用的重要使命。博物馆是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传播的阵地,如今基层博物馆的发展在新时代建设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镇巴县博物馆为例,旨在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分析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基层博物馆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基层博物馆;革命文化 DOI:10.20005/j.
摘 要:教育功能是红色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作为传承红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场所,红色博物馆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创新设计、数字技术应用和与学校的深度合作,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将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为儿童的全方面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分龄;创新;馆校合作共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
摘 要:博物馆是传播文化、艺术、历史的重要场所,也是提升大众审美、教育启迪民众的文化艺术空间。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普及,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途径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博物馆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创新博物馆传播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新的传播路径和展示方式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迅速适应新媒体时代大众的生活方式。文章将从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创新特征、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摘 要:作为传承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社会性机构,博物馆保存着大量不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宝贵文物,这些文物是了解国家与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博物馆肩负着保护文物的重任,要积极推动文化职能的实现,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传播文化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了解历史。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基于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把握发展的趋势,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革新博物馆的传统运作模式尤为重要。文章以德州市苏禄王墓博物馆为案例展开研
摘 要:博物馆是具有教育和社会化功能的隐性教育资源,也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沃土良田和关键抓手。博物馆中的大学生志愿者是高校青年的佼佼者和领头人,更是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上的践行者。将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执行主体,创新研发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实践形式,助力博物馆高校双场域的思政教育适应提升。文章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服饰文化相关展品的讲解为着力点,将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高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首先分析了中小博物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经费、设施建设、人员结构、组织管理四个方面,然后以什邡市博物馆为例,从硬件升级、考古研究、创新机制、免费开放、社教工作、临时展览、文物活用、文化交流、科技赋能九个层面,详细阐述了博物馆的发展新路径。希望通过研究,帮助中小博物馆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发展现状;新路
摘 要:工业藏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工厂、工人、时代背景、构造设计等各种关联赋予了它们丰富的价值内涵。大型工业藏品往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承担着重大的生产使命,且往往体量较大,是工业博物馆馆藏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对大型工业藏品进行合理规范收藏和科学保护的同时,最大程度挖掘出藏品的价值并加以利用,已成为当前工业博物馆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对大型工业藏品的征集与研究两个环节分别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
摘 要:为了探究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文章从公众参与和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博物馆教育功能演变、公众参与机制及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发现,博物馆通过展览教育、互动体验和数字媒介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促进了知识传递和文化理解。同时,通过提升公众参与度和实施定制化的文化传播计划,增强了社会教育的影响力。案例研究表明,成功的博物馆不仅重视观众的教育体验,而且在品牌建设和博物馆运营
摘 要: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力度不断加大,诸多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文创产品与大众不断牵连。将地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中,能更好地实现博物馆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能使博物馆的馆藏文化资源得以有效地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需要融合地域文化要素和文化脉络。利用好文创产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AR技术的兴起,博物馆展示方式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AR技术能显著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感,丰富文物展示形式,提升展览的灵活性。在具体实践中,博物馆需遵循以观众体验为中心、以内容真实性为基础、以技术适配性为考量、以创新互动为目标的原则。文章以此为基础,提出AR技术在博物馆数字化交互展示中的设计策略:一是以观众参与为轴,通过技术支持提升互动体验的丰富性和参与度;二是
摘 要:对于文旅产业来说,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发掘出来的人文底蕴、哲学思想、文化遗产能够作为文旅产业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和旅游观光资源,对于促进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新时代博物馆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路径方向、深度挖掘特色文化、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推动文物活化利用,通过自身发展创新来引领文旅产业人文性与商业性协调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旅产业;发
摘 要:水泉堡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境内,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堡。关于其历史来源,由于时间久远,现今存在众多不同的说法。文章从历史文献入手,结合当地历史传说及出土文物,试图梳理出这一城堡的历史脉络。在国家加大古村落保护的当下,研究水泉堡的历史兴替,可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丝路;水泉堡;沿革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
摘 要: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是贵州省省内面积最大的国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建筑恢宏别致,获2021年鲁班奖。馆藏包括梁氏关岭鱼龙、邓氏贵州鱼龙、蔡胡氏典型鱼龙正模标本、中国始喙龟等或全球唯一或定义物种的稀世珍宝。四个常设展厅邀请观众一同见证地球史中的生命演化、地质地貌的鬼斧神工、黔贵大地的宝矿富藏、本地历史的奋进史诗,诠释贵州“古生物王国”“喀斯特王国”“沉积岩王国”
摘 要:赫哲族艺术类文物主要有陶罐、口弦琴、鱼皮画、桦皮工艺品、风俗画等,这些文物是其长期渔猎生活的产物,该民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原始艺术创作,展现了该族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原始审美意识。 关键词:赫哲族;艺术文物;调查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32 人类的劳动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反映了人类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反映了其周围的世
摘 要:诸城自古多名士,特别是明清两代,境内相继出现了“东武西社”“诸城十老”“张氏四逸”等文学社团和著名文人以及臧、王、刘、李、丁五大世家望族。他们出则为民请命、整顿时弊、造福一方,入则以文会友、相互唱和、寄情山水。他们秉承祖风、诗书绍继,促使诸城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关键词:名人;透视;文化世家;崛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
摘 要:陶仓作为模型明器的一种,在北方地区汉墓中常有出土,在制作水平和外在特征上,表现出区域化的特点。目前有关洛阳地区汉墓出土陶仓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以洛阳地区出土汉代陶仓为例,进行了类型学分析以研究洛阳地区汉代陶仓的演变规律,建立起洛阳地区汉代陶仓发展演变框架。将洛阳地区和关中地区同时期出土的陶仓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异同点,得出洛阳地区与关中地区的陶仓来源关系,更直观清晰反映洛阳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
摘 要:建筑装饰的审美风格通常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岱庙的建筑装饰元素受到泰山文化的影响,体现在装饰纹样的形式、色彩和功能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岱庙的装饰纹样不仅是古代工匠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还反映了其对美的探索和创造力的表达。文章通过分析岱庙建筑装饰纹样的文化渊源、审美特征以及装饰纹样鉴赏,旨在展示岱庙建筑的装饰纹样在现代艺术研究中的多维作用,也推动对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创新性理解
摘 要: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典型遗址中出土了部分房址。房址中以半地穴式为主,另有少量地面式、窖穴式。从形状上来看,长方形房址占有主要地位。夏家店上层文化房址中出土的遗物多为和先民生活相关的陶器、骨器、石器、蚌器,蕴含着丰富的先民生活信息。在同一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从兴隆洼文化至夏家店上层文化,房址经过了方形至圆形、又以圆形和方形并重的演变过程。文章对夏家店上层文化房址形制、出土遗物、与同地区考古学文化
摘 要:革命文物具有地域特征。文章在论述革命文物及其地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基于地域视角进行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内涵阐释的重点和途径,即挖掘革命文物历史价值是根本,精神价值是核心,教育价值是导向,馆藏价值是基础。阐释革命文物以厘清客观史实为基本点,以提炼精神价值为关键点,以培根铸魂育人为落脚点,以强化馆藏研究为着力点。 关键词:地域视角;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内涵阐释 DOI:10.2
摘 要:三足铜鼎最早见于夏代,并作为主要的礼容器一直流行至东周时期,从三足鼎造型及附件部位的设计能窥探到不同时期铸造技术的变化。东周时期是青铜冶铸技术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以中原地区实力较强的郑、楚、卫等诸侯国出土三足鼎为案例进行铸造技术分析,可知这一阶段郑、卫三足鼎延续了中原式风格,制作范式相似,受中原冶铸体系的影响较大,楚式三足鼎在纹饰及附件部位的设计更加夸张繁复,这对于铸工分范设计水平及多范合
摘 要: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作为黎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技艺精湛,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文章围绕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的传承与发展展开探讨,旨在通过对其历史、技艺、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分析,深入挖掘黎族织锦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传承与发展 DOI:10.20005/j.cnki
摘 要:《五贤堂记碑》是北宋知名官员孔道辅为纪念五贤堂的建设而立的石碑,其碑文反映了宋代前期的道统思想,并成为孟子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五贤堂记碑》;孔道辅;道统;孟子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40 1 《五贤堂记碑》 《五贤堂记碑》(图1、图2)立于曲阜孔庙西路金丝堂西侧,碑高320厘米,宽115厘米,设立于宋仁宗
摘 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的根本遵循。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相关探索经验为革命遗址社教项目策划提供了实践经验。开展主题社教活动,首先要深入研究革命遗址的历史内涵,尽可能详尽地掌握遗址的历史信息;其次要深入挖掘历史的精神价值,提炼主题,准确把握历史的主题主线和本质内涵;最后要创新形式,设计符合不同受众对象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
摘 要: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是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和国家赋予博物馆的神圣使命,是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路径。潍坊市博物馆通过着力打造博物馆业务工作与非遗融合发展的“6+1”模式,既实现了非遗在现代博物馆的有效保护与活态传承,也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强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传播,其经验模式可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山东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临沂王羲之故居作为山东省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沂蒙文化里最为灿烂的部分,在我国文化传承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推进“两创”发展的过程中以创新发展为前提,将中华优秀
摘 要:文章从墓葬形制、装饰和葬具及随葬品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十年来山西金墓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情况,归纳新发现山西金墓特点。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山西金墓墓葬风格上与河南、河北和西北等地域文化的交融,又体现了金元相交的时代特征,为研究山西墓葬形制和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山西金墓;考古新发现;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